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转折点

一:红军长征途中有哪几次重要的转折点?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今威信)连续召开会议,决定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审查通过《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并决定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分局以及对红二、六海团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月下旬-5月上旬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续北进。

二: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什么?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思想的控制,确立了正确的领导

三:红军长征是什么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中是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是红军打败国民党的重要转折点。

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苏维埃中央政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领导人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八万六千人从瑞金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

江西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四:红军长征途中有哪几次重要的转折点?

一、黎平会议端正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二、遵义会议,伟大的历史转折三、两河口会议确定了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四、芦花会议促进了一、四方面军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五、沙窝和毛儿盖会议坚定了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心,明确了向洮河以东发展的方向六、俄界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确定打通国际联系、创建新根据他的战略方针七、榜罗镇会议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正确决策

五:长征中的转折点是哪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17日,在遵义举行了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常用"生死攸关"来形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为首,周、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指挥红军的行动。

六: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伟大转折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有何意义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