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特点

一:都江堰的特点是什么?

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城西岷江中上游。从成都往西北约57公里。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项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岷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羊膊岭,上游汇集百川,奔腾而下,夹带大量沙石,流入平原,河床淤塞,灾害频繁。

蜀郡守李冰,为了变水害为水利,根据川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带领劳动人民凿开玉垒山,引水灌良田。在岷江江心筑堤分水,堤的前端是“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经都江堰、乐山至宜宾入长江,全长700多公里。内江是人工渠道,经“宝瓶口”的节制,流入成都平原。为了不使更多的洪水及泥沙流入内江,在分水堤中段修建了“飞沙堰”,让洪水、泥沙自动泄归外江,有效地控制了内江的流量,这样便保证了灌溉,又避免了水患。

历代劳动人民通过对都江堰的治理,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治水经验。如“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都江堰工程的特点。古代人民采用竹、木、卵石作成“杩槎”、“竹笼”、“石埂”等办法,用来分水、护岸、灌溉、排洪,既省费用,又保障了都江堰工程长期不废,当地人民历代受益。

引自www.people.com.cn/...1.html

二:都江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0分

都江堰成功鸡用了流体自身的力学特点,即在弯道处 上层水流沿弯道外侧流过 而含泥沙较多较重的水流沿弯道内侧流过 ,通过在弯道处修建分水鱼嘴,使上层水流通过宝瓶口引流到下游地区灌溉,而下层多泥沙水流沿原河道流走,同事非汛期时,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水流透过宝瓶口灌溉保证灌溉水源充沛,汛期时百分之六十的水流会通过弯道内侧流过 达到泄洪目的,如果洪水过大,在宝瓶口下游处的飞沙堰也能起到泄洪作用 土豆上好像有个科教视频 可以去看看 至于最大的特点

沿用时间最久远的水利工程 成功利用流体力学特点建立的水利工程

三:请概括回答都江堰的主要特点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果来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挡的。【功德无量】: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功若丘山】: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同【神工鬼斧】【独具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也作【别具匠心】。【巧夺天工】【福泽万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四:都江堰文章开头什么特点

都江堰文章开头特点应该是开门见山,作用是直截了当的点名主题,落笔扣题。引入下文,

五:都江堰文章开头什么特点

作者把江堰和长城放在一块作比较,用对比的写法,突出都江堰是伟大的工程。

六:深入了解都江堰的人文、故事、地理特点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1988,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06年降格至局级),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李冰创建都江堰】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51),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司马迁考察都江堰【司马迁考察都江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张陵传道青城山【张陵传道青城山】东汉顺帝时(126~144),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于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诸葛亮设兵护堰【诸葛亮设兵护堰】蜀汉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二月,世居味江的青城县茶农王小波、李顺因不满朝廷的暴政,率众起义。由于喊出了代表广大人民心声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加上起义军号令严明,对贫民百性秋毫无犯,并没收地主土豪的财富,分给当地贫苦农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盛时达数十万人。攻占了以成都为中心,东到巫峡,北到剑门,南至戎州、泸州的广大地区。王小波、李顺相继被杀后,起义军在张余带领下继续斗争,直至失败。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修建成灌马路【修建成灌马路】成都到灌县公路于1913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1925年全线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创办合资企业【创办合资企业】1919~1......余下全文>>

七:都江堰的修建特点

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城西岷江中上游。从成都往西北约57公里。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项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岷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羊膊岭,上游汇集百川,奔腾而下,夹带大量沙石,流入平原,河床淤塞,灾害频繁。

蜀郡守李冰,为了变水害为水利,根据川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带领劳动人民凿开玉垒山,引水灌良田。在岷江江心筑堤分水,堤的前端是“分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经都江堰、乐山至宜宾入长江,全长700多公里。内江是人工渠道,经“宝瓶口”的节制,流入成都平原。为了不使更多的洪水及泥沙流入内江,在分水堤中段修建了“飞沙堰”,让洪水、泥沙自动泄归外江,有效地控制了内江的流量,这样便保证了灌溉,又避免了水患。

历代劳动人民通过对都江堰的治理,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治水经验。如“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都江堰工程的特点。古代人民采用竹、木、卵石作成“杩槎”、“竹笼”、“石埂”等办法,用来分水、护岸、灌溉、排洪,既省费用,又保障了都江堰工程长期不废,当地人民历代受益。

引自www.people.com.cn/...1.html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