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非物质文化

一: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台州13个国家级非遗名单:台州乱弹、黄沙狮子、天台山干漆荚苎髹饰技艺、济公传说、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临海词调、大奏鼓、彩石镶嵌、线狮(九狮图)、坎门花龙、章氏骨伤疗法、石塘七夕习俗。

省级名录:

(一)第一批

1、台州乱弹(台州市)

2、临海词调(临海市)

3、黄岩翻簧(黄岩区)

(二)第二批

4、济公传说(天台县)

5、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天台县)

6、山歌(仙居县)

7、黄沙狮子(临海市)

8、九狮图(仙居县)

9、板龙(杨家板龙、大田板龙、花桥龙灯)(三门县、临海市、三门县)

10、大奏鼓(温岭市)

11、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县)

12、上盘花鼓(临海市)

13、大石车灯戏(临海市)

14、路桥莲花(路桥区)

15、十八罗汉(仙居县)

16、仙居花灯(仙居县)

17、剪纸(临海市)

18、彩石镶嵌(仙居县)

19、台州刺绣(台州市)(椒江区)

20、临海泥塑(临海市)

21、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三门县、仙居县)

22、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天台县)

23、蓝花布印染技艺(仙居县)

24、枧桥鼓制作技艺(临海市)

25、台州玻璃雕刻技艺(椒江区、天台县)

26、高枧古亭台阁(三门县)

27、海游六兽(三门县)

28、路桥灰雕(路桥区)

29、临海古长城营造技术(临海市)

30、皤滩盐铺商号和古民居建筑艺术(仙居县)

(三)第三批

31.刘阮传说(天台县)

32.戚继光抗倭传说(椒江区、临海市)

33.台州府城民谣(临海市)

34.路桥气象谚语(路桥区)

35.天台山佛教音乐(天台县)

36.坎门鳌龙鱼灯舞(玉环县)

37.坎门花龙(玉环县)

38.缠足苦(三门县)

39.新前采茶舞(黄岩区)

40.台州道情(台州市)

41.三十六行说唱(仙居县)

42.南拳(天台皇都南拳)(天台县)

43.新前武术(黄岩区)

44.黄岩漆金木雕(黄岩区)

45.石雕(温岭石雕)(温岭市)

46.沉香木雕(仙居县)

47.传统纺织技艺(天台苎布制作技艺)(天台县)

48.绿茶制作技艺(临海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临海市)

49.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松门白鲞传统加工技艺)(温岭市)

50.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仙居豆腐制作技艺)(临海市、仙居县)

51.木杆秤制作技艺(永利木杆秤制作技艺)(临海市)

52.拷绢手工技艺(路桥区)

53.王氏大花灯制作技艺(温岭市)

54.金漆造像技艺(天台县)

55.卵石镶嵌技艺(仙居县)

56.章氏骨伤科(台州市)

57.蒋家山接骨(临海市)

58.杨家祭冬(三门县)

59.石塘小人节(温岭市)

60.二月二灯会(黄岩区)

61.清音寺庙会(仙居县)

62.送大暑船(椒江区)

63.渔民号子(玉环渔民号子)(玉环县)

64.单档布袋戏(上鲍布袋木偶戏)(三门县)

65.剪纸(黄岩区)

66.晒盐技艺(路桥盐业生产加工技艺)(路桥区)

67.竹纸制作技艺(黄岩区)

2014年新增:

台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名单(25项)

一、传统戏剧

1.单档布袋戏 玉环

二、曲艺

2.三门走书 三门

3.顺口溜 仙居

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4.缩山拳 临海

5.上山头棒术 玉环

6.天台山道家易筋经 天台

四、传统美术

7.临海金漆画 临海

8.玉环渔民画 玉环

五、传统技艺

9.宁溪传统糟烧酿制技艺 黄岩

10.脱胎漆艺 临海

11.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临海、三门

12.传统造纸技艺 温岭

13.延绳钓捕捞技艺 玉环

14.天台红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天台

15.本山漆制作技艺 ......余下全文>>

二:现在 在我国有多少非物质文化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余下全文>>

三:我国之传统民俗传承问题该怎样解决?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如果从狭义上去理解,民俗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体现。为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总结近几年仙居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做法与经验,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仙居县专门成立课题组,对本地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了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仙居县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

(一)历史概况: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北宋景德四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县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立县至今已有1660余年。在几千年的悠悠岁月中,世世代代的先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民俗文化遗存状况

一是民俗文化资源遗存丰富。仙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下汤新石器遗址考证,距今已有4-7千年的历史。就已完成的全县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看,就多达331个,现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情况看,民俗文化资源量更是巨大。

二是文化形态独特多样。仙居地理四面环山,与外界山水阻隔,交往不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环境。境内的文化形态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兼具山地文化的纯朴和河川文化的灵气,交融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瓯越文化的渊源。仙居境内山系绵延、溪流纵横,形成了诸多相对独立的居民集聚区。且地域广阔,居住分散,诸多独立的文化小环境又形成了"百里不通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形态多样性特征。

三是文化门类品种繁多。历史上,仙居是浙东南沿海联接浙西南腹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境内的永安溪水道和苍岭古道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浙东盐道,繁荣的商业流通活动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大量原非当地的文化形式、文化体裁源源不断地流入当地,融入仙居的文化生活,使当地的文化存在不断丰富,文化门类不断扩张,形成了一个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民间医药等众多门类的民族民间文化体系为基础的民俗文化大型框架。

二、仙居县民俗文化传承的基本做法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搞了几次有关民俗文化的普查。特别是近几年完成的民族民间艺术和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也可以说是对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普查。期间以及延续的保护工作,就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1、立足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体系。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建设、规范管理,是历次普查工作的重要目标。投入大量普查力量,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的普查要求,走村串户,访问座谈,进行了全覆盖的调查和登记,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各类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一是建立项目档案,系统保存。对普查出的项目,建立了融声、画、文为一体的电子文库,包括文字资料,TV资料,图像资料等。

二是建立名录体系,公布了32个项目的仙居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了仙居县首批县级民......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