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的幸福

一:1 、 神性的幸福都是以一种痛苦作为前提,来实现的一种幸福。是对还是错?

无法告诉你对错

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哗前後相随

痛苦是幸福的根基,幸福是痛苦结出的果

道德经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二:神性的幸福与人性的幸福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弄清人与神便可知晓。

三:什么叫 神性

这个问题涉及到世间种种学问,任何肯定的回答,都能找到可以否定的证据。

找点资料,仅供参考

这些问题古人早就研究过,我本人理解并承认其科学性。

◆ 佛学中无神,也无无神论,只有真正的客观,去除一切生物主观见识的客观。

◆ 佛学中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楞严经卷三》 "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佛在说法那时候科学上还没有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名词,所以他只有以「邻虚尘」「色边际相」等名词来表示,物质小到不能再小叫"邻虚尘",古印度人对数字很模糊,所谓“三”,“七”,“十”,“不可说”等表示很多,七分所成表示往下分很多级层直到分的不能再分,暂借名虚空)

《楞严经》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强调上边说的"虚空",空不是说物质是没有的,而是说物质具 "空" 性,何以故?所谓茶杯,即非茶杯,是名茶杯,泡茶是茶杯,现盛酒叫酒杯,无非是圆筒状瓷器,借名"茶杯",所谓瓷,即非瓷,是名瓷,无非是氢氧铝矽,所谓氢氧铝矽,无非原子核和电子...参见一个公式: 所谓Ⅹ者,即非Ⅹ,是名Ⅹ--《金刚经》,道教也认同这一点--《道经》第一章;这里告诉我们,不要将观察到Ⅹ其性定死,当知Ⅹ不是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在不同时空中Ⅹ会变化或消失,强掉一点,佛教对变化讲的很严格,佛主观察到一切都在动变之中,连绵不息,只要一变化,就不是以前的境界,比如说到Ⅹ时,Ⅹ已经变化,已经不是Ⅹ了,从迟钝的人来看Ⅹ还是Ⅹ,并且执著Ⅹ实有并继续存在,从而不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见《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现在,现在已经过去。此处极易使人误会,故强调,“三心不可得”不是教人不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是现在可以不做事情,不是不为将来做出科学灵活能应变的计划,而是教人不为过去叹息,可以总结经验,不为未来妄想,可以作科学推论,做好准备,不为现在惆怅,立即戒除个人毛病,立即行大丈夫之事,不浪费所有时间。)

◆ 佛学中对宏观世界的研究

· 宇宙太大了

《释氏要览·界趣》。" 佛经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对此有几种类似解释,只取其一: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见《华严经》,无奈暂借须弥山为中心;佛教认为一个太阳系为一小世界,我们的小世界名“娑婆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是相等于一千的三次方(10003, 相等於十亿)的小世界(太阳系),所以亦叫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国土。宇宙中有无数佛刹国土,一粒粉尘中就有无数佛刹)

· 星系的毁灭与生成

《阿含经·起世经》:‘……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名小千界。诸比丘,你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称二中千世界。如此称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上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余下全文>>

四:以下对幸福的分类正确的是?A积极的幸福和消极的幸福B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C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D神性的

选D。。。。。。

五:属于幸福的分类的是:()

A自然的幸福幸福很远亦很近,就看你用什么眼光看,用什么心态面对。有时候,幸福是一样东西,在你费尽周折得到的时候;有时候,幸福是一个目标,当你长途奔波抵达的时候;有时候,幸福是一次比较,当你看到别人不幸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幸福是我们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只要你领悟了,原来生活处处都有它的影子。

六:谁有尔雅-追寻幸福的课后答案~啊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期末考试

选择题(60分)

1、中国第一个系统化的儒家版本是:(d) (3.00分)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2、关于痛苦与幸福说法不正确的是:(c) (3.00分)

A.幸福以痛苦为前提

B.最后成功方得幸福

C.不经痛苦一定不会幸福

D.过程中要有希望有奋斗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

B.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C.佛家讲究物质上的修炼

D.学佛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幸福

4、下面不属于董仲舒的观点的是:() (3.00分)

A.人按天的秩序而享受不同层次的幸福

B.人贵于禽兽

C.王接天命以教化中民

D.天地与我并生

5、能造成很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儒家版本是:() (3.00分)

A.学术版

B.学术版的理想再现

C.民间版

D.政治病毒版

6、关于功利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乐有用

B.凡事物必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才有价值

C.凡事必有所用,言论必可以行,才有价值

D.短期可以看到成果

7、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没有独立性

B.中国化

C.属于马克思主义

D.学术与政治搭配

8、不属于练习颜真卿的楷体书法需要三种特性的是:() (3.00分)

A.正

B.大气

C.耐力

D.长寿

9、统治阶级利用道家的()思想进行统治: (3.00分)

A.无为

B.刑法

C.科举

D.愚民

10、幸福的定义不包括:() (3.00分)

A.有感觉

B.清除不合理的欲望

C.跟欲望相关

D.完全听随欲望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是:() (3.00分)

A.墨家的政治版

B.法家的政治版

C.道家的政治版

D.佛家的政治版

12、关于“伦理与道德”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人跟人之间的规则秩序是伦理

B.最大的伦理是世界伦理

C.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

D.道德是个体的规范

13、下面关于墨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通六艺

B.提倡儒家礼制

C.提倡夏制

D.尊禹

14、关于董仲舒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封建迷信盛行起来

B.儒家的思想的活力得到发挥

C.理论盛行后产生了很多伪君子

D.使得中医学被正统化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中国信奉道德取得长生

......余下全文>>

七:零极限为什么最后要去除神性

这个,修蓝博士说了与其说是去除神性,不如说是去除对凭空想象出来的神的拒绝或者迷信。参考荷欧波若波若的幸福奇迹

八:没有痛苦的纯粹幸福属于什么幸福

既然已经不可能了,为什么还要苦苦折磨彼此呢。你对他的感觉那是本能反应而已,在一起六年了,感情,依赖,习惯了。

九:西方人性观分为哪三个阶段

在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自然人性论被宗教神学的人性论淹没否定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人性论才又复兴。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都把关注的重点由神转到人,转到人的自然天性上,转到人间的世俗的精神。如薄伽丘明确肯定人的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不可压抑,也不可能回避,认为人类天生是平等的。

近代欧洲启蒙学者的人性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批判中世纪宗教神学以神性否定人性,代之以人性否定神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欧洲的自然人性论者几乎一致的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本性就是最求幸福和快乐,逃避痛苦和灾难,所以,自我保存、自利自私是天性使然。当然,各思想家也有自己的异见。比如,托马斯·霍布斯激烈的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恶的。他的名言就是:“人对人就像狼一样。”霍尔巴赫进一步指出,人的本性是爱自己,但是,人与人要和谐一致的生活,就必须做到一点:自己获得了自然权利而又不致丝毫损及别人。爱别人是使自己得到幸福的手段,因为人们的幸福是彼此相联系的。卢梭认定人的本性是自然天生的,这个天生本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自爱。自利自爱是天所赋予的权利,这个天赋人权是不可侵犯的、出于人性的、不可放弃的。然而他认为,人不仅有自爱之心,而且还有怜悯之心。

欧洲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以人性论为武器,反对神学唯心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自爱自利的自然天性反对禁欲主义,这些都是进步的。但他们所理解的人只是一种自然动物。但人的自然性只是多维人性中的一个方面。他们不了解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对人性所起的根本作用。

自然人性论者中,有一部分认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用外在的社会规范去强制约束。但也有一部分思想家,却从自然人性论中引出了快乐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他们主张按自然本性来生活,顺应自然。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感官需求应当得到满足,认为这是快乐和幸福的一个要求。其他如赫拉克利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等自然人性论者,也都把趋乐避苦作为人的本性,认为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痛苦。当然他们也看到了人的幸福还必须包括精神快乐。德国的感觉主义人性论者费尔巴哈坚持认为,追求感性生活幸福是人和有生命的东西的共同天性。但过分强调人的肉体需要,一切从此出发,一切以此终结,得出享乐主义结论,这是自然主义感觉幸福论的败笔。它在人们生活追求中产生了一种低级的引导,在理论上也是对人性、人生、人的幸福的一种曲解。但是,它肯定了人在自然属性方面的需要,这些都是合理的。感觉主义的另一个理论弊端是没有回答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矛盾问题。因此,感觉幸福论和利己主义原则遭到了崇尚理性和德性的思想家的抨击和强调人的社会属性的思想家的批评。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自然人性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自然属性”主要是指人的自然欲望和生理机能,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鱼自身动物性的关系。但人之为人,他的自然属性就不再有独立自存的意义。对于动物来说,人能够自觉地认识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世界。总之,人一方面是自然的,是受时空和具体自然条件以及自己的存在形式限制的存在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世界的主体,是一种可以掌握世界,创造不同于自然的社会文化的能动存在物。强调人有理性,人要过理性节制的生活,在早期希腊人那儿就已经开始提出了,如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等等,都主张人应在理性调控下生活,然而讨论人的本性的理性人性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思想中。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