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二:思想品德
一、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不做有损国格的事。升国旗、奏国歌进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 2、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和处理事物。 3、 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不叫侮辱性绰号;新生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创造,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爱班、爱校;互助、互谅、互让,不搞小山头、小帮派,不欺侮弱小的同学;维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5、 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 6、 惜时守信,诚实待人,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至,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用他人代物要及时归还,杜绝小偷小措的不良行为。 7、 自觉接受教职员工的教育和指导;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诲,经常把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告诉父母。 8、 不参与团伙和封建迷信活动;不参与赌博;不擅自到营业性歌舞厅娱乐;不到游戏机室和网吧活动;自觉抵制反动、淫秽报刊和音像制品,做到不看、不听、不唱、不传播。 9、 乘车、乘船要自觉购票,不争抢座位,主动向老、弱、病、残、年幼者和孕妇让座。 10、 热心社群工作,志愿帮助残疾人士,为有需要的人士服务。 11、 见义勇为,敢于正确制止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勇于正确救助遇险者。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养成。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实际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余下全文>>
三:人格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人格的主要特性有: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穿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四: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定
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 )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答案:D
五:人格特点有哪些?
人格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具体来说:
1、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人身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
2、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即从时间上看,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其幼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有相当的一致性;从空间上看,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不排斥其发展和变化。
3、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们揣人格上的独特性或差异性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因为构成人格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同的。但不排除人格的共同性。
4、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使人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但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
六: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人格的基本特征有:
(一)独特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存在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经常所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如有的人开放自然,有的人顽固自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豪爽,有的人谨慎等。环境会使某一人格品质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如独立性这一人格特质,作为缺乏父母爱护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独立带有靠自己努力的含义;而在一个民主型家庭成长的孩子,独立则作为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部分。
(二)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正如我们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质一旦稳定下来,要改变是较为困难的事,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一致性。例如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他不仅仅在家庭中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同样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再相逢,这个特质依旧不变。
(三)统合性。人是极其复杂的,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性、多层次的特点。人格的组合千变万化并非死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因而使人格表现得色彩纷呈。在每个人的人格世界里,各种特征并非简单的堆积,而是如同宇宙世界一样,依据一定的内容、秩序与规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动力系统。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们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导致“人格分裂”。
(四)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正如人们常说的“性格就是命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常常使用人格特征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挫折与失败,有志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的废墟上重建人生的辉煌;而怯懦的人一蹶不振,失却了奋斗的目标。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