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目的
我之前也做过这个项目的课题,关于中国老龄化现象,涉及的方面太杂咧,牵扯到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资源配置、政府出台的政策、社会化养老机构、医疗医保等诸多问题,但目前社会尚存在一股潜在的危机,大多数人对中国几年后即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认识淡薄(尤其当代新青年),加上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老年人对90后一代养老也指望不住。
可以给你个思路供参考,从老年群体和青年一代作绩出发点,如何使老年群体发挥他们的剩余价值,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青年一代,呼吁他们对此问题的探索,使他们有意识、敢于承担即将面临的社会压力和责任。这其中也少不了政府的引导和相关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协作。
(兄弟,码字不容易呀,希望对你有帮助,看情况给分呗~)
参考资料:自己做过这方面课题的研究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价值 和方法
(1)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中国老龄人数占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2)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约有40%的老人是“空巢老人”,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和最迟2012年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4)城乡倒置显著: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2008年,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500万~1900万人,其中50%~70%都是高龄老人。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该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人口总抚养比将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该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该报告强调,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要全方位地作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十分紧迫。 报告建议,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给社会带来的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趋势,然后回顾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障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同于老年人口问题。老年人口问题是指老年人口这一特殊的群体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不论老龄化还是年轻化,都会存在老年人口问题。按人口学理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是依据老年人口或未成年人口在人口中的不同比例来划分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当然,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时全世界在总体上即将进入老龄化世界,到2025年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均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其中北美洲、欧洲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可见人口老龄化在全世界加剧的态势,已形成了世界性的“银发浪潮”。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征: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快,时间短;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庞大;老年人抚养比明显偏大;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密切相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相对于向养老基金缴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将对中国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养老基金长期入不敷出,养罚保险制度就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间接的影响。二、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回顾和现状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依据保险方式多层次”的原则,我国的养老保险的目标体系有三个层次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混合式的养老保障制度。一方面,沿袭了家庭养老制度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国逐步建立了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带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的特点,即城镇建立了以高就业为基础的职工劳保福利制度;而农村建立的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三无”对象为主的保障制度,多数老人依靠家庭养老。从中国养老保障的历史来看,实行的基本上是一种受益基准制保障制度,即城镇职工个人不需要缴纳保险费,而完全是由企业或国家负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动。随着中国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集体经济结构,从而使农村原有的集体社会保障解体。因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迫切需要改......余下全文>>
五:国内外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水平
我国是世界是较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1999年老年人口指标达到人口老龄化社会指标。而世界上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要早。
1871年,法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7.41%,首先进入老年型国家。接着是挪威、瑞典。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1950年,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2亿,占总人口的6%。1997年,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67个进入老年型国家,占34%。2000年,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到6.06亿,占总人口的10%,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世界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
所以,先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对老龄问题关注的早,认识深入,研究也深入。
但是,每个国家情况不同,对老龄化认识的侧重点也不同。我国是未富先老,应对老龄化准备不足。因此,我国在立足当前应对方面研究还是比较好的,但政策配套还明显不足。
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背景
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丁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
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保障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七:关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的提纲 50分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此论文资料,可以参考)
一、引言
人们最初关心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数量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它使中国又面临另一个挑战:人口老化问题。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中国的人口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中国人口预测的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各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如果分地区考察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人口并非到2000年前后才突然地成为老年型人口,老年人口问题也并非到下个世纪的某一天才突然严重起来。人口老化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人口老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还没有显性化,但就局部地区的情况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如1993年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目前上海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并非生育水平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老化问题。
正如人们关心人口数量一样,人们之所以关心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出自对人口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考虑的主要是人口总量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对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余下全文>>
八: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2.36倍,年均递增2.6%。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而且80岁以上高龄人口也以平均年百万人的速度增长。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中国老龄化进程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进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另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陕西8.0%,共14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状况。
截止2004年底,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40.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96%;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6%;上海市早在5年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1.46%。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概言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
另外,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老年问题不容忽视
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儿童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因此,严格来讲,老龄化最早是在发达国家先出现的。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前后不到20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那种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高寿"的现象也是重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余下全文>>
九:急求~!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论文参考文献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了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常)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了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