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以身作则的案例

一:老师以身作则的事例概括小事

开学了,我认识了我们新的班主任——李老师。才和李老师相处几天,我就发现他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

在学校,教导主任——王老师经常说:“学校的地上有纸片,全校师生都有责任把纸拾起来。”而我经常看见有一部分老师见到了纸片,就像没看见一样,从上面走过去。我跑过去,一边捡起纸片,一边想:老师经常让同学去捡,为什么自己不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呢?

而李老师可不像别的老师那样。那天,我们正在操场做课间操,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小纸片,只见李老师一边让同学站好,一边轻轻地弯下腰,拾起了那张纸片,扔到了垃圾箱里。

当时我很惊奇,后来变成了我对李老师的敬佩。李老师给五一班同学起了一个带头作用,给全校同学起了一个带头作用!我一定会好好保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的!

二:以身作则的故事

秋时期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梗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教师、学生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三: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案例,说说教师该如何去影响学生

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教育的性质和方向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我国《教育法》[①]明确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从教育基本法的高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方向作出这样的规定,充分反映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坚定意志。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守着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未来的社会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依法执教

所谓“依法执教”, 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师要守法,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二、教师应如何做

教师是一个社会成员,承担着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教师要实现依法执教,首先要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法学作为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对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法律理论应做重点理解和掌握。应完整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学习教育法律专门知识和一般法律知识的关系。教育法律专门知识和一般法律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既要学习一般法律知识,也要掌握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基本知识。

(一)要懂法

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必须遵守法律的这项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已经颁布二十多年了,上面明明白白规定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难免会遇到问题,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适当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中去,帮助他们,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问题会反复,方法会无效”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

如我小学时的英语教师王秋菊老师,她对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没有放弃过。记得班里英语最差的是魏彬,他也并不爱学习英语,但王老师并没有对他放任自流,而是每晚去他家帮他讲课,听写单词(因为学校在村子里,老师住校,离同学家很近),他的英语虽然没有提升的很快,但经过老师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真的有所长进。众所周知,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特别是对十几岁的初中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二)不违法

教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说教师的......余下全文>>

四:身教胜于言教的最好例子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记得,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你们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哭,怎样笑……这一切都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老师的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老师。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作为班主任,我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会。例如,在班会上,我曾不止一次地讲,学生们要爱护劳动工具,用完后,要把劳动工具整理好,然后摆放整齐。但仍有些学生做完值日后,随手把工具扔到角落里,有好几次上课时,我发现值日用的扫帚、水桶、墩布等胡乱地扔在教室里,看到这种情景,我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学生,而是讲完课后,在学生做练习的几分钟里,把凌乱的劳动工具摆放整齐。我的浍深深感动了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纷纷效仿,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乱扔劳动工具的现象。看到同学们的变化我感到一丝欣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又有一次,学校改造下水道。这个任务布置给某班。时值夏天,天气特别热。人稍一活动不会汗流浃背。干了不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就躲到荫凉下。老师发现后,批评那几个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当面顶撞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时,这个学生说,她说我们不劳动,可老师她也站在树荫下和其老师聊天,她有什么资格说我。是的,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话也不无道理。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教师的人格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有巨大作用和显著效果。所以,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前苏联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他应该感受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是的,每天都有那么多眼睛注视着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当令学生信服、教师的行动应当令学生佩服。一个人如果口里说得好听,实际行动跟不上,甚至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谈不上有好的品德。为了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作风,教师本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说到必须做到,给学生做出榜样,这同样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做学问”与“做人”统一起来,在各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做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五:案例分析题教育学

1.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案例中小方明显已得到了孩子们的好感与认可,唯一的缺陷就是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珐以,建议做孩子想做的事,并且悉心引导。

2.老师必须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要与他们在朋友的层面上平等相处。体罚与唱歌显然在孩子们心中起不到作用,不妨转换思维,换位思考,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以孩子们的视野看问题,当你找出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的时候,你甚至知道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威信不请自来。

3.因材施教,方法是随机应变的,了解孩子们的共性和特性,分别对待,才能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跟着你的思维模式走。

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继承和发

一、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在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学生在教师行为举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认识,获得平时“言教”的印证,就会使学生对教育产生亲近感,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并促使这种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再者,年龄越小的学生,模仿性越强,越是把教师的言行视为准则。如果教师做不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那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就会使教学活动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要求教师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到“勤反思,重合作,展魅力”,即:经常反思自己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加强与同事、学生的团结合作;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等全面的良好道德素质。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境界愈高,道德品质愈好,对工作的责任感愈强,就愈能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就愈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情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愈能使教师自身素质更上一层境界。

二、必须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1)要有精心备好课的习惯。

备课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有它的独特规律。这主要表现在对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构思和再创造,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如教材中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关键?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特别要挖掘“童心”、“童趣”的新课程价值,把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上,必须真正弄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做到“以学定教”。把课堂的“生成性”这一动态的因素做到提前尽量预见,以渗透性、潜移性的辅助活动,影响规范带动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发展他们的智力。

(2)要有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习惯

坚持准时上课,使每堂课有良好的开始,按时下课,使每堂课的结束自然、合理、完整。坚持课堂语言简洁、精炼,使每句话讲到点子上。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宛如知识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视若楷模。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求精炼准确,更要注意文明礼貌。要坚持讲普通话,力戒“口头禅”和滥用方言。真正成为一位思想纯正、有文学修养的人。这样,才能言出由衷,一语道准事物的本质。课堂中要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而不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而不是愁眉苦脸。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师规范的表现中造就学生之大成。

(3)要有认真改作的习惯。

对待学生作业,要认真批改,及时讲评,这是对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另一表现。及时批改,容易做到,批细批严乐于做到。但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把批改作业作为一面“镜子”。老师要用这面镜子来照学生,发现不足和优点。这面镜子历来如同“手电筒”,只照学生不照老师,或者很少有老师敢照自己,更少有人常照自己。就是这为数不多敢照自己,常照自己的人中,又有多少人利用这面镜子发现自己道德修养上的“瑕庇”呢?当您碰到了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当您碰到了学生作业书写潦草时;当您碰到了学生作业让其他人代做时;当您碰到了一向书写有许多错误而这次全正确的同学时……你会立即想到自己的修养方面的问题吗?

我们更应牢牢记住这样一段话:

如果孩子生活在谴责和批评中,他便会学会挑剔和指责;如果让孩子生活在蔑视和敌意中,他便学会侮辱和攻击;如......余下全文>>

七:班主任案例分析谢谢

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015年9月,我迎来了我第一届学生,在这半年里,我尝试着班级自主管理,和他们一起成长。回想这半年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学生在自主管理中不断成长,我倍感欣慰。 考虑他们是低年级学生,所以在班级自主管理上需要很多注意的地方,比如岗位设置、奖励机制等。在此介绍一下我所实施的班级自主管理的一点做法。 (一)自主申报 低年级的孩子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班级打扫和管理工作上,一个个都争先恐后。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扮演一种角色。我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先自主申报,再竞争赢得岗位,最终形成岗位轮换制度、合作制度、承包制度。轮换制度就是两个或多人轮流担任,合作就是几个孩子合作担任,承包就是工作由一人负责。当孩子们每天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任务时,我就会给他们发星星作为奖励。 因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孩子都是双重身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这种管理活动中,每个孩子的权利彼此制约,又有利于他们以身作则,负起所分配的工作责任。比如吃饭排队问题,利用“承包制”,我们班的王心博小朋友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会在第一时间来到走廊上,提醒同学们该排队了,若看到某个同学不听指挥,王心博就会先去提醒,提醒后还不听的,就会想办法采取让其改正的措施。当然,如果王心博没有按时到位,其他评论员也会指出他的失职。 (二)设立激励机制 在班级自我管理中,我会请班级小干部给上课表现、吃饭表现、课间行为表现好的小朋友发放贴画,并且设置这样的一个制度:5个贴画换一张小星星,5个星星换一张奖状。正如我们成年人一样,孩子们也需要评比激励机制。除了给表现好的孩子发贴画外,我还带领我们班孩子利用周五的少先队活动课对每个管理者进行互评互议,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也会指出不到之处,最后对工作出色的孩子直接发放一张奖状,并在这群孩子中选择一个“管理小明星”,其照片贴在我们的黑板报上。这样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都想将自己的照片贴到上面。

tob_id_3403

(三)争做小老师 开学初,教师办公室总是挤满了孩子,他们会跟老师报告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我的橡皮丢了。某某在外面奔跑,某某笑我胖,某某和某某在外面打架,某某坐在座位上不让我进去。有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值得一提的事,在孩子心中可重要多了。为此我也苦恼了一阵子。在同事的建议下,我在每组都设置了一个小老师,当然这些孩子都是在班级上有号召力、自我品行优秀并且正义感超强。如果组员遇到问题,可以求助小老师,请小老师帮忙解决,小老师解决不了的,再向我求助。最后,经常出入办公室的孩子少了,班上这些琐事在小老师的手里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并且这种琐事发生的次数也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三)关注问题孩子 俗话说:十只手指头不一般齐。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习惯与思想认识也有所不同。例如我班的刘松良,他好动、爱开小差。但是他很聪明、自尊心强。我尝试着与他进行沟通,夸他街舞跳得好,老师特别欣赏,听到我的表扬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接着提出学习上的要求,于是他欣然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另外,当轮到我们班孩子检查奔跑时,我都会让刘松良检查,他总是耐心地站在外面,提醒奔跑的孩子不要奔跑,自己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他奔跑的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偶尔会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一点小奖励,这样他的积极性更高,学习习惯也比以前好很多了。 当然,班级的自我管理也离不开班主任的参......余下全文>>

八:说明老师品格的例子400字~450字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先学好,然后才能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他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④“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⑤“三人行,必有吾师焉。”⑥孔子大半生做教师,论学识资历应该说有一定资格,但他从不停止学习,走到那里,学到那里,“每事问”,随处拜师,“不耻下问”,“无常师”。在他看来,知识是无止尽的,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诲人不倦”是孔子最可贵的品格,他曾说:“教不倦,仁也”。⑦孔子把教育学生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来追求,无论什么人向他请教,他都毫无保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教学。在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在陈绝粮,“孔子讲诵弦歌不衰”。⑧这些记述尽管有后人对孔子敬佩而夸张的一面,但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的。

(二)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现当代教育学在研究教学过程时,发现教师对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认识。我们在研究孔子有关教师的论述时,发现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贯穿着他整个教学生涯的始终,他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与学生共同生活,以此来接近学生,接触学生,并关心照顾学生。接受学生的种种提问而善于解答,同时也容许学生反辩,养成了师生之间好学的风气和深厚的感情。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⑨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热爱鼓舞他不知疲劳,全力教诲。

孔子对待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真诚无私,他曾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⑩这种对学生如同亲生儿子一样的教育,使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基础之上。

孔子对学生的热爱和真诚、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师生感情亲密无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有一句至理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⑾“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⑿我们现在经常讲的“言传身教”与孔子的说法相比,“言传”多了,“身教”却跟不上,大有教师强行施教之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需要用头脑去“求知”,在他们求知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更为有力。

孔子“以身作则”的观点,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自己学好,然后才能教好。一方面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在品德修养上做榜样。

虽然孔子对教师修养只提到以上三点,但其内容已基本概括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