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开发的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教育儿童成为有个人身份的成人,二是向后代传递知识和技能,并让后代为适应他们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做准备。这两个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同时课程需要跨越时间空间,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规划,表明课程的决策和组成部分间的相互组织和调整。通过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上和资料上的限制相联系,决定对象、内容和学习行为的组合,为教育参与者提供方向指导。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i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怎样体现教师课程开发者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开发自主开放,给教师赋权增能,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凸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的作用。从而使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和具体的教育问题,能够灵活应对、顺利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所以校本课程开发也是教师教育智慧增长的重要途径。
因而,教师应主动承担课程的开设和利用。学校也应积极研究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老师们开发课程,承担好这一重任!
四: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课程开发的意义??谢谢各位帮我解答
泰勒课程理论家
泰勒,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梗,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一、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泰勒认为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要求以及专家的建议三方面提出。
二、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1.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去实践目标中所包含的行为;2.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上述行为时有满足感;3.所选择的学习经验应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中;4.多种经验可用来达到同一目标;5同一经验也产生数种结果。
三、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最主要的必须根据继续行(即在课程设计上要使学生有重复练习和增进提高所学技能的机会)、序列性(即后一经验在前一经验基础上的泛化与深化)、综合性(即课程的横向联系)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
四、课程评价。泰勒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要揭示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否产生了满意的结果,又要发现各种计划的长处与弱点。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原则是哲学和心理学。目标来源是学习者、生活和科学专家。要素是行为、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泰勒所阐述的课程编制的这一框架虽有许多不足,受到许多批评,但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五:论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www.huayuu.com/yanj/kech/
当前,以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在课程决策权力分配方面的改革走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特别是1996年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然而,受单一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课程制度和课程思想的惯性影响,在与国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相比较,以培养目标来衡量的话,须改进、改革的方面仍还不少。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有些课程,教材内容偏深偏难,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过分要求学生达到同一标准,从而又导致了教育教学中存在“齐步走”、“青一色”的状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这些课程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教育部已在规划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决策权力,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发展趋势给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更能切合学校教育实践,更灵活适应社会变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真实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使校本课程体系更好地更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课程方面的各项规定,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地机会,已成为当前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
湖塘实小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师资优势,以及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人文教育环境。建立起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内容的课程结构,形成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体现特定学校的课程特色,必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开发过程也即一个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
2、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①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如1996年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规定》,目前学校校本课程的法律范围则主要集中于活动课、自主性选修课这一领域。
②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③学生的需要评估。由于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课程的开设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考察学生的需要,使课程成为对学生是“真正有意义”的课程。
④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现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原有的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艺体教育资源,学校外围的教育环境优良等等。...余下全文>>
六:谈谈为什么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一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学生本身是有个性的,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他们往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想法会“不拘一格”,这些都是学生隐性的创造性因素。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凸现其创新能力,诱发创新动机,关注个体差异,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说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让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能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存在的一切资源,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多种潜能,为学生以后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奠定基础。
七:一个完整的培训与开发包括哪些流程 分别简述各个流程的内容及重要性
一、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二、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三,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四、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五,进行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六、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在完成课程的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课程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七、实施培训课程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进行课程总体评价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斤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八: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哪四个阶段?
、需求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教学环境优美,是一所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光荣史的学校在新时期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的方向。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