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之父

一:为什么詹天佑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对全线工程提出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年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

二:中国铁路之父是那一位?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望采纳

三:中国之父

中国之父——孙中山

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

四: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余下全文>>

五: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是谁

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六:“铁路机车之父”是谁

世界“铁路之父”是英国人斯蒂芬森。斯蒂芬森 (1789~1848 )英国工程师,铁路机车的发明家。早年做工,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直到18岁还是一个文盲。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1813年他在附近煤矿观摩了用来从煤矿拉煤的"装有轮子的蒸汽锅炉",这个笨重的装置由于在光滑的木轨上无法牵引,因此加装了一个棘轮,使其在轨道上滚行。斯蒂芬森回去后研制了"布卢彻"机车,能以6千米/小时的速度牵引8辆装有30吨煤的货车。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研究提高机车功率的方法,采用了蒸汽鼓风法,把废汽导引向上喷出烟囱,带动后面的空气,从而加强了通风。这个新设计使蒸汽机车进入实用阶段。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火车"。"火车"这个名字在今天已经流传到全世界,而蒸汽机车被叫做"火车头"。以后,他又制造了几台机车,并因发明煤矿安全灯而获得声誉。1825年9月27日当第一列由斯蒂芬森设计的机车牵引的列车运载450名旅客,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斯托克时,铁路运输事业就从此诞生了。1829年曾举行一次机车比赛,斯蒂芬森的新机车"火箭"号,以58千米/小时的速度获胜。在以后的10年中,斯蒂芬森造了12辆与"布卢彻"相似的火车头,布卢彻自信地预言,"我深信一条可以使用我的蒸汽火车头的铁路,效果远较运河为佳。我敢打赌,我的蒸汽机车在一条长长的良好铁路上,每天可以运输40至60吨货物行驶100千米路程。铁路建设在英国、欧洲和北美洲迅速展开,而斯蒂芬森继续作为这种革命性的运输工具的主要指导者,解决许多铁路建筑、桥梁设计、机车和车辆制造问题,并在国内外许多铁路工程中担任顾问。

自1833年G.斯蒂芬森又担任过连接利物浦—曼彻斯特至伯明翰的大枢纽铁路工程。1835~1840年,他负责一些重要线路的选线工作。1847~1848年他任机械工程学会第一任主席。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是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算作窄轨。该组织之所以这样规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纪念他。

“中国铁路之父”当然是詹天佑。

七:为什么说刘跨越被称为高铁之父当之无愧

刘跨越能够被称为高铁之父,绝不仅仅是因为搞了一个动车组引进。刘跨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炮制出了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游说国务院对此进行背书,这是中国高铁大建设、大跨越的开篇巨作。这项工作傅能干,却没有干!

2、解决了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傅当部长的年代,中国铁路每年的投资不过数百亿元,一年修不了几百公里铁路。刘跨越通过在货运中加收铁路建设基金的做法,并以此为抵押,获取了银行的巨额贷款,一年投入铁路建设数千亿元(最高年份达8000多亿元),每年新建、开通数千公里,开启了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如果没有这些资金的投入,中国高铁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项工作傅在位的时候,能做而没有做!

3、坚持高标准建设高铁。刘跨越顶住各种压力,坚持高标准建设高铁,广泛修建350的铁路干线,避免了未来改建、提速的老路!这个魄力,傅跟盛有吗?'

4、游说各省市区,实施省部共建,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得中国高铁建设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现在是地方推着中铁总在走!这项工作傅在位的时候做了吗?

5、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开创了全面建设高铁的局面。最开始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仅仅规划了“四纵四横”高铁。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国内也面临经济滑坡。国务院决定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发展。早有预谋的刘跨越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修订,形成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修订版)》,大规模扩张高铁建设的版图,开创了全面建设高铁的新局面。试想,如果当年不引进技术和动车,而是坐等“中华之星”的成熟,这个机会能够抓住吗?

6、大胆拍板,绕开争议,建设武广、郑西高铁。当年大家都在争议京沪高铁的时候,刘跨越果断决策,绕开京沪高铁的争议,上马武广、郑西客专,以暗渡陈仓之势,开启了大规模高铁建设的序幕!这项工作傅在位的时候,为什么不敢做!)

7、顶住舆论压力,大胆决策引进多种高铁动车组、交流传动机车。引进外国动车组,不仅是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动车的稳定可靠运行,给了国人极好的乘坐体验,打开了局面,激发了高铁建设、乘坐的冲天人气!试想如果当年不是引进动车组,而是让老是机破的“中华之星”在高铁上运营,乘客怨声载道,那么高铁恐怕真的要成为“运椅子”专列了。中国高铁的名声,恐怕要被喷子们给喷死来!坦率地说,当年对于刘跨越引进那么多的高铁动车组,我也是非常反对的,甚至称之为“耻辱号、喝血号”,但抚今追昔,不禁对刘跨越的远见卓识,充满由衷的敬佩。试想,在高铁已经广泛深入人心的今天,高铁动车因为故障停车,导致空调没有,都会被网络舆论喷死。更何况,在高铁建设初期,如果强行运营不稳定、不可靠的“中华之星”,时不时在高铁线上来个机破、故障,那么中国高铁真的是有可能会夭折掉!

8、多方运作,形成了国产动车组的研制、建造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动车组实现了自主研发。在这一过程中,刘跨越坚持引进技术、合作生产、自主品牌的策略,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避免了类似中国轿车行业被外国品牌占据的悲剧局面!

9、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更高速度列车。不仅研制了CRH380系列,而且还研制了cit500试验列车。

以上种种彪炳史册的功绩,都是刘跨越在任时做出来的,没有上述任何一件贡献,中国高铁都不可能成功。...余下全文>>

八:中国还有什么之父,什么之母?

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中国3G之父:李世鹤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

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

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

闪盘之父:邓国顺

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子弹之父:于敏

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

中国营销之父:刘永炬

中国民法之父:佟柔

中国汽车业之父:饶斌

中国并购之父:王唬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Internet之父:钱天白

中国摇滚之父:崔健

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

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

中国红军之父:朱德

中国杨树之父:陈章水

中国酒店业之父:卢鸿炳

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

中国炮兵之父:朱瑞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