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要求

一:影响家校合作的条件有哪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同时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环境由过去单一的学校扩展到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于完成的,密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一些国家在家校合作各方面较早地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成果。而我国在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 教育领域的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教育,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调查研究同时也显示,虽然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虽日渐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家校合作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有少数学生家长和学校基本不联系,除了学习成绩,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存在于各方面,本论文主要就家校合作障碍中影响家长参与合作的因素展开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家校合作理论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YH学校656位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状况的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所存在的差异,研究分析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家长的教育背景、家长的经济状况、家长的工作性质、家长的亲子关系、家长的家庭结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及家长的性格特点等因素影响着家长对家校合作的价值认识、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式、态度与频率、层面与效果等方面。 在以上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着眼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分别提出了优化家长因素的建议。学校方面的建议包括:树立理解意识,营造家校合作的氛围;加强教师的培训,实现全员育人;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增强活动的合理性;针对家长教育水平差异,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根据家长工作性质不同,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重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为家长提供交流及合作的平台。家长方面的建议包括: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注重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处理好家庭与孩子教育的关系;扬长避短,多途径的参与家校合作;密切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

二:怎样进行家校合作?

也曾经仿效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尝试着给家长分担一些诸如检查作业之类的任务,但效果并不理想,想到家长们那一张张写满无奈的脸,也就没有坚持下去。但取得的效果无情的告诉我,这种不充分发动家长,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它削弱了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我终于明白,要想最大限度的将我们的学生教育好,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作好家校合作工作是重中之重。通过认真学习和总结,我认为要作好家校合作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次,合作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校合作局面。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通过谈话使得学生和家长都能增强信心。第三,合作要具有教育功效的技巧性。 围绕合作目标,针对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对合作过程预设合作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处变不惊。另外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如何针对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都要事先有所准备,并且能够随机应变。实施教育时要巧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一些技能技巧,将使家校合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合作要体现出教师个人魅力的辐射性。 教师客观全面的评价,亲切自然的话语,机智幽默的调节,宽容大度的处事,高屋建瓴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要求,是家校合作顺利展开的保证。因为合作不仅成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一个便捷通道,同时,也是主动向家长展示教师形象的窗口。因此,家校合作,不仅使家长、学生感受教师的一份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事业心,更能够能过教师了解学校、了解教育。“人民教育为人民”,正是通过无数个教师的身体力行,方能实践教育是“为了一切的学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想。在我的家校合作工作中,涉及到家庭辅导、性格培养、学习方法、习惯养成、课外拓展等许多方面。但有时我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合作”的层面上了。记得班里曾经有位学生,因家长常年忙着做生意,孩子无人看管,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困难。每当双休日,家长还常常把孩子独自一人锁在家中。我了解了这些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从这以后,我有时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这个孩子家里辅导他学习,陪他玩耍,还带着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去游乐场嬉戏,去书店阅读各种有益的书籍……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这个孩子的各方面表现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恐怕也是家校合作工作的一种延伸吧。“亲其师,信其道”,在合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到一家,家长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让为上座;每一次家访,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孩子,都在家访后有了可喜的改变……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拉近了老师、学生和家长间的距离,对学生的触动远比几次谈话有效得多。上门家访效果良好,却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代价。在历次家访过程中,我曾经为去学生家迷过路;站在寒风凛冽的马路上,我也时常颇多感慨。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和家长们的合作非常愉快。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

三:家校合作的目标是什么?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四:为什么说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的双向需求

家长望子成龙,学校要求成绩来判断,是否是好学校

五:关于“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意见和建议”列出至少三条,谢谢!

1、定期举行家校座谈会,相互沟通教育的薄弱点;2、一学期可以举行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参与;3、成立家长委员会;

六: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不是常常听到教师抱怨: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1.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各项关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2.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或校董会等组织机构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3.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三、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余下全文>>

七: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有哪些建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楼主你的这个问题有点深奥啊

本人才疏学浅

建议楼主看看其他人知不知道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老师要求家长写一篇文章,关于怎样家校合作教育孩子的。400字肿么办

不知你是小学中学?学生不要着急,如果不是家长代表发言,你老师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都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父母,教育孩子责无旁贷。更明白家校合作教育孩子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呢?

1、我们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思想教育和引导。特别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要督促孩子遵守。保持与学校的教育和谐共处。家长要和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2、我们配合老师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周六周日作息时间安排,成绩下降等。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寻找教育孩子的最好办法,常到校查看。

3、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把不好的心情干扰影响到孩子,尽量不要玩麻将、打牌等严重干扰孩子学习的事情。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多听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的事情,容忍孩子与父母不同的见解。要给孩子长大的机会。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不包办代替。

4、我们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法规,遵守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关注孩子的交往人群,教育孩子远离有不良习惯的人;教育孩子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从我做起。

九:如何促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之间要建立良性联动机制,有效的沟通是关键。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除了要讲求真诚以外,还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事半功倍,最终赢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同。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打没准备的仗。

每次与家长交流,无论是电话还是面谈,都应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细,谈话所达到的效果就越明显。准备工作应该分三步走:

首先,应该明确本次谈话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其次,应该摸清学生的家庭背景,例如,可从学生的言行来揣摩家长的性格,从以往的交谈记录来分析家长的态度,从平时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其家庭成员情况、父母职业、健康等情况。最后,针对家长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步骤地制定谈话策略,在谈话过程中要顾及家长的感受,切忌刺痛个别家长的“死穴”,如:单亲家庭、离异、疾病等。 第二,先求同,再求异。

想要赢得家长的认同,在孩子的教育上与家长取得共识,首先,沟通双方必须打开一个话题,双方都能够在此话题上敞开心扉地交流。如果家长每提出一个观点,都被马上驳斥,那么必然会导致家长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一言不发,最终变成无话可聊,这样的交流过程肯定是失败的。所以,在谈话过程中,老师不能够急于表达反对声音,应该先肯定家长所提出的正确观点,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然后记住家长的一些错误观点,最后慢慢逐一辨析。总之,不能让家长从一开始就觉得,老师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上。 第三,多肯定,多鼓励,少告状。

没有鼓励和肯定,任何人都会失去自信。家长也是,假如老师每次与老师的交谈,都是以告状为主,那么,再配合的家长也会因此而失去耐心。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去加以放大,并且要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告知家长。适当的鼓励,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 第四,重新树立信心,呼唤责任感。

不少家长,是带着遗憾让子女报读中职学校的,他们深受应试教育的打击,加之对中职教育模式的不理解,常常会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面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让他们恢复信心上,呼唤起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感。

在沟通过程中,一方面,可让家长多了解子女的专业发展方向,增强他们对子女未来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多举例子,比如,汇报班上几个资质不如其子女的学生如今所取得的进步,激发家长期望。又举例,放任和不重视,而诱发其他不良后果。 第五,放低姿态。

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虽然家长可能不懂太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但他们无疑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在教育其子女方面,或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虚心听取家长的声音,有助于激发老师的灵感。因此,约谈家长的时候,老师不应该是下命令、布置任务,而是交流和分享,老师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多摆事实,讲道理,用道理来说服家长,而不是用老师的身份去压家长。 第六,明苦心,定立场,求理解。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一次情感上的交流,必须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其孩子的重视,深深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用心良苦,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同时,老师应该向家长表明自身的立场,不能因为个别家长的胡搅蛮缠而开绿灯。班主任要让家长理解自己的难处,体谅老师所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学生,需要一视同仁。 第七,耐性倾听,寻找突破口。

耐心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任何人的讲话都很难做到滴水不漏,家长也是。因此在家长讲话的时候,班主任必须要耐心倾听,从中寻找到说服家长的突破点,然后把话说到问题的关键点上,做到以理服人。

我班的一个L学生家长,在一次谈话过程中,他把学生犯错的责任归结到班主任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上,并对我进行了连番指责......余下全文>>

十:家长怎么写家校合作的心得

着东西只能自己体会后,写感想吧,这个貌似只能靠自己,又不是小学作文,作文书上抄一篇,总之就是自己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写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