一:《人得有所敬畏》
皇帝会每年有固定的日子祭拜天地
每一个朝代为了说明他的合法性,都会说是上天认定的
二:人得有所敬畏阅读 回答问题
(1)无法无天、没有敬畏之心。
(2)举例论证,有力的论证了“人得有所敬畏”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3)雷鸣闪电、天地、心中的道德法则、生命、生态环境。
三:有所敬畏——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 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 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 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 、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 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 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 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 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 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 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 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著欲求,他始终明 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也会失去做人的自信和尊严 ,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对于那些毫 蘧次分?牡娜死此 ,是不存在人格上 的自我反省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 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无赖相和残忍相。只要能够不受惩罚, 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干任何恶事,欺负、迫害乃至残杀无辜 的弱者。盗匪之中,多这种愚昧兼无所 次分 徒。一种消极的 表现则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见死不救,这类事既频频发 生在众多路人旁观 跬叫行椎南殖 ,也频频发生在某些医德败 坏的医院里。类似行为每每使善良的人们不解,因为善良的人 们无法相信,世上竟然真的会有这样丧失起码人性的人。在一 个正常社会里,这种人总是极少数,并且会受到法律或正义力 量的制裁。可是,当一个民族普遍丧失对神圣价值的信念时, 这种人便可能相当多地滋生出来,成为触目惊心的征兆。 赤裸裸的凶蛮和冷漠只是不知耻的粗糙形式,不知耻还有 稍微精致一些的形式。有的人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 无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爱他的女人,背叛诚恳待他的朋 友,然后装出一副无辜的面孔。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再神圣的 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 安。不论他的头脑里有多少知识,他的心是蒙昧的,真理之光 到不了那里。这样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 ,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 也不知什么是光荣。我对此深信不疑: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 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四:有所敬畏——周国平
周国平的东西真的很好
特别是你遇到困境或孤单的时候读读,比较有启迪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军队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人活在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做事情,包括为谋生需要而做的,即所谓本职业务,也包括出于兴趣、爱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等而做......余下全文>>
五:《人得有所敬畏》作者眼中当代人与上代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人得有所敬畏》作者眼中当代人与上代人的最大区别:无法无天、没有敬畏之心。
原文:人得有所敬畏 赵鑫珊 什么都不怕,不怕天,不怕地,也不怕打雷闪电,绝不是好事。因为其后果必定是 无法无天, 人性中的恶无节制地膨胀。 于是一个以物欲横流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小我世界, 便成了当今人类危机的总根源。 记得在我母亲那一代,人对闪电打雷的敬畏之心还是很普遍的。那一声巨响,伴随 着风雨交加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光,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威慑力量,它教人反省:在最近 一年半载我是否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这时候,母亲常把我搂在怀里,教我合掌作揖,要我说:“老天爷,莫怪罪我!” 这是中国民间道德、 良心忏悔的传统方式, 如果消除其中的迷信成分, 有什么不好? 今天的人,不再敬畏雷鸣闪电了,不再暗自忏悔,悔过自新了。科学用电学原理解 释了电闪雷鸣,同时也挤掉了道德和良心的淳朴地盘。约束力没有了,人变得无法无天。 我所指的法有两种:外在的法律,内在的道德。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有约束力。因为它 随时随地都在你心中起作用,制约你的行为。 中国传统婚礼是意味深长的:新郎新娘先跪拜天地,再拜父母双亲,最后相互拜。 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天和地是件头等大事,但今天消失了,被彻底遗 忘了。很难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德国大科学家康德的一生只敬畏两件东西: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在他的 墓碑上便刻着有关的一句格言大训。 一次我上市场买菜,看见一商贩把十几只鹌鹑的羽毛拔光,结果这些可怜的短尾巴 小鸟便在地上痛得发抖,遍体血淋淋的。这惨不忍睹的情景常在我心中激起“敬畏生命” 的观念。 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地球伦理学——生态环境伦理学。比如你是个 厂长,很孝敬父母,又是个好丈夫好爸爸,但不懂得敬畏、保护生态环境,你还不能算是 个有高尚道德的好人、好厂长,因为你只对上百人、上千人好,而你却破坏了环境,却是 对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恶,且影响了子孙后代,摧毁了人的生存根基。
六:有所敬畏读后感八百字
上午,我开车带九岁的小儿子去看牙医。从后视镜中看到他一路上表情肃穆,若有所思,大大不同以往一个人时也能手舞足蹈、自说自话的样子,一问才知道,他不想看牙医。他还说,一想到要看牙医,他就很Sad(悲哀)。
看到儿子可怜巴巴的样子,我真有点于心不忍。真不知道我们那时候是怎么过来的,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一门职业叫“牙医”,工作就是在你嘴巴里鼓捣, 让你长大后的牙齿好看点。虽然现在满嘴的牙齿有些磕磕碰碰,颇显“峥嵘”岁月愁的痕迹,可看到儿子这样的难受,我还真觉得牙齿丑点也无所谓了。
在澳洲看牙医昂贵得让人心疼,但更让人心疼的是儿子看牙医时遭罪的样子。不过想到儿子长大后,拿得出口的“牙口”可以吸引更多妹妹,于是我就只好咬紧自己一口漏风的牙齿,威逼利诱全用上,一次又一次把他带到牙医那里。
我们来到诊所,牙医还没有戴好手套,小小身子的他却已经利索地躺上诊椅,调好躺姿,让嘴巴正好在聚光灯下,乖得让人心疼——也难怪,他已经看了十几次牙医了。当戴上手套和口罩的牙医走向他的时候,儿子还是忍不住如临大敌的样子,陡然让我有了种自己正在刑场上的感觉……
大儿子学开车,我紧张得袜子都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