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航员的生活资料有哪些
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随着航天器的大型化及环境控制系统的完善,宇航员已可不戴头盔,甚至不穿宇航服进食。在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轨道站上,除了有供应热食的加热器外,还有冷藏箱。航天飞机的厨房已可储藏100余种食品,机组成员每天可以吃到不同的饭菜。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了太空马桶,它的价格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的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现在太空人吃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为节省火箭推力,使飞船能准确地射入轨道,同时为了减少火箭昂贵的燃料消耗量,飞船的重量和容积都要尽量减轻减小。食物干化后体积小,重量轻,营养保存率高,易于贮藏,适合在飞船里长期食 用。这种干化食品一般是用冷冻干燥法制成。为了保持食物原有的鲜味,在进行冷冻干燥升华之前,还必须快速冷冻到零下几十度。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先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薄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有些食品吃时需要复原,宇航员在进食前用水枪形特殊加水器往袋内加水,数分钟后即可将干化食品复原供食用。为上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的视线或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或肉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地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也是目前宇航员的食用方式之一。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的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漂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凹进的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品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煎金枪鱼,猪排,卷饼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大的区别。
二:有关宇航员生活的资料
有关宇航员的资料
三: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资料
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令世人瞩目,也令国人激动。这个时候,人们一定很想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吃穿住行究竟是怎样的。不久前,我们采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有关专家,请他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食在太空
吃饭、喝水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中,航天员的饮食就会变得十分复杂,而且非常奇妙。从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的制备和供给,到他们的进食方式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航天食品有哪些特点
我们把在执行航天任务期间和返回着陆等待救援期间供航天员食用的食品和饮水称为航天食品。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一样,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的。但因它是由航天员携带上天并在失重环境下食用的,就会有其独特的食用特点和技术要求。比如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为了方便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食,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漂浮,航天食品就要被加工成一个个一口大小的“一口吃”食品,而且食品包装内不能有流动的汤汁。
航天食品首先要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不能发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航天食品及包装必须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
航天食品还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等。所以,航天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就要根据航天员的这些生理改变作适当调整。
由于失重和空间运动病等因素的影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食欲会降低,导致进食减少,影响能量的摄取和营养的平衡。要克服这种状况,满足航天员的心理和口味要求,就要尽可能提供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食物,不仅量足而且要品种多样,方便他们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配餐。在世界航天食品当中,我国的航天食品很具中国特色。传统的中式食品都尽可能出现在航天食谱中,相比西餐,中式航天食品更加味美可口。
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人的口味也会发生无法预测的变化,航天员会偏爱刺激性食物,如美国的航天员发现,德国辣味土豆沙拉是航天食品中最受欢迎的。可是在飞行前,这种食品并不那么受航天员的青睐。
航天员可以吃上鱼香肉丝喝上绿茶
航天食品种类繁多。那么它的加工方法和食用方式会是怎样的呢?
以陈皮牛肉为例,作为航天食品的这道菜,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后再做成罐装食品,才可长期保存。它的味道和平常的相差无几。食用时,先用加热器加温,再打开罐头盖。这种食品称为热稳定食品,用金属罐或蒸煮袋包装,俗称软硬罐头。航天食品的特点是不仅含有正常量的水分,而且与普通食品从口感到形状上都很接近。在太空生活中,我们的航天员还可以吃到极富中国特色的家常菜,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
航天员饭后还需用一杯香茗来提神,我们用自行研制的茶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茶精属于复水饮料,类似于我们地面上的固体饮料,如酸梅晶、橘子晶等。航天员所需的这类食品的包装比较特殊,对包装内的食物进行复水是通过包装上的一个单向阀门将水注入,加入一定容量的水以后,稍揉捏包装袋,待食物与水充分结合后,再打开包装进食。
冻干食品是航天食品中最具特色的食品。它是利用冷冻干燥技术脱去食物中的全部水分,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形状和营养成分。冻干食品可以直接食用,通常水果、蔬菜类不耐蒸煮的食物常用此法加工。
航天食谱中新鲜食品所占的比例很小,且一般只是在航天飞行的头1~2天提供。脱水食品虽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能......余下全文>>
四: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资料?
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令世人瞩目,也令国人激动。这个时候,人们一定很想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吃穿住行究竟是怎样的。不久前,我们采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有关专家,请他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食在太空
吃饭、喝水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中,航天员的饮食就会变得十分复杂,而且非常奇妙。从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的制备和供给,到他们的进食方式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穿在太空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多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等功能。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的陨尘、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等,都需要为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的航天服。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
五:在课外收集介绍宇航员生活的资料
宇航员,或称航天员,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微笑,从此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美国也不甘示弱,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3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了15分钟。受此鼓舞,美国总统肯尼迪20天后下令美国要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我国于1998年开始选拔航天员。2003年10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成功执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5年10月,费俊龙、聂海胜成功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功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翟志刚身穿"飞天"舱外服成功出舱,在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景海鹏成为中国首位再度飞天的航天员,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王亚平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授课老师。
六: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资料
吃压缩的食品,之后便是执行任务,其实在宇宙中生活是很孤独的,枯燥的,但是做出的贡献却远远大于这一切
七:请帮我找一些宇航员生活的资料,谢谢
日常生活服
穿过大气层,脱离地球引力而进入微重力的太空后,便进入自由飞翔阶段。在这种自由飞行阶段,宇航员的衣着相应要简单得多,不过也有许多服式和结构。一般,宇航员都穿松紧皱折夹克服,肩上有许多褶子。这是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宇航员会突然长高3—5厘米。为了工作方便,太空服表面还覆盖着众多的口袋,用来放笔、本、太阳镜、小刀等工具,袋口用尼龙搭扣封住,以防止这些小物品四处飞散。
当然,宇航服内还要设置调温设备、尿液回收装置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宇航服,其内部结构和功能也不同,总趋势是在不断发展完善。
舱外作业服
众所周知,太空是一个黑洞洞的严酷环境,它可不像地面上白天亮光光的明亮环境,太空中既寒冷又危险,因为这里充满了太阳风携带各种高速粒子、射线和强劲的紫外线等(又称宇宙线),如果宇航员穿着舱内生活的宇航服出来,那是很危险的。那么怎么办呢?这就得使用太空工作服。如果宇航员要在太空出舱活动、作业,就得穿一种昂贵、复杂的舱外活动服。该服装从头到脚全部密封,除了表面要能抗辐射外,里面还有精细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宇航员提供几个小时的生命活动基本保障。这种服装要求穿脱方便,合身并适宜活动,不同国家设计的太空工作服也不尽相同。比如美国采用上下分体穿脱方式,前苏联(俄罗斯)采用背脱式等。
太空中的住与行
在地面生活,住的时间约占人生时间的一半,有1/3时间睡在床上,还有1/6时间在生活区(家中或宿舍)中生活。在地面睡觉只要睡在床上就可以了,在地上走路可以随心所欲,走、跑皆可。可是一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就不同了。睡要睡在睡袋中或睡在固定的床上,睡时人也要用扣带扣住,否则会随时“弹下来”——飞起来。平时在航天器中行走,实际就是飞,一动就可以平飞起来不落地,使用的用品、钢笔等一扔就在空中飞起来,人们必须用手抓。人可以很轻松地大头朝下立起来,也不会觉得难受。平时洗澡要用塑料罩将水龙头罩起来,航员也带着乐器弹、吹、拉、唱,有的听听音乐,更有趣的是,竟然出现太空乐队。经过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尤其是工作了一天后,大多数人需要用看书、听广播、听音乐等来放松,也有一些宇航员别出心裁,将乐器带到太空,如果这此演奏者能同时出现在同一艘航天器,那足够组成一个小型乐队。
总之,太空宇航器中的衣、食、住、行完全不同于有重力的地面,时间长还会使身体产异常,肌肉松弛,下到地面必须重新训练和锻炼恢复才能正常生活。在太空中还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精神感受。
太空中的饮食
宇航员在航天器中或太空中飞行,饮食也是很重要的,民以食为天嘛。那么宇航员在航天器中吃什么?如何吃法?这和在地面上是大不相同。在术空微重力条件下一切都变得奇怪和困难,比如喝水这一项工作,在大地上拿起水杯一仰脖便喝下去。可是在太空就不行,必须用吸管吸。早期的宇航员食谱较简单,多吃“牙膏式”的挤压式食品和压缩饼干式的压缩食品,吃时吸水还原。而现今的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食品种类已大大改善,比如美国宇航员在天上的食品非常丰富,有100多种可供自由选择,包括谷类、挂面、炒蛋、草莓和20余种饮料,如茶、咖啡等等。在航天早期,出于节省空间的考虑,这些食品全部要经过脱水处理以缩小体积。后来,由于宇航员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太空食谱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他们时不时能尝上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特制的饮料。
这些脱水食品并非像压缩饼干那样难咽,它们仍保持着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并能在天上吸水还原,如脱水冷冻草莓其口感和成色仍很好。不过,一般的脱水食物都是通过添......余下全文>>
八:关于太空的生活资料
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宇航员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与睡眠的呢?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着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特制的“王太太炒羊肉”
尽管太空食品供应充足,花样齐全,营养丰富,但宇航员却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饭吃不出味道。科学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环境引起宇航员的味觉失调。如失重使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影响味觉,或者因为看不到食物的颜色、闻不到食物的气味而影响味觉。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乘航天飞机上天时,为了使他能有个好胃口,他的太太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这道食品被命名为“王太太炒羊肉”。
糊涂觉与奇异睡姿
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的确确是“糊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异。
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睡姿奇异,是说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