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汤圆

一:春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汤圆一般在春节和元宵节吃,各自的寓意有所不同。

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春节吃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古人有诗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

元宵节吃汤圆: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汤圆” ,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二:过年吃汤圆代表什么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余下全文>>

三:用几句介绍中国人春节“吃汤圆”这一习俗

汤圆也叫“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它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也使用元宵命名之。后在袁世凯时期,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财运滚滚来”家人团圆家庭美满等吉祥的意思

四:过年吃汤圆的寓意.100字

汤圆,谐音团圆。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平时奔波在外的游子在这一天都得回家,一家人坐桌子前吃顿饭,称之为“团圆饭”。汤圆也因此而产生,它寄寓了人们渴望一家平安、团圆的美好愿望。

古人用谐音寄托相思,表达牵挂的方法很多,除了汤圆外,还有母亲为外出的游子缝褂子,“褂”谐音“挂”;

采莲子,莲子谐音怜子(怜:思念;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送柳枝,柳谐音留等等。

五:过年吃粽子和汤圆是什么含义?

人间团圆,碗中汤圆

汤圆和元宵本是一回事,据说袁世凯复辟的时候,忌讳“元宵”与“袁消”同音,于是勒令改称元宵为汤圆,有诗为证:“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借街不许喊元宵。”所以,我们吃了一千年的元宵,又吃了一百年的汤圆。

仪式化汤圆:

元宵的起源是一种叫锤子的食品,据唐人卢言的《卢氏杂说》记载,在宋以前,锤子已经成为了宫廷里的主要食品。《太平广记》引录了《卢氏杂说》所记载的一位专为唐代宫中做锤子的能手“尚食令”(专供膳食的宫)。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唐代的锤子已经不同于南北时期了。南北时期的“大锤薄饼”可能是蒸的或者是烙的,唐代的锤子,已经看上去有点近于今天的油炸元宵了。

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元宵节的食品时写道:“乳糖圆子”,“锤子”居首位。“乳糖圆子”和“锤子”即后来的元宵,“乳糖圆子”可能是水煮的,“锤子”可能是油炸的。

元宵节食品油锤之所以被称为“圆子”,主要因为这种食品的形状是圆的。元宵之夜,天上的月亮圆圆的,人们食“圆子”有拜月和祭月的意思;“圆子”圆圆的,象征着天上的月亮。另外,元宵夜,全家人团聚一起,吃着圆圆的“圆子”,仰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完成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图腾进食仪式。

除了饺子之外,汤圆也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特征的一部分,并且和冬至元宵节这些节令紧密地联系起来。9·11事件之后,马来西亚出现了一股以反恐怖为名义的反华情绪,当地的华人团体如马华公会、民政党及其他华团领袖为让人们了解华族文化的本质,便邀请首相马哈蒂尔吃汤圆,有助于让首相更加了解华族文化,看看!汤圆的实际用途还真不小。

民俗化汤圆:

在民俗方面,汤圆的衍生含义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广东潮汕一带,吃汤圆竟还有祈子的功效,婚后第二天,农村人总喜欢将新娘引到井边,往井里投放一颗汤圆,然后让新娘打水。新娘应该眼急手快,将汤圆打起来,这就意味着新娘这一年能够得贵子。以汤圆喻子嗣的习俗,另有一种就是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做汤圆。那些在这一年结婚的人家,搓完了汤圆后,总会将汤圆数一数,如果汤圆是单数,那么意味着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意味生女孩。

这还不算,更有民粹主义者,将汤圆和元宵严格地区分开,谓之曰:南人汤圆,北人元宵。在制作上也有了讲究:“元宵”是把事先准备好的馅蘸水放在元宵机或笸箩里,与江米粉一起滚动数次即成元宵。而“汤圆”则是把用水和好的汤圆粉,用手工把汤圆馅—个一个地包在皮里面,即成汤圆。

推荐:

芝麻汤圆:

主料:糯米1200克。

配料:粳米300克,芝麻100克,猪板油100克。

调料:白糖400克,糖桂花10克。

做法

1、糯米、粳米放在一起掺匀,用清水淘洗2遍,淘洗干净,并用清水浸泡12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漂清后上磨磨成细米浆,装入布袋压干水分,成为干米粉。 2、干米粉取用1/10上屉蒸熟,取出放入剩余的干米粉中和成粉团,揉匀揉透。

3、芝麻用清水淘洗干净,沥水晾干。

4、猪板油洗净,撕去油膜,切成小方丁。

5、锅置火上,放入晾干的芝麻,用小火炒熟,取出磨成芝麻酱。

6、芝麻酱放入碗中,加入猪板油丁、白糖,糖桂花5克调拌均匀,再均分成100份,成为馅心。

7、揉好的粉团放在案板上稍揉,搓成长条,摘成100个剂子逐个搓圆,用左手托住,右手拇指贴边,食指捺入剂子中心,顺势旋转成酒杯状,分别包入馅心,捏拢收口再搓圆,即为汤圆生坯。

8、净......余下全文>>

六:为什么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

爱吃什么吃什么.....我们过年吃高...

七:为什么在新年南方要吃汤圆,北方要吃饺子呢?

孩子。。。 你这都不知道呀? 有好好上地理课没? 哥哥我告诉你哈! 虽然我也知道。。 但还是网上说的比较全 我发给你看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是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 “今夕知何夕......余下全文>>

八:中国春节南方习俗:过年为什么要吃汤圆

团团圆圆之意。这是南方习俗,北方吃饺子,有新旧交替之意。

九:春节吃汤圆作文500字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夜,我和妈妈在晚上12点之前开始煮汤圆。煮汤圆在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汤圆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汤圆,已是团圆幸福。

我和妈妈先拿出锅来,在锅里倒了一些水,把火打开,将盖子盖上,同时,拿出一个大碗,将里面放上糖和一些枸杞,把开水倒进去,枸杞渐渐浮上水面,糖也融化了;等锅子里的水煮开了,然后将汤圆放进去,汤圆在沸腾的水里此起彼伏,好像在跳舞;我怕汤圆会黏在一起,便拿着一个汤勺,在锅里顺时针搅拌,汤圆随着我的搅拌,在锅里排成了跳圆圈舞的队形,中间还有几位“小主角”,在沸腾的水里翻滚着,仿佛是在表演杂技呢!过了一会,水渐渐上涨,我急忙拿个小碗,装满冷水,往锅里倒,沸腾的水面马上平静了下来,等到汤圆们变得柔软了,并浮上水面,汤圆就熟了。

煮熟后,我将汤圆一个个地捞起来,放进那个装满糖水的大碗里,我们的夜宵就做好了。糖水是黄色的,汤圆是白色的,枸杞是红色的,汤圆在糖水和枸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白嫩。

家人吃着我煮的汤圆,看着欢乐的春节晚会,幸福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

十:春节吃汤圆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汤圆就是团圆!有这么一句话.我想就会向着好吧.所以.过年时候都受我们中国人的爱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