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七

一:张九龄 感遇 其七 有几个小问题

1、赞美了丹橘经寒仍绿的傲骨和气节(可从第一、二句看出)。用意在于通过赞美丹橘表达自己的志向,丹橘经冬仍绿不是因为地暖而是它有松柏的品质(岁寒心)。

2、艺术手法:托物言志。第四句之后的几句,是将丹橘与自己命运相合,感叹这样美好的丹橘应该是能推荐给嘉客的,但因为阻隔而不能。感叹命运以及世人对丹橘的不理解——并不只有桃李有树荫,丹橘也是有的只是没有人看到而已。全诗借丹橘美好但命运坎坷自比。

二: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原文翻译成现代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一带生长着一种奇异的丹橘,经历严冬橘林依然枝叶苍翠,抚郁青青。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难道这是因为那里地气和暖使然?原来是这种橘树自有凌寒傲霜的本性。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款待贵宾与亲朋,这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当之无愧,怎奈一路上山高水深,运送它交通不便。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世人都喜欢栽种桃李,其实这丹橘的果实不但可以款待宾客,而且四季长青,终年绿荫葱茏,哪一点不如桃李呢?

·本诗以橘喻人,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也有贤人一样的高尚品质,但不被人识,只能抑郁不平。全诗平淡自然,语言温雅醇厚,设喻贴切,抒发胸臆圆转自如,愤怒哀伤不露痕迹,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与想像的空间,故历来为人称颂。

三:感遇十二首其七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借助草木零落的景象,以象征手法抒发其怀才不遇、美好愿望不得实现的感慨。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之情。陈子昂也感悟人生、体认哲理,但他在这些思想后面,隐藏着强烈的入世愿望,如《感遇》之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悠。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与抨击,他的诗歌也成了现实生活的干预者。

陈子昂渴望乘时代风云而大展宏图,却重蹈了具有诗人气质的慷慨之士在官场中难以逃脱的厄运,陷没于险恶的政治漩涡。他自视甚高,却壮志难酬,直言诤谏,每忤权贵,先后两度受诬陷入狱。这些身世际遇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诗中,最明显的,是怀才不遇、不为世人所知的强烈孤独感。但既使如此,他的孤独也绝不表现为沮丧沉沦,自哀自怜,而是英气勃发,高傲不屈。“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谲,孤鳞安得宁”(《感遇》之二十五)。

陈诗的风格是着眼现实,又超脱现实,他的想象力从现实膨胀到历史和宇宙的意识中去。因此,他的《登幽州台歌》才会苍茫悲凉,成为把历史和宇宙融为一体的慷慨悲歌。

四:感遇十二首(其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诗人有感于朝政的紊乱和个人身世的遭遇,在诗中以橘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不为世所用的愤慨之情。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五:感遇十二首古代诗文阅读,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1分)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

小题1: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鸟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小题2: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微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试题分析:应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赏析作答。内容方面回答时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雨过天晴之景,如羽毛“犹湿”、残雷等,不可孤立地只写鸟鹊、雷声等。艺术手法方面,应回答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关键是结合诗句分析。

七:感遇十二首 的 全部解释(张九龄)

十二首都有的难找,一般常见的只有以下四首的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感遇 ① 其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侧见双翠鸟③,巢在三珠树④,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⑤?美服患人指⑥,高明逼神恶⑦,今我游冥冥⑧,弋者何所慕⑨。

[注解]

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分别为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②池潢(huang):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④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⑤“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⑥“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⑦“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⑧冥冥:高远的天空。⑨“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祸患,于是自己展翅高飞,离开了这险恶之地。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活

【感遇】

兰叶春葳蕤......余下全文>>

八:感遇十二首(其七)描绘了怎样的丹橘形象

一种奇异的丹橘,经历严冬橘林依然枝叶苍翠,郁郁青青。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