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一: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运用创业思维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800字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格外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出发,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继而使这些能力成为受教育者在日后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存在很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就业能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根本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一面,也有客观的一面,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2.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余下全文>>

二: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转变研究的绪论怎么写

6月不仅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节,同时也是其就业的最后冲刺阶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显得十分重要。但就业观念的转变,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保障。  近几年来,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事例,不时被媒体热炒。远的如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街头卖肉一事,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如果用百度搜索,可搜索到相关网页6.3万余条,其热度可见一斑。近的更是层出不穷,如大学生争当搓澡工、大学生争当球童等新闻,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包括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内,都在想尽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引导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  另一方面,每当诸如“北大才子卖肉”、“名校毕业生争当搓澡工”等消息见诸报端的时候,各种舆论也是纷至沓来,赞成者认为,此乃是“天之骄子”降低身份、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的体现;批判者则认为,让名校高材生从事一个有小学文化水平就能从事的工作,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一时间,赞扬与批判声不绝于耳,让人应接不暇、莫衷一是。  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引导,媒体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而言,北大才子卖肉、大学生争当搓澡工、大学生争当球童等新闻,都是当前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生动体现。至于由这些新闻所引发的争论,则可以看作是当代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之后公众认知碰撞的体现。这种碰撞,其实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长期以来,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大学生的身份在很多人的眼里,也直接和体面的职业、较高的收入以及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等相等同。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高等教育已经从昔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还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已经背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  转变思想观念,其实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要解放思想,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碰撞。俗话说,灯不拨不亮,账不算不明。思想观念的碰撞,只会让道理越来越明。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对诸如“北大才子卖肉”等报道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正是因为少了,所以直到今日一旦有类似的事例出现,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以至于口诛笔伐之声再次接踵而至。  要真正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舆论引导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对就业大学生个案的宣传上,对进世界知名大公司、对刚毕业就成功创业等方面个案的宣传,其频率要远远高于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宣传,这点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都市类媒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样做,虽然也无可厚非,但在就业多样化的今天,并非每一位毕业生都有进入世界知名大公司的机会,也并非每一位毕业生都有创业的机遇。高调地、高频率地宣扬那些成功就业与创业的“明星式的人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激励其他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目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又与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舆论背道而行。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是要求媒体就不报道大学毕业生中“明星式的就业人物”,而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这个度即为在报道成功就业、创业等优秀大学生典型的同时,也要能兼顾那些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到其他大学生不愿意去的行业就业的优秀学生典型。  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从本质上而言并非是高校毕业生人数过多所造成的。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不高,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余下全文>>

三: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就业观念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

一、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630万。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需要时日,目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据有关统计,200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366.81万人、234.81万人和159.32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域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1814万人、500万人和816万人。所以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较弱。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我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余下全文>>

四:新形势下怎样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调试就业心理

摘要:【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事实,而我们的大学生们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尤其一旦在求职中受挫,这种矛盾交织的情绪会使大学生变得喜怒无常,怀疑现实,嫉妒他人甚至憎恨社会。征对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就辅导员工作在辅助学生就业方面做以下几点建议:我们辅导员在平时管理学生和与学生密切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关键词:求职就业 择业心态 心理偏差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而我所带的班级是教育系普师和小教专业,同学们在入学时满怀信心准备从事这一神圣的职业,但当他们在入学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将来的就业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学习的劲头逐渐减弱,一些学生选择放弃,一些学生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开始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学习成绩逐渐下滑。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没有选择回避,采取如下方法帮助学生从当前学习与将来就业的困惑中走出来。一、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与心理偏差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其间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冲动与喜悦,大有为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一展身手的准备;另一面,也不乏担忧焦虑、一意孤行或沉溺于虚无的幻想中。尤其一旦在求职中受挫,这种矛盾交织的情绪会使大学生变得喜怒无常,怀疑现实,嫉妒他人甚至憎恨社会。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就业时候存在以下几种心态和心理的偏差:1、求职择业中的理想主义从02级小教中文班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幻想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一毕业就分到层次高、待遇好的单位;工作中遇到不顺心就撂担子,一心企图寻找自己的理想王国,认为到三州,农村或者西部一些地方上班,服务完了再考公务员,再选择自己的仕途,动作太慢,路太长。所以,雄心壮志与天上掉馅饼永远走不到一起去。2、求职择业中的盲目攀比心理02级小教班刚毕业的学生中也有这种心态就是他认为:“我怎么也不能到这样的单位去,我们班某某都到什么样的单位去了,我在校时总比他们强得多吧,无论如何我也不能在最后关头比他们差。”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思考了许久,它强烈地反应了同学之间就业时攀比嫉妒、强求平衡的心理。在他人不知的情况下,一些同学已经强行地将某些同学作为自己的就业标准,对平时考试成绩不如自己,或者证书没自己多的同学找到了比自己好的工作尤其不能平衡。在相互攀比中一点点延误时机。最终把找工作的标准放在了比某些同学强的角度上,而不是考虑到哪些单位更能让自己充分施展才华,或者说准确判断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是不是非要和一些本来在特长、性格上不一致的同学硬挤到一个跑道上拼到底。3、求职择业中的消极依赖心理现在的大学生中还存在这样的观念:中国人向来重视“关系”,“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的庸俗思想依然存在而且非常的强烈。一些同学抱着极其错误的想法,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一些单位根本不考虑求职者的素质,只是看关系,谁的父母、亲朋有本事,谁就能赢。为此,一些毕业生也不择手段,不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一味求关系、求面子,而且为了关系就业,在学习途中还不望结识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关系户”.征对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就辅导员工作在辅助学生就业方面做以下几点建议:我们辅导员在平时管理学生和与学生密切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1、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我们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和其它大学专业不一样,在就业时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也可找与教育专业相近的岗位就业,我们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了很多公共方面和技能方面的课程,我们可以转向应聘一些窗口服务行业,如:......余下全文>>

五: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

变则就通,不变就死。社会在发展,如今的大学生满街都是。如果还抱着天之骄子的思想的话,就业就非常困难!当今是经济发展的社会,一切要以市场为前提,在市场的前提之下,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

就业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市场优胜劣汰!你不按着市场走你就出局!

六: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我感觉第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眼高手低,起点低一点是应该的,观念改变,只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了,能力等方面就自然而然上升

七: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

近日,笔者听到不少大学生诉苦,说现在的工作难找啊!看神情仿佛自已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英雄,没有找到用武之地。其实在这个更具开放型的社会里,就业面比以前大大拓宽了。部分大学生感到工作难找,原因是其择业观念仍停留计划经济时代。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必须跟着变。大学生择业,转变观念是关键。一、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间大学的相继扩大招生,大学生的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必然是十分激烈的。因而,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二、摒弃“官本位’的择业观。 不少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才算就业,而对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则不屑一顾,这其实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本位”就业观。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人铁饭碗捧到老的工作将不复存在。因此广大的大学生业生必须抛弃“官本位”的择业观。要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 越多,进入非国有企业工作,也许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大学毕业生必须打破“官本位”的择业框框,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三、淡化专业对口观念,扩大就业范围。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尽可能选修其他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正所谓的“东边不亮西边亮”、一专多长,将会使大学生业生在就业时受益无穷。四、树立终身教育观。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越来越快。原有的学历证书,只能证明过去,而不能证明未来,甚至现在。笔者有一位朋友是90年代初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但由于很久没有接触计算机,他曾经感慨过他现在的计算机水平只能和21世纪的那些中专生相比。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就业不忘学业,这样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社会。树立终身教育观是当今就业者的必然选择。五、正确对待失业和待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不断失业,不断待业,然后又不断就业的情况习以为常。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观念残留在部分大学生的脑子里,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待待业与失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就业面的不断拓宽,工作的稳定性对减小,而不可避免会出现失业和待业的情况,为了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暂时的失业和待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八:大学生就业哪些旧的观念需要改变?

我试着分析下,不一定全面,仅供参考:

1、把报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看作最高理想。想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没错,但僧多粥少,不能为此误了自己前程。

2、就业要进好单位。所谓的好单位无非是待遇好、工作轻松、上下班方便。须知,好单位、好待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奋斗获取的回报,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树立,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意识要建立。不投机、不取巧,靠个人勤奋努力的观念要树立牢固。

3、职业生涯的观念未建立。没有把工作当事业做,心不在焉、敷衍应付的心态必须改。

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跟上毕业生将成为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成分的现实,缺乏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主要矛盾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二是在政府促进就业政策安排上存在缺位。例如,在中央政府每年投入的上百亿元就业工作经费中,长期没有安排用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专项经费;出台的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与再就业的创业优惠基本相似,不能满足和适应毕业生创业的需要等。三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阶段性滞后与毕业生高速增长的阶段性不匹配,以及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变革的滞后,增加了就业岗位与毕业生需求之间的错位。四是劳动力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到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五是教育费用分担机制设计上存在缺失,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例如,高职、二级学院的高收费与学生毕业后低回报的矛盾,违背了高投入、高回报的普遍认知和经济规律,造成就业欲望与社会岗位需求的错位,促使有业不就状况的增加。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社会各个方面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即将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增强对就业形势变化的心理承受的准备,形成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环境。政府要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重要目标,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步伐,完善促进创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坚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完善和发挥政府主导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环境和效益;完善国家的公共事业财政政策,调整教育费用分担比例;调整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重心,建立适应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主要竞争者的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的组织构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方面要有保障和倾斜性的安排。第三,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规范就业,防范毕业生大量出现体制外就业。制定促进各种所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相应优惠政策;加强劳动执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在体制内就业。如果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在体制外就业,失去了社会保障,很容易成为边缘人群,必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寻求四个突破: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 “预备就业”机制。 “预备就业”是大学生在 “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学生根据企业工种需求再学另一种职业技能的过渡阶段。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找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余下全文>>

十:大学生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

1、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

2、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 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很重要。

3、要有创业的精神准备。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理想的一条捷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