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指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那课堂教学中如何来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那要把握促进者的角色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即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既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要把握合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交往。交往的本质就是师生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发生主体性,各自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师生间人格平等;2、互动。师生互教互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自发挥作用。教师在教,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学,也在对话中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发展。3、互惠。师生在教学中彼此都得到好处。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共享知识和经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坚决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主张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好多教师认为自己的话学生必须言听计从,一旦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就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谈谈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创设德育情境,为德育工作赢造良好的氛围,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列宁说:“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的迸发,又总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喜怒、好恶、爱憎等情感,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相反,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境,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外界事物反映的冷漠。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境生情,为德育工作打开了缺口。

二、以境生情、以情激情、以理陶情,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唤起学生的责任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情感是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一种内部力量。高尚的道德情感,可以使人洁身自好、悔过自新、保持善行、陶冶情操。道德情感的激发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境生情

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迸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2.以情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身教胜于言教,正己方能正人。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当首先进入“角色”: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在颂扬良好道德时能唤起学生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善恶之情的人,更是一个能与学生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的人。以爱动其心,以情交情、以感交感、情感交融,本身就孕藏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3.以理陶情

对学生以爱心出发、真心相待、诚心付出、耐心引导,通过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向学生讲解有关的道德规范及其意义,使他们懂得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祖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道德评价,以鲜明的态度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激发道德情感的三种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实践中要注重相互穿插运用。

三、导之以行,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催化剂”,在“知”到“行”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在激情的基础上,具体引导如下:

1.导之以行要尊重学生主体能动性

现代青少年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人的信念的确立,凭借武力或强制手段是难以达到目的的。事实上,家庭、学校、社会都无法把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灌输给青少年。任何道德观的形成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的发展,而且,有主体的参与但不是发自内心的参与,也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比如,我们安排班干部组织一次活动,如果在活动之前教师对人员分工、活动步骤、方法、时间安排等等事无巨细、分工到位,不给班干部一点发挥才能的余地,那么他只会照老师要求的去做,不必承担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的只能是对外部(周围人和事)负责而惟独不对自己(内心)负责的表里不一的人。可见,强制和封闭充其量只能迫使学生说什么,不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无法迫使他想什么,不想什么。

2.导之以行要注重心理匹配效应

青少年发展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各自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又有个性差异。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研究掌握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余下全文>>

三:当前大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教育思想观念比较滞后。

教师中还广泛存在着错误的学生观、质量观,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科研意识和教师自我完善的意识比较淡薄。

解决对策:

(一)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

(二)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引导,进一步强化教师改革的意识、竞争意识、科研意识和教师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使之深入人心,形成一定氛围。

二、教学基础工作有待夯实。

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不足,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疏于课堂管理、教学研究流于形式等现象还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优良学风的形成。

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认真执行《教学质量警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转岗制》,使教学质量差的教师无法在讲台立足。

(二)系部对教师要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强化教师的危机意识;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

三、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较突出。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加强,爱岗敬业意识需要强化;二是一些老教师不思进取,教学水平始终没有提高;三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需要更多的培养和训练。

解决对策:

(一)师德方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屡教不改、不遵守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处理,严重者可调离教师岗位或开除。

(二)对不思进取、教学水平始终没有提高的老教师不能一味姑息,该警示的警示,该转岗的转岗。

(三)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这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青年教师比例过大。

四、教学工作状态比较松懈。

本来这学期教务处开会就较少,但有的教学主任连教务处召集的教学工作方面的会议都不参加,需要上报的材料递交也非常不及时,有的单位竟然拒绝提交教务处要检查的材料,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解决对策:

(一)学校领导应帮助教务处树立和维护教学管理部门的权威,使教学单位服从教务处的领导。

(二)教务处应加强监控和管理,对不支持教务处工作的教学单位可以通报批评或进行相应处理,按章办事,严格执法。

五、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工作推行难度大,进展缓慢。

这学期,教务处在宏观指导下,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在教学单位进行,教务处再负责组织各种抽查。从实际效果看,问题还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教研室和系部应承担的责任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并进行分解和细化,责任落实到人。

(二)努力做到责、权、利统一。目前只给了权,但责和利没跟上;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并相应地给教学主任应有的待遇,因为教学主任管理工作量太大,只是象征性地给点津贴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秘书工作量大小相差很大,在津贴上也应有所体现;教学单位领导也要敢于承担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要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六、教学工作约束、激励机制急需强化。

目前基本上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科研和其他方面的考核流于形式。

解决对策:

(一)要建立一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和奖励制度;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和各种奖励的投入力度,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在完善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七、专业建设水平还有待加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余下全文>>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而不仅是科学。这种艺术首先表现为创造性。有研究者曾经指出,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三个方面。首先,这种创造性表现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对知识进行选择、解读和再组织,然后以个性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就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创造性。其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上。教育有统一的教育方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但面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千篇一律的程式的限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和不同情境,创造性运用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为各具个性的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个性的最大程度发展。因此,可以说,正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学生的个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系。

五:怎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师的道德风范

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道德原则,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公正是一个既关系教师,也关系到教育体制的课题;一个既关系到教师的道德 素养,也关系到他的教育素养和技能等方面问题的复杂课题。所谓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 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教师的公正或教育公正,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教无类”的概念既是我们教育的传统,也是全部教育的本质要求。

1.自觉进行人生修养

自觉进行人生修养首先是由公正的价值依赖性决定的。就是说如果没有价值观上的必要修养,理解和实践公正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教育公正更是如此。没有价值自觉,就没有教育公正。

教 育公正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个适当地对人对己的问题。对人对己的公正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 持公正的勇气。公正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道德原则,但实际上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不具有较高人生境界者很难完全实现 公正原则。公正的含义之中,“公平”与“正直”是 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的。前者指对人对己都应当一碗水端平,而后者则是指一个人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品质。一 个自私或有偏见的教师很难做到教育公正。一个明哲保身、不能坚持真理的教师也难做到真正的教育公正。要实现教育公正,首先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公正的人。所以 教师的道德和心性修养十分重要。

教师进行人格修养的重要核心是形成教育活动中必需的正义感。这一正义感既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基础,也是教师克服困难、同不良职业道德进行斗争的动力存在。

2.提高教育素养

教 育公正的实现不能仅仅是一种心理的东西,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实践的法则。比如形式上的教育公正和实质上教育公正的矛盾怎样解决,就不仅仅是一个道 德原则的选择问题,它实际上主要是这一原则的实现方式的寻找的问题。所以,教师的公正的实现,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技能上的素养。

有一个处理作弊的例子说明了公正对于教育技巧的需要。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抄袭了一道一分的题目。事后,老师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打分 为:"100-1"。这位学生接到试卷后非常惭愧,立即找到老师,承认错误,要求老师将100分改回99。老师听后,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一个“99 +1",并对他说:“知错就改就行,以后要特别注意,这一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在这一例子中,教师的公正得以真正的落实是与他有高超的教育 技能这一教育素养分不开的。所以教育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一般教育原则的另外一种论证与说明。

此外,教师的公正的落实在许多方面都与教育管理的素养联系在一起。我们说过,教师公正具有制度化的性质。所以教师还应努力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加强修养,努力在自己的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公正气氛,同时努力实践真正的公正。

3.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如 前所述,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十分重要是因为惩罚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教育意义的。惩戒权一直是教师的职业权力和工具。现代社会由于人道主义倾向的不断强化, 也由于儿童权利保护的立法努力的加强,行使惩戒权已经越来越困难。教师应当抵制无条件否定惩戒的教育意义的倾向。当然无庸讳言,惩罚也的确是一种消极的教 育措施。除了要注意努力做到公正惩罚以外,我们还必须尽量控制地使用惩罚的方式。如何控制惩罚的量本身也涉及教师的教育公正原则。滥用惩罚同样是不公正......余下全文>>

六: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当自我与职业道德发生冲突时,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导读:教师应如何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谈谈当你面对与学生的冲突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节自己,并合理的处理,如今我们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觉得很是苦恼,如何又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

教师应如何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谈谈当你面对与学生的冲突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节自己,并合理的处理。

如今我们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觉得很是苦恼,如何又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 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0 年 8 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又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三、增强法制观念

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与学生出现冲突时:1、冷静对待,忌意气用事。发生顶撞事件时,教师首先要镇定,冷静,对待学生要因人制宜,因环境制宜,让学生先冷静下来,课后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对学生进行劝告,效果可能会好些;

2、找个借口,忌僵持不下。当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教师,尴尬局面就要出现时,教师应迅速找个借口巧下台阶,不失为摆脱窘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防止师生对峙局面的形成,而且也使学生对教师的豁达大度产生认同和感激,从而转化态度,认识自己的错误。

3、以退为进,忌咄咄逼人。其实教师在与学生发生意外的撞击事件时,适当的示弱,也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师适当表示对学生的某些想法的理解和肯定,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是通情达理的,从而转变自己的态度。

当然,对于一些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仅仅靠课堂上的随机处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课下做深入的调查,分析原因,适当的时候,要找家长来进行配合,切忌把他养成“害群之马”。

四、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要避免体罚行为,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要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 “ 自己 ” 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

2、蹲下身子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我们天天都要面对学生,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余下全文>>

七:谈谈教师应当怎样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作为教师时刻端正自己的态度是首要的,特别是在教学工作时间中,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虽然说教学要灵活,但我认为教育首先还是要教人学会自律,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人如果连自我约束都做不到,就很难学到更深的学问,而没有知识就会缺乏分辨是非的依据和道理,如果是非不辨这样的人即使聪明最终也会反被聪明误。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弄不明白为何无欲则刚宁静能致远,就是没有明白这个自律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其实也是学习的成长过程,自身的修养和学问提高了才能更轻易地解决实际中的工作问题,所以教师更需要学习和自律,而当一个人能做到严于律己,很多的东西自然而言就能遵守了。不过现在的环境,很少能这样的了,所以教师本身都还没懂这个师德是什么,就很难这样做。至于师德,其实也就是老一套的东西,就是这些老一套才能让中华屹立到今天,这个又有多少教师会理会这个。

八: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九: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道德部分内容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重言传更要重身教。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也是学生信任、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道德素养、道德行为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也会影响着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不乱丢乱弃、不不随地吐痰,要讲诚信考试不作弊,但是课后我们有很多老师自己却做不到:随地吐痰者有之、乱丢乱弃者有之、进修考试作弊者有之、看到水龙头流水视若无睹者有之等等,试问:我们的思品课道德教育的效果能会怎样?

第二:道德教育采取体验式教学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实效。按照体验式教学的三段式:亲历、感悟、反思。学生唯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感触才更深刻,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下经过自己的“反刍”才会有感而发、有言能发。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磨砺坚强意志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走出课堂而采取一些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拉练、劳动、体育竞赛等等。而后再加以教师的引导,我们的教学效果会不言而喻。

第三:道德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要教给学生掌握怎么做。这一点也是我们德育课的落脚点。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见义智为的中学生的时候,就可以花较大的力气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该如何做,德育课只有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才会让学生懂得思想品德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有帮助的。

十: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指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那课堂教学中如何来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那要把握促进者的角色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即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既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要把握合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交往。交往的本质就是师生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发生主体性,各自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师生间人格平等;2、互动。师生互教互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自发挥作用。教师在教,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学,也在对话中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发展。3、互惠。师生在教学中彼此都得到好处。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共享知识和经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三、坚决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主张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好多教师认为自己的话学生必须言听计从,一旦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就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