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建设

一:指标评价体系怎么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必须建立多目标的评价体系,即由多个评价的具体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来建立。同时评价体系在系统中应具有评价、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1)相对完备性:反映系统的各个方面,内容相对全面,涉及到生产、生活、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体现大系统整体性。 (2)反映系统时、空特征,同时各指标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3)反映系统层次性: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进行分层分级,满足系统预测、结构、功能分析要求。 (4)计量范围、统计口径、含义解释、计算方法上协调一致。 (5)合理性。可测、可操作、可比较、可推广,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 下面以长沙市湘江风光带为例,说一下如何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可将湘江风光带分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舒适度6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组成。每个方面又可划分不同小类,各类别下再明确具体指标。如: 资源方面可以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和生态效益资源(如风光带植物对空气污染物的吸收和隔离噪声); 环境方面可分为土地利用状况和环境污染两类; 社会方面可划分出物质生活、生活供应、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类别; 经济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文化方面可分为长沙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教育方面; 舒适度方面可分为人们在风光带活动时的舒适度和风光带为长沙市整体上在各个方面带来的感官舒适度。

二:如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绩效考核又是绩效管理的最重要一环,这一点已形成共识。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其主要步骤包括:

1.确定个人或部门业务重点,确定哪些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与公司相互影响;

2.确定每一职位的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满足业务重点所需要的策略手段;

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判断一项绩效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4、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方法:

1、在指标设置上力求全覆盖。

a.被考核单位要主动上报考核指标各项内容,客观真实地反映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不瞒报漏报工作内容。

b.绩效考核管理办公室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指标内容的审核把关,做到单位之间相对平衡,职责任务基本对等,对一些考核单位上报的考核指标不齐不全的,要坚决纠正,确保应考尽考,实现考核指标内容的全覆盖。

2、在指标考核上力求易操作。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不论是实绩工作指标还是自身建设指标,在指标的表述上,必须做到表述明了、定量准确、界定清楚,完成多少投资额,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进度,都要有具体的描述和规定,使被考核对象对所担负的指标任务清晰明了、胸中有数,让考核责任单位在考核过程中,对号入座,利于考核,便于操作,真正达到考准考实的工作目标。

3、在指标内容上力求不重复。

指标内容重复问题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需解决的突出难题。绩效考核管理部门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应主动加强与相关考核责任单位的沟通与联络,向上搞好对接,左右搞好衔接。

4、在指标权重上力求更科学。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关系到考核的实效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绩效考核管理部门应按照提高公正性、减少随意性、增强平衡性的原则,进一步加重实绩工作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比例。

三:四川省法制建设政府建设的指标体系42

加强依法行政考核评估。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川委办〔2014〕37号)要求,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细化量化标准,健全考核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更好地发挥法治对政府各项工作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开展依法行政评估。

具体文件:http://www.sccnt.gov.cn/zcfg/dfzfgzzcfg/201410/t20141014_15707.html

四:请问标准体系如何建立?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标准体系是一种由标准组成的系统。

标准体系的结构

标准体系内部标准应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 而不是杂乱无序的堆积。由于标准化对象的复杂性,体系内不同的标准子系统的逻辑结构可能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以下两种:

1、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表达标准化对象内部上级与下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的良好的表达形式。层次结构类似树结构, 父节点层次所在的标准相较子节点层次的标准, 更能够反映标准化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 反之, 子节点层次的标准能更多地反映事物的具体性和个性。层级深度如何, 也体现了对标准化对象的管理精度。标准层次结构的完备性, 标志着标准体系的灵活与弹性, 是标准体系适应现实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像档案著录标准子系统、交换格式子系统等都可以用层次结构来进行表达。

2、线性结构。又叫做程序结构, 是指各标准按照过程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关系进行结合的形式。该结构主要体现了标准化对象在活动流程中的时间性, 比如档案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档案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都有比较严格的流程控制, 它们都是由若干阶段前后相继完成的, 前一阶段的标准是后续阶段标准得以实施的前提, 如档案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求标准与逻辑设计规范之间就是线性结构。   [编辑]

编辑本段标准体系的特征

标准体系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目标性、可分解性、相关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    1、集合性   标准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标准体系的集合性日益明显,任何一个孤立标准几乎很难独自发挥效应。

2、目标性。标准体系实质上是标准的逻辑组合, 是为使标准化对象具备一定的功能和特征而进行的组合。从这个层面上讲, 体系内各个标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功形成的, 而非各子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

3、可分解性。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体系的可分解性。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某一技术水准、管理水平和经验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标准对象的变化、技术或者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求制定或修订相关标准,这就要求对标准进行分解,以对标准进行维护,包括修改、修订、废止等操作。

4、相关性。标准体系内各单元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它有关单元都要作相应地调整和改变。

5、整体性。标准体系是构建标准体系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在一个标准体系中,标准的效应除了直接产生于各个标准自身之外,还需要从构成该标准体系的标准集合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并不是独立的要素,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6、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它必须适应其周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

五: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有哪几类?各自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利息备付率、财务分析

1)生存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

2、总投资收益率: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偿债备付率:经营净现金流、财务净现值、资本金净利润率

3)偿债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各年累计盈余资金

2)盈利能力分析1:盈亏平衡点

2)敏感性分析、静态投资回收期

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区别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及实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荒漠化、森林锐减、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损耗、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各界的严肃思考。

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就揭露了化学农药造成的污染危害了人和生物的健康甚至生命,指出了改变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更尖锐地提出地球的承载力将达到极限,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限制增长;联合国因此召开了“世界人类与环境大会”,又组成了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的正确道路是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部著作促进联合国在1992年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了大会宣言,并制定了《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政府都切实实施。

联合国大会为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是“既符合当代人类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与传统的发展战略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从对自然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快速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使广大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也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国自1993年以来,就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国家基本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生态文明。但事实却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经产生了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雾霾天气困扰着很多城市的人民,水污染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还有垃圾围城的可怕景象,土壤污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我国GDP已经占居世界各国的第二位,但这难道是人民心中的美丽中国吗?当然不是。这符合党和政府的发展目标和一而再、再而三的指示吗?当然不符合。

绿色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基本国策,也是需要全民、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大业。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早就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绿色经济,也是我们经常讲的循环经济。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开采资源,生产产品,使用完产品后就废弃,这种直线型的经济模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循环经济模式是开采资源,生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资源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在产品使用以后将废品变成再生资源,形成一个循环的流程。循环经济提倡的三大原则是:减量......余下全文>>

七:什么是“规划”、什么是“体系建设”?

规划一般指比较长期的计划,规划的有些内容和目标不强制要求达到,但导向性一定要明确。

体系建设就是说设计一整套制度,明确什么事情由处来办,确定办事程序,提出什么鼓励和保障措施,办不到怎么处罚和修正。

八:什么是信息化标准化?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信息化标准化是围绕城市信息化各项建设事业,坚持与国际标准接轨,宣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地方实用性标准规范和标准体系,推进信息化应用工程立项、实施、验收及重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标准符合性测试与认证,促进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地开展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技术服务过程,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标准化最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统开发;第二个层面是标准体系建设,这是信息系统能够持续、深入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第三个层面是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职责到位、发挥作用,这是标准体系能够完善和贯彻所必须的保障。

不了解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当作是一次性系统开发的工程行为,就会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不了解标准化组织机构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当作是一次突击性的工作,就会局限于第二个层面。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仅孤立地从某个问题、某个层面着眼,盲目地赶国外的ERP、CIO等时髦的概念,虽然短期内见效快,终归是扬汤止沸。只有第三个层面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从而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走在别人的前面。

九:什么是D3D9。DLL

是你的DX9。0C没有安装成功

到官方下载游戏的地方下一个安装一下就好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