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如何按规定上报 5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1.医院应将感染监测信息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2.医院应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
3.医院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备数量适宜的感染专职人员,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4.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有效的感染监测工作,并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信息。
5.医院内部报告系统。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短期内(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现某部门2名及以上患者分
离出药敏结果相似的同一种病原体,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
理部门。
(2)临床部门短期内发现临床症状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名及以上患者时,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短期内发现2例及以上使用消毒或灭菌器械的患者发生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经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
7.经调查证实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主管院长应立即向医院法定代表人报告,并应当于12 h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 h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9.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龚,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 h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二:医院感染的发病原因
任何感染都是致病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种病理过程。医院感染也不例外,一方面,病原体寻找一切机会和途径侵入人体,并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排出代谢产物,损害宿主的细胞和组织;另一方面,人体启动其各种免疫防御机制,力图将侵入的病原体杀灭,将其连同毒性产物排出体外。两者力量的强弱和增减,决定着整个感染过程的发展和结局。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器械等处皆可存在。这样,处于抵抗力低下的各种病人,又活动在微生物集中的环境里,时刻都有遭受医院感染的危险。
三:医院感染的疾病分类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 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四: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标准
1、医院感染的确定与分类诊断标准
⑴ 医院感染的确定
下列属于医院感染:
①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其常见潜伏期而发生的感染。
② 本次感染是在上次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③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④ 在已知病原体感染部位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菌)
⑤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⑥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伏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TB)等的感染。
⑦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
①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等,出生后48h内发生的感染
② 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反应
③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⑵ 医院感染的分类诊断标准
2001年卫生部制定和颁发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规定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腹部、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和软组织等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可参照执行。
2、医院感染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医院感染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监测或目标性监测,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或现患率、人体感染的好发部位和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了解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播散途径,明确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切断感染途径、合理选用抗菌素治疗,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