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德高尚的人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居里夫人教子品德
居里夫人培养子女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额定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比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二:有关高尚品质的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三:关于高尚的故事(越短越好)
居里夫人教子品德 居里夫人培养子女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额定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比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四:搜集一篇描写人物高尚品德的故事100字
它们身上披着雪白的大绵袄。一对长长的小耳朵,常常转向左,转向右,好像在探听着什么秘密。一双红红的眼睛闪闪有光,特别引人注目。一个小小的翘翘的鼻子,总是一纵一纵的。小兔子的嘴巴是三瓣嘴,吃起东西来,三瓣嘴一动一动的非常有趣。它的前脚短,后脚长。走起路来总是一蹦一跳的,跑的又快又远。它的尾巴很短,像是一个毛绒绒的小球贴在屁股上,可爱极了!
它的眼睛像一颗红宝石,又好像一颗小玻璃球。它的嘴巴像一块三角状的糖果,让人见了就谗嘴。小白兔的耳朵像猫的耳朵一样。他的前肢软的像一根火腿,说到后肢那就不一样了,像小树干一样硬。它的脑袋小小的,一双圆圆的眼睛就像红红的石榴籽;;小白兔的嘴是三瓣的;还有着一双长长的耳朵,我经常掂着它的耳朵把它放回笼子里;它胖嘟嘟的身体像一个雪白雪白的小雪球。
它的前腿向前伸着,后腿却分别放在了身体的两侧,头却别扭的放在了前腿上,虽然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扭曲睡姿,但可儿看起来却睡得很熟,似乎在做着美梦,不容任何人打扰。
五:有关高尚品质的小故事
白芳礼生于 1913 年 5 月 13 日,故于 2005 年 9 月 23 日,享年 93 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 沧县白贾村,从 1987 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 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 90 岁。 2009 年 8 月 10 日,白芳礼荣当全国 100 位新中国成 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 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二十年助学的惊人神话。
白芳礼,供有爱心的一位老人
六:品德高尚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张良拾鞋.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又让他帮着穿上.张良便去做.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余下全文>>
七:有关高尚品质的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爷爷骑着一辆破旧的脚蹬三轮车,车里面都是饮料瓶,这时一位小伙子站在很远的地方,一不小心把饮料瓶扔在了老爷爷的头上,但老爷爷没有抱怨,只是默默的走下车,把饮料瓶放在车里,然后步步履蹒跚的走上车。
那一刻我沉思,那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为了大家,为了城市的清洁,没有责骂,没有抱怨,只有老爷爷那弱不禁风的身影。
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
11月29日中午,深圳来青岛出差的谢先生搭乘莫立斌的车时,把装着价值600多万元的珠宝及2万多元现金的手提箱遗忘在了后备厢,并且下车时没有索要车票。
焦急之余,谢先生打电话向交通广播求助。从18时开始,交通广播开通热线电话帮助寻找。莫立斌师傅听到交通广播寻物通知后立即将箱子送到了电台。
热心的平民英雄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他就是魏青刚。
1975年,魏青刚出生在河南信阳固始县的钱老楼村,全村只有12户人家。“他再平常不过了,与我们这里的外出打工青年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平时爱帮个人倒是真的。”打小与魏青刚一块长大的表哥彭圆华说。
魏青刚从小喜欢游泳,爱到河里玩,捉个鱼摸个虾什么的样样精通。“天天在水库里泡着,他的好水性就是那时候练成的。”彭圆华开玩笑说,也许下水救人对表弟来说太习以为常了,所以他才不愿意说吧。在魏青刚15岁时,就曾在村附近的水库里救出过一名落水儿童。1999年的时候,魏青刚在河南信阳打工,他又从河里救出过一名12岁的女孩。当时,他也没要女孩家人送来的感谢钱。
17岁那年,魏青刚走上了打工之路。他打工的第一站是郑州,之后辗转杭州、南京等地打工。随着打工阅历的增加,魏青刚渐渐选准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室内装饰。“他批墙批得好,又均匀又快。你看他个儿虽不高,可是有劲儿,干活不惜力。生活上挺节约,只有一个时候爱‘充个大款’,我们一起到火车站坐车,一看见有人乞讨,他总会掏出十元二十元的,我们都骂他,可他就是不改。在公交车上,他喜欢给别人让座,还非要逼着我们也让座,有时候弄得大家很不愉快。有一次上街遇到一个脖子上挂着‘没钱上学’牌子的小姑娘,他一下子掏出30元钱。我们当时都骂他是傻子,可他却说‘我只想让她多上几年学,不上学的亏,我吃得太多了。’”魏青刚的工友说。
女儿早夭添感悟
魏青刚曾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说到孩子,他心里心疼着呢,这辈子对他最大的打击就是女儿的夭折。“那一段时间我真是干啥都没心情,不过这也让我想开了很多事情,包括这次救人的事,也不能说没一点关系。”
2004 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魏青刚专门回家一趟为女儿置办了满月酒席。那时的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看着女儿,干活的累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谁料没过多长时间,女儿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肝病。治病期间,全村的人都为他捐款。“农村人能有几个钱?最后大家一下捐出了1万多元钱。”女儿的病虽然没有治好,但魏青刚却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回报社会。对于儿子的一些义举,魏青刚的老父亲说话一样简单,却实在:“我们家世代贫农,我3岁就没了爹妈,是村里的老少爷们把我拉扯大的。打小我就教育刚子(魏青刚的小名),出去要多做好事,帮了别人就是帮了自己。这次好多小轿车拉着大领导来家里,我还以为他办啥错事儿了呢,没想到他在外边救人了,应该的!应该的!”他的笑容憨憨地,让人甚至觉得无法......余下全文>>
八:谁有古人高尚品德的故事啊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绻?庋?肴ィ?薹ㄔ谏肀呤毯颍?闹蟹浅1?础H式苤?浪?耐纯嘈那橹?螅?卮俗嗲牖噬细呐杀鹑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樱?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蛳驴醋旁疲?运?乃娲铀担骸拔业那兹司妥≡诎自频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挥欣肴ィ??蛔×鞒隽怂记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