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应该教什么?
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往往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跟不上节奏其实兴趣还是教程之间的取舍这很次要,你作为老师,从功利角度看只要努力提高成绩就行,不是不负责任不用管他们的个人技能,电脑这东西要是喜欢的人自己会去琢磨,提高很快。不喜欢的人你提高了他的能力不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建议注重基础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熟悉度培养,你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对你来说很简单的windows界面,在学生眼里是那样陌生。很多时候你让他打开右键菜单,基础差的人愣是不懂你在说什么。我曾经试过专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一些基本的硬件知识,告诉他们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每个硬件有什么用,打破他们的神秘感,让他们与计算机没有距离感。还有要剖析操作系统和软件界面的区域划分,这非常有利于提高熟练度,而且心理上会很踏实。很多人你再教它一个软件,他却不知道脚下踩着什么,一旦心慌,自然顾不上你所讲的东西。建议平时多换位思考,了解下学生眼中的界面是怎么样的。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二: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要学些什么?
我们学校学了PPT FLASH 有些学校还学FRONTPAGE
三:怎样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郭靖宗河南信阳水利技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都进行了具体表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具体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那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呢?
1、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任务,创新思维,精讲精练。教学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讲精练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求精,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2、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网页制作这部分内容可以列为我们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部分的重点,虽然会考中没有涉及网页制作,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通过网页制作,也激发起学生们学习平面动画、图形设计软件的欲望,给高二选修课的开设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3、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能力需求不同的教学分为几种层次,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让他们充分的学好教材和考纲范畴内的要点和内容,合理的给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利用学生的上机活动时间调节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是课堂驾驭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配者,要适当的调整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求。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巧设悬念,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有意识地留下伏笔和制造一定的悬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例如,在教“文字处理软件”时,虽然这部分内容在会考中占了60%的比例,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很熟悉了,但需教师帮学生进一步细化。学生对WORD的兴趣并不大。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从小伴随着WORD长大的,这些内容我都滚瓜烂熟了,不用学了”。我没有反驳他们,而是设计了几个技巧性问题给学生课上提出疑问,如:如何将页眉中的暗线去掉,改变页眉默认的样式及文字与图片按任意形状环绕即编辑图片顶点等。让他们独自思考和完成,多数同学做不上来,他们受到触动,之后学生就会带着悬念,去挖掘他们的未知领域,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5、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科整合能力。网络下的教学环......余下全文>>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用的几个软件都是什么
高中信息技术课用的几个软件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
现实表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每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性能价格比将提高一倍”普遍地被计算机工程师称之为莫尔定律。计算机硬件技术打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就能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尽可能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作用,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现行中小学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因此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仅是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不能将现在的教学内容和若干年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实际需要简单地连接起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工程、光学、生物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就目前中小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结合通常分为三个方面: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学科本位”,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三者的界限分得极为清楚,似乎《信息技术课程》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的内容,这种片面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所谓学科性,严重束缚了众多《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者的思路,因此,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几乎雷同,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计算机语言……”等,只不过低年级少一两项,或难度低一些而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超文本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思想,这为实施综合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怀”,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另外,在教学中,应适当淡化《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之间的界限。这样,可以开拓思路,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有利于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同时可以提高计算机硬件的使用率,也能使学生在计算机文化综合应用的熏陶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余下全文>>
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什么?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标准;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在第一点可见高中的信息教育目标要求更高,内容更高。把能力与素养相结合,不但培养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第二点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信息课程内容。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地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同时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应用能力的发展而个性发展是指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处息技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素养等,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比如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其中还有五方面课程的基本理论,它们分别是: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时间。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这五个理论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赞同2| 评论
六:如何上好一堂高中信息技术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动力源泉,正如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就一定会把它做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会被老师打开。情境创设的第一步是导入,这也是关键的一步,导入的设计如果奇巧而有新意,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就会十分轻松,以后的教学就会十分顺手。在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也可以利用一个悬念导入,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复习导入、实例导入或者任务导入,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或创设挑战情境导入。不同的导入虽无优劣之分,但使用时是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导入的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其次导入的设计要充满情趣,要有启发性,要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采取灵活多变的导入设计,每次的导入都要做到巧妙、新颖,要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设计教学导入语,还应做到简短易懂,讲述精彩有效。
二、积极、主动参与,增强学生“主体性”意识
在实施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1.巧设问题情境
巧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要精心分析教学目标,将目标巧妙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游戏等任务形式,使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实践。任务方面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着手,为自主探索学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一旦有了参与问题的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也充满好奇,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2.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
三、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余下全文>>
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哪些发展趋势
我国大陆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从1982年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一年,由于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课题,在这二十一年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而当前,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和稳定,人工智能、生物计算机、语音识别等前沿技术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实质性突破。信息技术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方式和力度也进入其发展过程的一个平原期而相对稳定。在《`03标准》中,信息技术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肯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得到了确认。
八:高中信息技术课有救吗?
什么叫有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