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方针
1930年11月第一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1931年2月第二次反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 1931年7月第三次反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 第四次是朱德、周恩来指挥的
二: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25军发展到3700人开辟的游击根据地是???
第一次反围剿
红二十五军开始是准备在伏牛山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可是进入伏牛山区后,发现该地区人烟稀少,粮食和物资匮乏,加之敌军跟踪而至,在这里建立苏区也很困难。因此,省委再次改变计划,决定转进陕南商洛地区。这时,敌军正分两路追击,并派兵控制了入陕的要道。我军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沿一条人迹罕至的隐蔽小路,直奔豫陕交界的铁锁关,一举突破了敌军在河南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
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洛南县境后,于12月10日在庾家河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区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会上,省委正确分析形势,认为鄂豫陕边区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遂作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不失时机地解决了新区选择和当前的方针任务等重大问题,同时决定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鄂豫陕边界地区,包括陕西省东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河南省西部地区。该地区北靠秦岭,南濒汉江,地势险要,人民困苦,敌人统治薄弱。红二十五军到来之前,这一带就受过党和红军的影响,适合红军立足发展。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以牵制敌人大量兵力,对西南的川陕苏区、北面的陕甘苏区以及长征中的中央红军,都可以起配合作用。为此,红二十五军坚决执行省委的决议,全力投入创建新苏区的斗争。
进入陕南之初,红二十五军只有2500余人,在集中主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多次抽调领导骨干和部队去做群众工作,建立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当时,蒋介石还未能统一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军队的指挥。因此,红二十五军抓紧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很快在鄂陕边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初步奠定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并扩增红军400余名。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燃起的革命烈火,引起了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恐慌与不安,便急忙调动军队发动“围剿”。1935年1月,蒋介石令驻河南的第四十军两个团和驻湖北的第四十四师,在陕军第一二六旅的配合下,以11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边区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一次“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进攻之敌,我军采用避其锋芒、各个击破的战术,以一部分兵力牵制敌人,主力则迅速由山阳、郧西交界地区北上袁家沟口,突然出现在敌人背后。经过蔡玉窑、文公岭两战,给单独冒进的陕军第一二六旅以重创。
战后,我军乘胜在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5县边区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在陕东南开辟了第二块根据地。接着,又连克宁陕、佛坪两县城,在华阳镇东南的石塔寺附近设伏,歼灭陕军警二旅5个营。战斗结束后,我军在华阳地区建立了7个乡的革命政权,开辟了第三块根据地。4月上旬,红二十五军从华阳东返,在葛牌镇以南的九间房设伏,将一路跟踪追击的陕军警备第三旅两个团打垮,毙俘共1000余人。随后,我军攻克洛南县城,又在豫陕边区建立了一批区、乡革命政权。广大群众在红军战斗胜利和获得翻身解放的鼓舞下,革命情绪高涨,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我军在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同时,先后在鄂豫陕边区建立了4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5个县工委,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下辖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2个县、13个区、48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50万。鄂豫陕根据地的建立,使红二十五军得以休整,并不断发展壮大。到5月初,主力红军增至3700人,另外还有游击师、抗捐军等地方武装2000余人
三: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红军(我记得是胜利的了)请尽量详细点。。。谢谢
从一九三零年十月起,蒋介石先后调集十一个师另三个旅,即张辉瓒第18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后改第28师)、谭道源第50师、许克祥第24师、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第12师之马昆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及三个航空队,共十万人的兵力,分布于樟树、抚州、南昌、靖安、高安、上高及闽赣边地区,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准备向中央根据地的红1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这时,红1方面军有第1、第3两个军团,共约四万人,部署于靖江至分宜的袁水两岸地区,以战备姿态进行群众工作和筹款。在面临敌人大规模“围剿”的情况下,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于十月十旬在新喻县罗坊举行联席会议,确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红1方面军总部于十一月一日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随即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围剿”的准备。根据方面军总部的决定,十一月上旬,红军主力从袁水两岸地区转移到赣江以东的新淦、吉水、永丰、安乐、宜黄、崇仁等地,以战备姿态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向部队、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讲清敌人进攻的必然性、严重性和红军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的必要性,说明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以及对付敌人“围剿”的方法,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增强胜利信心。另外,还在根据地内进一步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按照“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方针,分配调整土地,加强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的训练,实行坚壁清野,肃清反革命分子,筹措给养物资,充分发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造成取得反“围剿”胜利的良好条件。
十一月五日,敌人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了个空,又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红1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诱敌就我范围外,主力实行“求心退却”,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全部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十二月一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荫蔽待机,进行作战准备。
十二月十六日,各路敌军开始向我根据地中心区进攻,至二十八日,先后进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八百里。在我集结地域周围的敌军有五个师:左路第18、第28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垄;中路第50师进至源头;右路第24师进至洛口,第8师先头进至头坡。由于敌军深入我根据地,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又不断遭到红军和赤卫军、少先队的袭扰,士气沮丧,饥饿疲惫等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造成了红军反攻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态势。
十二月二十五日,红1方面军总部在小布召开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主持大会,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主席台两边台柱上,右边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左边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他在反“围剿”的动员报告中,还指出了歼敌致胜的六个条件:(1)军民一致,人民积极援助红军;(2)可以主动选择有利的作战阵地;(3)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
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4)可以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拣弱的打;(5)可以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然后再打;(6)可以造成敌人的过失,乘敌之隙,加以打击。
红1方面军总部,根据当面敌情,决定实行中间突破,先打第50师或第18师,打开敌人阵线的一个缺口,以便各个击破,粉碎敌人“围剿”。由于第50师不脱离居高临下的阵地,我军两度由小布向北开进,又两度忍耐撤回。十......余下全文>>
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 开辟的游击根据地是
鄂豫陕游击根据地
五: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介绍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六:历史上共有几次反围剿?
5次,前三次由毛泽东亲自率军防守,后因为王明等人嫉妒 毛泽东权利被架空
4次由周恩来按毛泽东的战略技术,成功完成。
第五次由于博古,王明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被迫长征
七: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哪?
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关于龙冈这个地方,毛主席曾在 《渔家梗.第一次反围剿》中提到。
八:国民党五次围剿共产党所发生过什么事情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沉着应战,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中央苏区再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左倾”势力占据上风,提出“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口号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决战,结果损失惨重。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被迫进行长征
九:红军长征开始前毛泽东反围剿的正确方针
1930年11月第一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1931年2月第二次反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
1931年7月第三次反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
第四次是朱德、周恩来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