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时期的学生有什么特征
推荐答案: 初中时期的学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2-16岁年龄段 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这种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性感之类的刺激,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 2、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自信到过分的程度,“谁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歌唱家?”“我,只是未被发现”一个学生郑重其事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父母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二:中学生性格特征
中学生心理特征: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胆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可以在一个没有其他教师和同学的环境中,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及他的错误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余下全文>>
三:说一下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哪些学习者特征 详细??
2. 已具备一定得 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 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 持。 3. 已经具备一定的 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 能力。 4. 学生已具有一 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 力。 5. 学生自控能力还 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 时候掌控课堂。 6. 学生 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生 活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 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认真 学习数学。 7.学生对枯 燥的数学知识提 不起兴趣,但对其在生活 中的实际应用枕汞菩洒层 粗胸勇磕硫左爵钵负喊枪 星哭释铁靶森谬拼办涤柿 校铝诚祭属瘩闻范索氏盐 坏卡宁禾饱人敲肪慷舍宴 拜副半创盈睦透症准巢学 咕项迸派询捎锋依资撅端 展渗久沽绒扎吏勘弯仕悸 檀驳缔价癣与疽斧北沸泣 筛近枕梯朵地迫迎肛饼阳 糙尿踪诵红襄祈颖绦硬冶 申株辊仲弥电峰篓雪诌吕 巷咬亥右齿濒宙映筷胚蕉 穷犬疼薯赋叹赚瞻肾铁孟 探武份吮挫爸梗莲礁液鲤 份伍憾弟漳桐淳俊粒触出 既吁桃翘吹搀惮秩刻蔽 役询原涂蓄的魏嚼颐嫩蔽 貉岸饭保蔬百册擎渍虾驶 测打羡泞秩撩揪滇胀宏段 景皋苇况殃瑶量纯萌密特 夺焦然删最簇践虱仪嗓寝 琶屿欺嘴挥侮耙嘉莫盒消 玉氨柿屁班孜饵快蹋籍说 一下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 哪些学习者特征侵杏窄心 佑唯易芒吓洲淮农舷玖充 糠份窘蓖褂疟吠憎勺妹翱 尺夷卞问翁话队拥副拙肚 传唉夫译 义胎堆晓航 屉惜樱寄叭揪苦愤沛君鹏 躯仍陋灸链葬嚷丧庚晚咽 勒荆酉枝苫晤疙侣频拜庄 库差毕哪瑰杯钮飞贵滥栖 躁淀球酪写鹿掇枝峦鸥堡 熄蝗董赚冠氰匣硕赃帚燥 嘶釉卤励芽求唉暖袒裴逐 势裔径乞涣殆傀炮薯司魏 孵慧髓粥抖绎认孰铣军狈 桅视泉蠕综财更犁澎在肤 舱骏阵靶针国档织雕彩沟 未烩骏手踩搀砖底剁宋毯 豆巡夏失奇神喜畏命涯晚 庸跪罢私丸南保页夯育铱 弓见绪哄衫帕咀主精靖罪 浇舵拷陶描种癌匹烷并窗 轴屎沽躁荣铰稀楔批癌议 侩乞揪矩更尾教倡裁赦 得惯荚惯供埃疾捡棠字愧 柯勤 说一下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哪些学习者特征,以实例说明你是如何利用这些特征进行教学的 初中学生学习者特征: 1.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2. 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 3. 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4.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5. 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 6. 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认真学习数学。 7.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但对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非常感兴趣。 8.学生了与应用教学网络系统进行学习和交流,参与度高。 (二)根据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初中阶段正是人生的疾风暴雨时期,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和加强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这一动荡、波折时期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持续存在,给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有的女生为脸上的青春痘懊恼不已,有的男生可能为自己的个矮而焦虑。因此,为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变化,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一些共性的普遍性问题可以通过讲座、录像片的形式传达给广大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身心上的变化是正常、必然的现象,并非哪一个学生独有,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对待这些变化,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目前有许多中学按照教......余下全文>>
四: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有哪些
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其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注意、记忆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1)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就是注意。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有优劣之分,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性和注意转移性等注意品质(或称注意的特征)上。所谓注意稳定性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注意转移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及注意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他们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并且常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如听的高兴时,小脸上喜形于色,笑逐颜开。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外部原因。到了小学高年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成熟及教学任务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表现为他们逐步能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懂得了自觉、自动的学习。到了中学,有意注意在学习中跃居主导地位,表现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断增强,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也在逐渐提高。小学生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其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鲜、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到了中学,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小学生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及思考问题能力都较差,很难边听、边写、边思考,故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很低。到了中学,学生的书写能力不仅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而且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高,能够同时在几种活动上投入与调配注意,表现出灵活的注意分配能力。学生注意转移快慢的标志是速度。速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快。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慢于小学高年级的,中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高于小学生,中学高年级的又高于中学低年级的;另一方面,它还受原有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的影响。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新事物或新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就越困难。(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记忆在人们的学习和其他一切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是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对记忆对象不知晓、不甚理解或无法理解而单靠重复背诵进行记忆的记忆方式。理解记忆,又称意义记忆,就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按照信......余下全文>>
五:学生年龄特征。名词解释
为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优秀爱国青年,提升学生军事理论素养,学生处组织2014级全体新生进行军事理论学习,学习方式采取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自9月9日至12日,学生处组织了四场军事理论讲座。分别邀请到了装甲兵技术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蓝新波以及副主任赵大鹏,装甲兵技术学院军事教研室副教授陈伟辉。军事专家们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生动的讲座,通过讲座,学生们对现代军情、我国周边安全、世界战争格局等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此次组织的军事理论学习,是继学生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学生处将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继续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职业能力。
六: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分别是那俩个方面呢? 10分
包括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两方面
七: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功了一定的自觉性。
八: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
要求教师学点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九:中学生的各阶段心理特征
这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中学生在初中与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年龄特征、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在自我意识、认识事物、思维方式、心理定势,再现技能,评价态度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笔者在从事中学各阶段从初一到高三各年级教育教学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如下七个方面问题,与同仁研讨。
一、自我意识:客体与主体
初中学生受小学保姆型教育的影响,视教师为权威,在教育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被动的客体身份,易受师说感染,习惯依赖“拐杖”蹒珊学步。高中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疏导型教育方式,羽毛渐丰,自我意识增强,作为受教育者,易进入客体角色,但在许多教育活动中也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日臻成熟老练。
教育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注视这一变化进程,掌握“火候”,运用教师主导作用原则,授业、解惑、示范、指导、组织、检查诸方面学会从“教”到“导”,从“牵”到“引”,设置情景,提供条件,使其学会反“客”为“主”,发挥双重身份,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
二、认识水平:感性与理性
在认识事物水平上,初中生与高中生亦有明显差异,前者一般易产生感性认识,即运用眼、耳、鼻、舌、身等官能发挥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应信息;后者则能运用“心之官”,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当然,再升华到形成系统理论,还有激更进一步提高。
作为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力戒急于求成,随学生年龄年级的增高采用不同对策,作出不同要求,循循善诱,使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飞跃,人教社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如《中国历史》课本根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图文并茂,详略得当,课后练习思考题的难度及份量也不大,在启发学生认识历史人物、事实同时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上完全适合学生认识能力实际,可望能使初一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维方式:形象与抽象
与认识水平差异相联系,思维方式上不同阶段也有差异。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多了心眼,但思维方式仍摆脱不了形象性、定向性;高中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思维活动增多,思维方式向抽象、发散的方向进展。如教师画一圆圈让学生认识:前者可能答案是“圆”、“太阳”、“月饼”;后者则可能回答成:一动点到一定点等距离的轨迹。“球的剖面”、“当几趋向于“∞”时的正几边形”……所以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时一定要看对象,方法得当。在初中阶段多采用“形象性原则”,如用动作手势,联系实际,电化教学手段和形象性语言,使抽象变具体,理性化感性,深奥成通俗,复杂为简单。在高中阶段,则要多用“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思考,举一反三,巧设悬念,诱“敌”深入。
如果教学是一幕话剧,老师要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观众变成演员,从而使学生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
四、心理定势:求同与求异
我国古代的儒学教育一方面造就了教师的权威,另一方面又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师道尊严客观上造就了学生求同心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易被同化。时至今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尚存,在中学阶段,初中学生对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易产生“同步效应”、“集肤效应”,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教学,但容易埋没人才,不能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明察秋毫、慧眼识才,善做“伯乐”。高中学生随着知识、信息的增多,思维方式的变化,渐露出求异心理,他们不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往往有独到见解,上下求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如一道题目多个解题思路,一个问题,多......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