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条件效应

一:什么是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

贸易条件: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只分析影响贸易条件的几个主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直观的因素。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贸易条件。对于某一种商品而言,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分析的主要是一国总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经济的增长并不会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对于大国,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及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会不降反升,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2.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这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时,会增加现有厂商的垄断力量,从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的可能,从而有带来贸易条件下降的可能(此时指这种商品对该国而言是进口品)。本文在这里假定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之中。

3.汇率。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汇率本身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决定的,并且汇率的波动从短期来看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是要回归的,一国的汇率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较长期来看,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近似中性的。同时由于本文所考虑的是中国的情形,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是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其实质为一种固定汇率制,所以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考虑汇率这个影响因素。

4.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贸易条件恶化论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与前几个因素不同,这个因素改变的不是某个或某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是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和比例构成。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是出口商品加权平均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此当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时,即使各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也会改变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的变化只是一国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而已,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文不直接分析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我们转而分析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分析,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变量有三个:第一个变量是贸易条件指数M,它是本模型的回归子。第二个变量是GDP,它是作为模型的回归元,本文采用的是实际GDP指数。第三个变量是产业结构指数PRO,这个产业结构指数指的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划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比值。所以本模型是一个三变量回归模型。

本文选择的数据是1990年到1999年的数据。这是因为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真正起步是在1988年,此前我国虽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在外贸领域还没有放开,我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为了满足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出口贸易中并没有按照由成本及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定价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计算出来的贸易条件就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经济含义。

回归方程为:M=c(1)+......余下全文>>

二:分析中国当前的贸易条件及改进措施

中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条件分析(转)支持作者:金陵强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又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为了探讨中国从中欧双边贸易中的获益情况,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与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德国、英国和法国)1993年到2003年的贸易条件变化,具体到大类产品,并分析其原因。

欧盟在2004年东扩之后,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大幅增长,但是贸易额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中国从中获益的情况。本文将从贸易条件出发,以中国与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英国和法国为例讨论中国从中国欧盟双边贸易中的获益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贸易条件基本知识

(一) 贸易条件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本文采用的正是价格贸易条件。

价格贸易条件又称为净实物贸易条件,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其计算公式为:

TT=Px/Pm其中Px 和Pm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TT值增大表示一国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国出口价格的上升快于进口价格的上升(或出口价格的下降低于进口价格的下降),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增多;反之,TT值增大则表示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减少。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而进口导向型增长则会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同时,根据克鲁格曼的标准贸易模型: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会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反之,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

(二) 国内对贸易条件的研究

目前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国贸易条件的资料是2001年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室接受联合国的研究课题而发表的《1993-2000中国贸易条件研究》。该研究认为,1993-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之后一些学者也研究过中国整体的贸易条件变化情况,如林丽和张素芳的研究表明1994-2002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了37%,崔津渡和李诚邦的分析表明1995-2005十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了26%。但是专门研究中欧贸易条件变化的几乎没有。而本文探讨的正是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的贸易条件。

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

(一)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为了研究中国欧盟的贸易条件的变化,本文选取了中国和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贸易条件来研究。此三国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和核心国,而且中国与这三国的国际贸易额占到了中国-欧盟总贸易的一半以上,2003年,中国与此三国的贸易总额占中国-欧盟双边贸易总额的56%。

以中英贸易为例,我们首先说明计算价格贸易条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我们在联合国商品贸易(COMTRADE)数据库中选取了中国和英国1993年和2003年(其中包含各商品数量的最近期为2003年)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SITC3)分类到3位数的数据。其中包含大部分产品的贸易数量和价值额数据。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从中剔除以下产品:贸易数量不可得的产品;单边贸易的产品,如中国仅从英国进口或出口的产品;仅在1993年或2003年存在贸易关系的产品。

在经过这......余下全文>>

三:什么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扩大贸易创造的条件有哪些?

关税同盟理论

贸易创造是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

贸易转移是指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对第三国的歧视导致从外部进口减少,转为从伙伴国进口,使贸易方向发生转变,龚生“贸易转移”。

简单地讲:比如欧盟国家,英国生产服装贵,法国便宜,英国从法国进口,可以省去劳动力干别的;但是如果中国的服装世界最便宜,但是英国不能从中国买,这就是一种福利损失,对英国人民很无奈,这种贸易被逼转移到法国内了,但是还是在欧盟国家里面!

四:什么叫双要素贸易条件 15分

7月2日 20:10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五: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有哪些?

一是贸易替代效应,即从静态角度,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选择了投资,便会替代贸易。联合国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对于制造业的特定产品来说,作为公司国际化渐进过程即从贸易到FDI的结果,FDI与贸易的确存在着相互替代的线性联系

二是贸易创造效应,即FDI可以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创造新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的规模进行.FDI会直接导致资本货物、中间投入物和技术与服务的出口,从而会促进母国的贸易。特别是,FDI作为先进生产函数的转移,会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信息的跨国流动,因而从整体和长远上看,FDI会创造新贸易需求,推动东道国向母国的出口贸易(小岛清,1987)

三是贸易补充效应,FDI往往要带来维修等后续的支持性活动的发展,从而会促进和增加贸易机会。

其四是市场扩张效应,FDI实现的生产扩大,既会加深对东道国的市场渗透,也会进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国市场,从而使贸易导向的生产带来总贸易量的净增。

六:什么是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贸易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只分析影响贸易条件的几个主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直观的因素。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贸易条件。对于某一种商品而言,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分析的主要是一国总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经济的增长并不会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对于大国,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及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会不降反升,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2.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这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时,会增加现有厂商的垄断力量,从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的可能,从而有带来贸易条件下降的可能(此时指这种商品对该国而言是进口品)。本文在这里假定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之中。

3.汇率。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汇率本身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决定的,并且汇率的波动从短期来看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是要回归的,一国的汇率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较长期来看,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近似中性的。同时由于本文所考虑的是中国的情形,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是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其实质为一种固定汇率制,所以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考虑汇率这个影响因素。

4.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贸易条件恶化论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与前几个因素不同,这个因素改变的不是某个或某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是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和比例构成。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是出口商品加权平均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此当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时,即使各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发生变化也会改变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进出口商品构成情况的变化只是一国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而已,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文不直接分析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我们转而分析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分析,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变量有三个:第一个变量是贸易条件指数M,它是本模型的回归子。第二个变量是GDP,它是作为模型的回归元,本文采用的是实际GDP指数。第三个变量是产业结构指数PRO,这个产业结构指数指的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划分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比值。所以本模型是一个三变量回归模型。

本文选择的数据是1990年到1999年的数据。这是因为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真正起步是在1988年,此前我国虽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在外贸领域还没有放开,我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是为了满足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出口贸易中并没有按照由成本及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定价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计算出来的贸易条件就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经济含义。

回归方程为:M=c(1)+......余下全文>>

七:什么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其中令人注愈的是美国经济学教授维纳(J " Viner)和利普西(R " G " Lipsey )等人所集中讨论的有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果。

(一)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表现

1.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它由生产利益和消费利益构成。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其结果是:一方面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另一方面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源被更为有效地用于他处,从而提高了生产利益。 例如,某产 品在 A, B, C三国的成本分别为$ 25, 15, 10, A国进口关税水平为 200 %。关税同盟成立前,由于关税的保护,该产品以A国的价格为最低,因而 A国自行生产。AB两国成立 同盟后,对 B国取消 了关税壁垒,B国的该产品的价格下降,低于 A国水平,于是,A国从 B国进口该产 品。

2.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Trade Diversing Effect)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某成员国在购买同盟内廉价的产品时可能导致某种转移性损失。关税同盟成立前,该国可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同盟成立后,则通常转向从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后者不同于前者,则意味着进口成本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得同盟内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同时,这也意味着关税同盟外最有效率的生产能力和最有效的资源被闲置,从而降低了世界福利水平。例如,某产品在 A, B, C三国的生产成本仍为$25,$15,$10, A国的进口税率则为 100%。关税同盟成立前,C国的该产品的价格(包括关税)最低,因此,A国从 C国进口。AB国关税同盟成立后,AB两国之间废除关税,B国的该产品价格低,于是,A国改从 B国进口。这样,就从成本最低的 C国转变到了同盟内成本最低的B国,这便是贸易转移效果。

(二)对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讨论

1.关税同盟产生 “贸易创造效果”与 “贸易转移效果”的可能性分析

前面讨论贸易创造效果与贸易转移效果时,是假定 A, B,C三国都生产某产品,且成本各不一样。事实上,还有以下可能。(1)建立关税同盟前,A, B两国都不生产该产品,而从生产成本最低的C国进 口。那么,A, B结成同盟后,不会引起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果。 (2)建立关税同盟前,A, B两国都生产该产品,且比 C国成本要高,即各国在关税保护下重复性地自行生产并进行竞争。关税同盟建成后,则在同盟内进行专业分工,由生产效率较高的B国生产该产品并满足 A国的播要。这样,在同盟内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和自由贸易,从而在内部创造和扩大了贸易,这就形成了贸易创造效果。(3)建立关税同盟前,A国不生产该产品,B国较 C国以更高的成本生产,这时,A国从 C国进口。A, B结成同盟后,A,B间废除关税并对C国采取共同的关税,此时,本从 C国进口就转向了从同盟内的 B国进 口,这就意味着在关税同盟内保护了落后工业。因此,要在形成 “贸易转移效果”的同时,表现出贸易保护的倾向。

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之间关系的分析 ......余下全文>>

八:自由贸易区 效应理论是什么意思

自由贸易区(FTA)是由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成员方必须相互取消90%以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实现投资和贸易双重自由化。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近些年来,正是看到了自由贸易区在某种程度上比WTO更加自由开放,更适合于推进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大融合,各国在坚持WTO机制的同时,努力同潜在的合作伙伴共同商议开辟自由贸易区。我国自2004年开始自由贸易区计划实施和布局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潜在的核心价值作用。为了大规模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效应、效能和效益,我们必须重新而全面地认识“为什么要开辟自由贸易区、如何发展自由贸易区、实现何种目标”三大核心问题,紧紧围绕这三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提高自由贸易区治理水平。

九:什么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其中令人注愈的是美国经济学教授维纳(J " Viner)和利普西(R " G " Lipsey )等人所集中讨论的有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果。

(一)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表现

1.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它由生产利益和消费利益构成。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其结果是:一方面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另一方面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源被更为有效地用于他处,从而提高了生产利益。 例如,某产 品在 A, B, C三国的成本分别为$ 25, 15, 10, A国进口关税水平为 200 %。关税同盟成立前,由于关税的保护,该产品以A国的价格为最低,因而 A国自行生产。AB两国成立 同盟后,对 B国取消 了关税壁垒,B国的该产品的价格下降,低于 A国水平,于是,A国从 B国进口该产 品。

2.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Trade Diversing Effect)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某成员国在购买同盟内廉价的产品时可能导致某种转移性损失。关税同盟成立前,该国可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同盟成立后,则通常转向从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后者不同于前者,则意味着进口成本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得同盟内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同时,这也意味着关税同盟外最有效率的生产能力和最有效的资源被闲置,从而降低了世界福利水平。例如,某产品在 A, B, C三国的生产成本仍为$25,$15,$10, A国的进口税率则为 100%。关税同盟成立前,C国的该产品的价格(包括关税)最低,因此,A国从 C国进口。AB国关税同盟成立后,AB两国之间废除关税,B国的该产品价格低,于是,A国改从 B国进口。这样,就从成本最低的 C国转变到了同盟内成本最低的B国,这便是贸易转移效果。

(二)对关税同盟静态效果的讨论

1.关税同盟产生 “贸易创造效果”与 “贸易转移效果”的可能性分析

前面讨论贸易创造效果与贸易转移效果时,是假定 A, B,C三国都生产某产品,且成本各不一样。事实上,还有以下可能。(1)建立关税同盟前,A, B两国都不生产该产品,而从生产成本最低的C国进 口。那么,A, B结成同盟后,不会引起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果。 (2)建立关税同盟前,A, B两国都生产该产品,且比 C国成本要高,即各国在关税保护下重复性地自行生产并进行竞争。关税同盟建成后,则在同盟内进行专业分工,由生产效率较高的B国生产该产品并满足 A国的播要。这样,在同盟内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和自由贸易,从而在内部创造和扩大了贸易,这就形成了贸易创造效果。(3)建立关税同盟前,A国不生产该产品,B国较 C国以更高的成本生产,这时,A国从 C国进口。A, B结成同盟后,A,B间废除关税并对C国采取共同的关税,此时,本从 C国进口就转向了从同盟内的 B国进 口,这就意味着在关税同盟内保护了落后工业。因此,要在形成 “贸易转移效果”的同时,表现出贸易保护的倾向。

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之间关系的分析 ......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