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口技阅读答案

一:漫谈口技阅读理解答案

3.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妙绝)。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以为妙绝(D) A.群响毕绝 B,络绎不绝 C.绝处逢生 D.千古绝唱 (2)众妙华备(D) A.关怀备至 B.有备而来 C.装备精良 D.德才兼备 (3)京中有善口技者(C) A.乐善好施 B.善自保重 C.善骑者堕 D.善始善终 阅读课文第一只三段,回答问题。 5.把“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等时间性词语分别填在下列相应的括号里。 (1)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2)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 (3)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 (4)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 6.第二段描写听众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 “默叹”:(表明观众对表演者的赞赏,说明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作用:(从侧面描写观众举止神态的变化,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7.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反衬“扶尺一下”所造成的肃静而紧张的气氛的语句是:(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写一家人由醒到睡过程的语句:(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3)写一家人睡去后,宾客情绪变化的语句:(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二:漫谈口技张守仁阅读答案

三:漫谈口技阅读理解答案

口技的阅读答案 2012-1-15 21:30 提问者: 1150590266 | 浏览次数:11545次 问题补充: 是《口技》 林嗣环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这一段回答问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1.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 3.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4.“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四:漫谈口技稻草人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参考答案:

1、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2、两个 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3、三次,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4、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烘托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