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有誉于前

一:“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出自哪里?

韩愈的《送李愿归盘古序》韩愈在文中借李愿之口,为我们描述了三种人生:一是声势显赫,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二是竭尽投机钻营、趋炎附势之人;三是怀才不遇,归隐山林的高洁之士。文中说,韩昌黎听了李愿的一番话语,不觉为之气壮,表示要随李愿归隐,“终吾身以徜徉”。李愿所追求的第三种人生是怎样的呢?“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好一个“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二: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是什么意思?

与其有人称赞在事前,不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哪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

三:送李愿归盘谷序 译文 5分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川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时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我就这样去做。

四:与其……岂若文言文意思

“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如:

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人称赞在事前,不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哪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

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与其杀死这个孩子,哪如卖掉他?与其卖掉而分得利益,怎么赶得上我独得利益呢?

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且说你与其跟着躲避坏人的人,哪如跟着躲避恶世的人呢?有时,“与其…孰若…”格式中,“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如:

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做两个人的僮仆,哪如做一个人的僮仆呢?

5…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顺从天而歌颂天,怎么如掌握天行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