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感恩的名人事例
热爱国家,报效祖国,是一个人应有的素质。宋代名将岳飞,自小立下报国之志,为了不会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其母自小在其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自此岳飞怀揣爱国之心,苦练报国本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爱国名将,书写了《满江红》的悲壮故事,为世人所景仰,为后世所传颂。
二:关于名人感恩的故事
丛飞是一名歌者,一名深圳首批“义工”,一位被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他8年间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加起来超过3600多个小时,他不仅“唱”而且“捐”。他一路走来一路行善,几乎倾其所有,甚至为自己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在义演舞台他是歌手丛飞,在178个孩子嘴上他是爸爸丛飞,在深爱他的妻子心中他是男人丛飞,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好人丛飞。
丛飞是著名歌唱家郭颂的“关门弟子”,他每场出场费上万元,可整整10年,他“一穷二白”,没有积蓄,甚至家里没有电冰箱,同行几乎都有小车、住房,而他出门却是一辆自行车,直到两年前才按揭购买一间58平方米,一室一厅的小房。除了日常的开支,他的收入几乎都用于捐助四川、贵州等贫困山区即将辍学的儿童。在这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下,对弱势群体,对失学的学生,和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难能可贵的人间温情和真情,他那无私奉献博大的爱,催人泪下,令人肃然起敬。
11年前他在成都参加了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正是那场义演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那天观众席上坐着几百名因家穷辍学的孩子,他们最大的不过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八九岁。面对这些孩子,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毫不犹豫的将身上全部的现金240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当主持人告诉他你捐的2400元钱可使20个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完成两年学业,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更多贫困生的命运,尽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就是这份责任感使他屈尊向朋友下跪借钱,让失学孩子及时重返校园,而自己的女儿在开学一周后还迟迟无钱报名。无人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只有妻子在孩子们一片“爸爸”声中理解了别人眼中的傻瓜,才是真正的男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说每当看见孩子激动的笑脸,快乐就会洋溢在他心头。
尽管他不富有,生活道路也不平坦,可他把做好事,帮助别人看作为爱心奉献,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相比之下在我们党内,被挖掘出来的一个个大贪官,他们把党赋予的神圣职责,用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十几万、几十万,就够自己用了,为什么还要贪几百万、上千万?有的坦白时说出了心里话:自己的钱是一辈子、两辈子也花不完,之所以要弄那么多,是为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矣!不知贪官们在伸出贪婪的双手时,有没想到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呢?有没有想起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有没有想到自己最应行使的责任是什么呢?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对社会多一份责任,献出一点爱的话,这个社会将变的多么美好!
记得藏克家在《有的人》中说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就是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丛飞,一个能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的人,一个懂得“仁者爱人”是人之为人的前提的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人们怎么不感动于他的故事中呢?
三:名人感恩小故事,100字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耽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余下全文>>
四:关于感恩的外国名人故事。
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位德国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拯救犹太人是利用了德国战争经济组织机构中的某些错误[1] 。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犹太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1200名左右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一半左右。辛德勒是“小拉贝”。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辛德勒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