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国际化

一:什么是会计的国家化与会计的国际化,两者关系如何

会计的国家化:在一国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文化等与会计紧密的联系下,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明显的国家特色,可以称之为会计的国家化。

会计的国际化:是通过有关国际组织的国际协调,达到尽量缩小差异、增强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实现各国会计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会计的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是会计发展同时并存的两个不同重要特征,也是会计的科学化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PS:由于会计体系要服从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的基本要求,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会计模式;不同的法律造就了不同的会计体制。而另一个方面,随着国际投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国际化成为一种不可变更的趋势。因此,在坚持不脱离本国国情情况下,会计的国际化要求在与我有利的前提下,达到扫除本国财务会计信息对国际资本顺利流动的障碍、尽量缩小差异、增强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尽可能的向国际公认会计标准看齐。

二:我国实行会计国际化有什么好处?

就是与世界接轨,因为会计准则相近,让其他国家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数据能准确的了解该企业或该行业的财务状况及运行情况,不再需要另行处理,减少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WTO 关于会计服务的规定在WTO 框架下, 会计服务是服务业贸易总协定(CATS)的一项重要内容。WTO 服务贸易理事会专业服务工作组(WPPS) 分别于1997 年5 月29日和1998 年12月24 日就会计服务贸易颁布了两个文件, 即《会计服务业相互承认协定》和《关于会计服务业国内规章的守则》。通过颁布这两个文件,促使各成员国在会计服务业资格相互承认、国内资格批准、技术标准及许可证等方面取得共识。各成员国颁发执照的要求和程度应该透明、客观, 不应对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设置比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限制, 成为阻碍外国会计职业服务进入其市场的壁垒。WTO 的宗旨是: 通过实施市场开放, 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 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意义我国加入WTO 五周年了, 六年的保护期不久就要结束, 我国将履行WTO 义务, 全面开放国内市场, 包括开放会计服务市场, 准许国外会计公司和人员到我国执业。可以预见, 在未来几年内, 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或外国公司将在我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将在我国上市, 外国银行将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 我国与国外通行的会计惯例的冲突, 也将会凸现出来,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将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1、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 逐步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惯例, 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和统一, 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具体而言, 会计国际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1) 会计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人国际资本市场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 即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惯例国际化, 这也是我国会计界经常提到的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真实涵义。( 2) 一国的会计国际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①沟通阶段, 即通过比较各国会计惯例的异同, 促进对国际会计惯例的学习与了解; ②协调阶段,即尽量减少与国际会计惯例不必要的分歧, 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和有效性; ③规范和统一阶段, 即实行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会计, 使本国会计融入国际行列。( 3) 会计国际化体现的是一种要求、目标和活动过程, 是各国不同的会计惯例经过沟通、协调所产生的结果。2、在WTO 框架下, 会计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正确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促进国际间经济合作, 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 2) 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及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促进企事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 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参与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会计在发展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三、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对策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不可逆转。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要加强会计改革, 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1、构筑会计诚信服务意识。加快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机构, 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对会计造假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搞好会计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一步净化会计执业环境。2、制定和完善相关会计法规。我国有关会计市场的法规虽已出台不少,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其系统性与健全性都有很大差距。当前我们应尽快向WTO 各项协定要求靠拢, 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和审计法规。明确规定会计市场准入条件, 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为我国会计人员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保障。3、加速会......余下全文>>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历史演变进程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1)了解借鉴阶段

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了解借鉴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

②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③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

④加强会计协调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⑤深化改革会计,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2)协调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协调阶段,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

②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③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第一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七个具体准则和一个实务公告,基本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基本符合国际惯例;二是反映了中国的国情;三是体现了与其他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四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可以说,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对推动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进程也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规范统一阶段

在协调阶段的基础上,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己日益减少或消除,这就为全球会计的规......余下全文>>

五:如何逐步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一、会计国际化的内涵

会计国际化是个全面系统的概念,由于会计专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所以会计国际化也需要综合全面地实行。可以说,会计国际化的程度见之于以下几个角度的执行深度。

1.会计政策。各项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修正和完善都应该体现出国际化水平,所以在上述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借鉴国际通行的各项政策的优越之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尽可能使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在各项会计政策的指导下达到国际标准水平。

2.会计管制。一项制度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体制的科学可行性,因此,会计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于会计管理体制的及安全与否。会计管理体制主要由会计组织管理体制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构成,可以细化为会计管理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的运行模式,等等。

3.会计教育。会计教育整体水平是关于会计国际化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因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塑造与提升归根结底靠教育。因此,在会计教育制度的制定与贯彻、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和会计专业的设置、会计课程体系的编排过程中,都要积极参考国际教育管理模式的宝贵经验。

4.会计测评。会计职业人员的认定与考核方法、会计机构资质的审批、以及会计监管模式的制定,都要向国际靠拢。同时,会计确认、会计记录以及会计报告等惯例也都应该进入新的层次,积极引进和运用国际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国际会计事务处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等。

二、实行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1.我国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全球经济一体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市场突破了空间界限,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综合性的大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重要若想在这个令人垂涎的世界市场上立足并谋得生存,需要的不仅是足够的政治能力,更是充分的经济准备。进入国际市场只是第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是最终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分羹才是一切努力的最终归宿,所以,会计行业的发展必须与国际化水平接轨,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性强的会计信息,在国际交易中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处理贸易接洽中的会计事务,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顺利向国际市场进军。

2.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必然之举

不同的会计准则所能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市场所需求的资金却是无限的。如何实现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配置,使资金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这是所有面临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为了顺利促成公司的国际化夸张,母公司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国家以及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只有了解了公司全盘经营状况,以及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事务,才能维护跨国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的切身利益。这也是促进国际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因素

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走向海外的步伐逐渐加速,会计行业的发展也日益国际化。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会)也表示,希望加强与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在国际会计业务技能与管理经验、创新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并积极地同过协助我国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组织,帮助我国顺利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从而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实现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能推进企业“走出去”,先进的理念“引进来”,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如今,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有十多家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二十多家事务所加入了国际网络;更有四十多家事务所从事境外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知名的会计机构已经对中国会计行业给......余下全文>>

六:会计国际化主要内容的介绍

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趋同国际会计政策惯例,其中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因为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核心,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体系和规范的内容及方法上是否与国际会计准则惯例趋同,是影响会计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 (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它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内容。 (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4)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5)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惯例国际化。即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促进所供会计信息满足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等的需要。 (6)积极引进和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 (7)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8)积极参加国际会计活动,努力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国际惯例。

七:会计国际化实行原因的介绍

在论坛的圆桌会谈时段里,共有5位业内专家论剑“中国会计国际化”。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主管合伙人吴卫军作为论坛讨论环节主持人与毕马威中国信息通讯市场主管合伙人冯定豪、德勤中国北方区副主管合伙人及税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吴嘉源、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杨征、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围绕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种种问题展开了精彩深刻的讨论。 针对国际化的最大挑战和机遇是什么,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吴嘉源认为,会计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充分了解国际发展和中国自己情况的前提下,量身定做一个中国的时间表。冯定豪表示,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将大大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会计在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有了会计这个国际商业语言的平台,可以减少企业在成本上的付出,对企业大有裨益,有利于企业走出去。

八:为什么说中国会计改革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国际化的过程

中国会计准则就是拿来国际会计准则改改,把部分复杂问题简单化,但是简单的过程中又有问题人家不认,所以是逐步提升的过程

九:如何应对会计国际化趋势

解读《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的发布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改革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而做出的重要规划和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关于发布路线图的背景

2005年,我国已经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自2007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但是,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并于2008年演化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会计趋同及其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全球协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成立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系统研究金融危机成因和应对策略后,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希望G20各成员国及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加快趋同步伐。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或地区纷纷表态,支持趋同大势,提出路线图或者行动计划。中国发布路线图,既是响应G20和FSB有关倡议,顺应会计国际趋同新形势的需要,又是全面部署下一阶段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有关工作的重要举措。概括地讲,路线图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响应G20、FSB倡议的需要。G20峰会和FSB等尽管在认真分析和总结金融危机的根源后认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创新过度、金融机构疏于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缺位,但也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于提升金融市场透明度、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意义,从而强调需要制定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财务报告的高质量。G20在其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峰会中都明确了这一要求。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已经超越了会计专业领域,成为一个涉及公共受托责任的政治议题。中国作为G20和FSB的重要成员,响应其倡议,积极跟踪并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扎扎实实做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全力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顺应各国会计国际趋同趋势,明确我国趋同态度的需要。据统计,世界上已经有包括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在内的117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路线图,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加快之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8年11月14日推出了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2010年2月24日又发布了一份委员会声明,重申了其对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支持,为在美国推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了一套具体的工作计划,并表示将于2011年就美国上市公司是否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正式决定。在工作层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的各准则趋同项目正在按计划快速推进。日本金融厅于2009年12月11日正式发布了日本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路线图,为部分日本上市公司在自2010年3月31日或之后结束的财务年度自愿提前采用“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日本还将在2012年前后做出关于自2015年或2016年起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决定。再如巴西联邦会计委员会和巴西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0年1月28日与IASB签署备忘录,宣布巴西争取在2010年底前消除巴西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并于2010年年报实现所有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与国......余下全文>>

十: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会计国际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由于“一带一路”这个对外贸易的“蓝海”,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能源资源、制造业等更多领域参与,也为过去互联互通没有涉及到的内陆城市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人民币流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