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价教案

一:化学式与化合价教案的课后反思怎么写

百度“桃李天下课件”里面有肯多课件,教案等资源,如果没有可以到名师院留言,网站管理会通过其它渠道帮你找,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教案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能力目标:

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情感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探究实验:

1.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会分辨人工纤维与天然纤维

知识整理: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1.实验:研究有机物的一些特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蔗糖

面粉

淀粉

塑料

1.分别取少量的样品,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

燃烧

颜色变焦

燃烧

颜色变焦

燃烧

颜色变焦

先熔化,发生形变

燃烧起来

颜色变焦

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碳元素。

大多数有机物均易燃

大多数有机物的熔点低

2.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水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3.将样品连接入一个闭合电路中,观察灯泡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大多数的有机物不能导电

结论: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注意:

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这一名称概念在开始确定时,意指“有生机的物质”,即“只有在生物体中才方可能产生的物质”。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首先由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制得有机物——尿素[CO(NH2)2]。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现在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千万种以上,而无机物的种类还不足10万种。

(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叁键等。

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2)碳原子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

甲烷(CH4),Mr=16

乙醇(C2H6O),Mr=46

维生素B2(C17H20O6N4),Mr=376

聚乙烯[(C2H4)n,n=1000~10000],Mr=28000~280000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

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余下全文>>

三:如何设计简短一点的化学教案

简短教罚前头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内容想要简短,可以从本节课的板书入手,板书给学生看的,你只需要找出每个部分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就可以了,在教案中体现。一个简短但是全面的教案就可以完成

补充一点:两三道难度适当的习题可以为这种简短教案添彩

这种教案用起来,脱稿容易,但是对教师的基本功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慎用

初入教师岗的老师为了下一轮的教学,最好还是写详案

四: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教案电子档 10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 Az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 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       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 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 10 ......余下全文>>

五:课题四:化学式课堂教学设计

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了解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p83-84。

1.化学式是用 和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宏观:①表示 ②表示该物质的 组成;微观:③表示该物质的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

3.化学式的写法 : (1)单质的写法: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用 来表示。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分子所含

(2)化合物的写法:①氧化物:氧元素写在 ,另一种元素写在

②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写在 ,非金属元素写在

4、化学式的读法 :(从 向 读):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 ,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般读作“某酸某”,如cuso4读作 ,

【教学环节】

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

2、了解化学式的意义,表达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

3、了解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感受化学语言独特的魅力。

活动一:问题导入:

写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知识点1化学式的概念。

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思考: 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化学式可以任意书写吗?每种纯净物质的组成是 ,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混合物我们不能写出其化学式。(可根据什么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活动二:阅读教材p83图4-27,讨论归纳化学式的意义

知识点2 化学式含义

练一练:试着说说co2和h2化学式的意义

活动三:讨论教材p83问题,归纳符号的意义

小组讨论: h、2h、h2、2h2、h+、2h+各具有什么意义?

归纳:符号意义

1.单一符号周围无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单一符号只有前方有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

3.单一符号右下方有数字或多种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4.单一符号右上方有数字和正负号表示______________。

练习:1.ar、2fe、3co、4so42-的意义?

设问1:2h能否表示氢元素?2h2能否表示氢气?

注意:元素符号、化学式前面有数字后,只具有微观意义。

设问2:2h和h2中“2”的意义是否相同?

2h:表示2个氢原子 h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巩固练习:

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2n 2na+

mg2+ ......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