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思路

一: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近百年来,中国在强国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代;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中华民族强起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呼唤着林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呼唤着林业加速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历史性转变的进程。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为林业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重大的历史机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林业建设的新起点 1、林业是社会的林业,是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林业。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林业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从不断强化到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在传统林业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建设格局,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木材。这一阶段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林业提供木材,以保证国家工业、建筑、军事用材的需要;二是打破国际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经济所必须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仅把森林看作是一种经济资源,把林业当作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同时也把林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来对待。 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是我国林业发展较快的时期。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木材生产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林业在生产木材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陆续启动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同时对林业作出了“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判断,提出了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 到20世纪末,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林业迎来了历史性转变的重大机遇。以六大工程的确立和实施为标志,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是第三个发展阶段。 2、林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体现了人们对林业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对林业的要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对森林的经济性利用。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同时也是依靠资源经济搞原始积累的必然过程。第二阶段虽然我们开始注重生态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尚未升华到今天的高度,远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国家财力也难以拿出太多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大计和强国富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人口、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活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越来越成为公益事......余下全文>>

二:怎样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作为林业的主体——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既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又是一个最大的循环经济体。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占首要地位,在山区开发中占基础地位,在面对气候变化占特殊地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1林业所肩负的双重使命

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和发展产业的双重使命。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我们林业人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发挥的作用之重要,肩负的重任之重大是前所未有的;林业在维护生态和能源安全蕴藏潜力之大,比较优势之明显,发展的空间之广阔前所未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之深刻,产生社会效应之巨大,为我乡林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林业是承担物质、生态和文化产品供给,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重要部门。加快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林业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更是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2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的多种功效,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具有其它任何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满足社会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形成丰富的森林和足够的资源,林业产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3林业在产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把森林的权和利还予民,在体现森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加大林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重点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因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进行支撑。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立起发达的产业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积累资金,生态建设才有坚实的资金保障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4林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滩面乡山区面积占全乡土地面积的80%,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其中80%以上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山区,因此,我乡农民的经济收入与林业息息相关,靠山吃山是我们滩面乡的传统致富路。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引进木材加工企业,如三力木业有限公司在滩面落户,不紧安排了本地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大大促进了农民上山种树的积极性,农民上山植树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林业站的技术人员及时引进、培育好优质的种苗,及时向广大农民供应,同时组织林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民要砍一批种一批,注意林木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有关政策,认真落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种林无后顾之忧。林业还是滩面乡农村发展的潜在优势。滩面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山,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潜在优势在林。因此,林业经济已经成为滩面乡人的龙头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林业工作者在林业双重使命中将承担重要作用

联系实际,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要实现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产业发展的双赢目标,既要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又要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所......余下全文>>

三:中国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0分

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为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求,国

家相继建立了135个国有大中型森工企业,林业系统曾经位列国民经济各部门前五

名。建国50多年来,累计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

原始积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林业面向市场,改革传统的单一产

业结构,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机制造快速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和对林地资

源多种利用步伐加快,森林旅游、花卉、木片、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经济林、竹

产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01年,全国木材产量4552万立方米;人造板产

量211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松香产量37.8万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位;林业机械产值达100亿元,有的林机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林产品产

量6880万吨,年产值达1320亿元;花卉生产面积369万亩,年销售额达215.8亿元;

森林公园接待游客856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8.2亿元。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090.5亿元.基于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中国林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确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

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

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总纲,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科教兴林和依法治

林为手段,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切实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努

力推进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跨越世界多数

发展中国家都走过的边破坏边治理的漫长历程,直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林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大江大河流域

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

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国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

覆盖率达到23.4%,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

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

8%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给自足,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经济发

展水平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

业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国家对原有的十七个工程项目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

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

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

工程。六大工程覆盖了我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超过11亿亩,工程规划总

投资7000多亿元,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历史所罕见。特别是退耕

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其投资超过了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美国罗

斯福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在国内外具有巨大影响....余下全文>>

四:十三五规划对林业产业和森林资源有什么影响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林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真抓实干,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努力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实现兴林富民为目标,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加强森林经营,加

2

快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繁荣生态文化,更好地完善林业三大体系,更好地凸显林业四大地位,更好地履行林业四大使命,更好地发挥林业五大功能,努力构建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牢固基础,创建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三大体系→指现代林业建设的三大目标,即,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四大地位→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四大使命→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五大功能→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赋予林业五大功能,即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双增”目标作为林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坚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把兴林富民、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主要目标。5年完成新造林3000万公顷、森林

3

抚育经营(含低效林改造)3500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20亿株。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84亿吨,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林业产业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生态文化体系初步构成,生态文明观念广泛传播。到2015年林业发展主要指标如下:

◆ 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

◆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面积达到1.13亿公顷;

◆ 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以上;

◆ 湿地面积达到4248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

◆ 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13%左右,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7200万公顷以上;

◆ 9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 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村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

◆ 商品材年产量达到1亿......余下全文>>

五:法院林业庭工作思路

1.制定恰当的票价,在刺激入园量的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2.市场要抓好,不能出现票价的混乱,包括给旅行社和网络合作的,不能允许有太多的低价票出现,这个是关系到营收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要重视新项目的开发,一个有新的东西出来的景区,才是有活力的景区。

4.注重品牌宣传,加大宣传的预算,多做公益性的活动。

5.要重视数字化的建设,这点主要是景区硬件设施,包括售票、检票入园、卫生设施等等,都要有较流畅的数字化设备

六:如何发挥林业在县域经济突破中的作用

1、把林业建设作为主导项目,是我市实现县域经济突破的客观要求

(1)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认真分析我市市情,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水、旱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等脆弱之处,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实施省确定的新世纪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这个基本思路的一大制约因素。改变这种现状的客观要求,自然将以森林培育为主要任务的林业推上突出位置,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发展林业、培育森林:

一是可以筑起保卫县域经济安全的“生物长城”。从全国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吸取1991年和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的教训,把保护森林、植树种草提上了根治水患的治本地位。

二是能够为县域大农业提供生态屏障。

三是可以为人们现代生活的新需要提供服务,促进县域游憩保健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因为森林除了可以提供多姿多彩的森林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文化遗产之外,还能够发挥净化空气、防止环境污染的作用。空气中60%的氧气由森林产生,1 hm2森林制造的氧气可供1 000人呼吸;1 hm2柳杉林每年可吸收掉720 kg的二氧化硫(毒气);1 hm2松林每年可吸附36 t灰尘;1 hm2柏林一昼夜可分泌30 g抗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森林可以减少空气中25%以上的放射性物质;成片的森林能够降低噪音26~43 dB。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旅游、休憩、疗养等场所。

(2)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发展依附于林业的多种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2、增强中心意识,林业部门应千方百计地为县域经济提供优质服务

(1)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增强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意识

林业系统,一是要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确立林业自身发展与林业为县域经济服务这两大块任务都重要、都必须完成,以实现整体升位的工作方针;二是要树立“创新”思想,防止和消除“林业部门为中心工作搞得差不多了”的不正确想法,不恋旧帐,不吃老本,不断从新的起跑线上开始,在为县域经济服务上办实事,争位次,多做贡献。

(2)建立健全制度,确保服务措施到位

七:我国各大林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基于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中国林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确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

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

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总纲,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科教兴林和依法治

林为手段,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切实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努

力推进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跨越世界多数

发展中国家都走过的边破坏边治理的漫长历程,直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林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大江大河流域

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

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国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

覆盖率达到23.4%,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

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

8%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给自足,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经济发

展水平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

业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国家对原有的十七个工程项目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

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

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

工程。六大工程覆盖了我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超过11亿亩,工程规划总

投资7000多亿元,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历史所罕见。特别是退耕

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其投资超过了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美国罗

斯福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在国内外具有巨大影响。

八:林业是干什么的

(一)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林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林业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组织和指导林业执法、宣传工作>

(二)组织、指导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组织、指导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指导城市林业的建设;组织、指导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组织、指导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风景林和农田林网的培育和管理;组织、指导国有林场(苗圃)和基层林业工作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三)组织、指导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调查统计、审核并监督森林资源的使用;组织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并监督执行;监督林木、竹林的凭证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依法管理林地、林权,监督林地开发利用工作

(四)组织、指导和检查陆生野生动物、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指导森林、陆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组织、协调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负责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进出口的审核工作;协调森林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

(五)组织、指导森林公安工作和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监督、协助查处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指导、监督、协调森林防火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六)管理直属事业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

(七)指导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林业基本建设;依法监管林业资产;管理县级林业专项资金和林业专项贷款计划。组织、指导、监督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检疫工作。

(八)制订林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协调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林业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培训;组织林业系统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活动

(九)承担县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十)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九:生态退耕 为当地政府提出产业发展思路

退耕还林工程着眼修复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是我国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政策性最强、与农民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建设工程。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的,所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依靠自然生产力必然增殖相应的生物资源,形成区域资源生态经济比较优势,促成农林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退耕区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退耕还林成效在于对资源生态经济内涵的开发,资源生态经济学认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有着自身的生态经济阈值—规模阈(如生物再生能力限制阈、环境容量限制阈、资源开发利用规模阈等)和配比阈(如植物资源间生态经济功能配比阈、区域内外市场容量间配比阈等),资源开发利用要同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阈值相协调[1]。

1分析背景

1.1四川第一轮退耕还林四川省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经历了试点示范、全面启动、调整适应和巩固成果等四个阶段[2],涉及21个市(州)178个县(市、区)600余万农户,完成退耕地造林89.09万hm2、荒山造林93.33万hm2、产业专项造林8.73万hm2。至2012年,退耕地实现经济收益面积64.02万hm2。2001年,杨西岳[3]、李贤伟[4]进行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相互关联的问题思考,均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思路。2006年,帅克等[5]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四川省退耕还林主要发展模式和机制,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2009年,张洪明等[6]对四川退耕还林种植类型(30余种)、经营模式(9种)和经营机制(6种)进行了综述,认为初步形成了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规模又有效益覆盖第一、二、三产业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体系。2011年,杜万全[7]提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培育了大量林产品资源,随着时间推移和经营管理的加强,各种林产品资源还会不断增多,必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1.2后续产业与县域经济“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形象地表达了退耕还林建设中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8]。王小龙[9]指出,由于退耕还林的私人承包很难保证工程的实施具有稳定的激励相容性,农户的自利行为至少在3种场合会偏离社会生态利益目标,即多种经济林、间种或复耕、少投入,从而使退耕还林政策偏离社会最优。刘东生等在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后认为,由经济增长催生的生态改善需求(退耕还林),最终还要靠经济增长来满足。何家理等[11]通过对秦巴山区实证调查研究认为,应发挥“自然区域为单元”的资源优势,克服退耕还林工程中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现象。崔绍芳[12]开展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相互耦合研究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效果的巩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长期影响。刘耀森[13]认为退耕还林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4个核心关系:一是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二是退耕还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的关系;三是退耕还林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四是退耕还林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杨明等认为,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积累产业发展基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产业带,构建合理的产业链等问题的研究,促进后续产业的健康发展。退耕还林带来土地生产格局的改变,承接着以生物为基础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退耕区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农业经济,拥有的基本生产资源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初级劳动力等。县域经济的发展既需要促进......余下全文>>

十: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促进林业发展

基层林业站负责具体实施林业部门的计划,基层人员工作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很有必要,基层林业站就像是整个林业的毛细血管,遍布各处,因此,必须建设好每个基层林业站,在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发现、及时解决。1基层林业站的现状1.1基层林业站的性质基层林业站是政府对林业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具有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基层林业站是组织和指导集体或个人发展林业生产的基层事业单位。主要靠国家或当地的政府资金扶植。1.2基层林业站的任务宣传有关林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林业资源;林业资源的管理;生产组织,组织集体或个人发展林业建设;林业相关技术的推广;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2基层林业站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1基层林业站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缺少目前,基层林业站数量少,没有形成固定的规模,不能够影响到每个区域的林业建设。基层林业站机构不健全,没有明确的体制规定基层林业站的规模及管理区域,只是某种模糊的概念,在有些必须的林业密集区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