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径和措施

一:什么是"1+2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1”,是指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共分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重大举措和路径、健全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保障。这是我市绘制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作战图”。

“20”,包括 “8个办法”“5个实施方案”和“7个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关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具体问题。

二:“十三五”脱贫攻坚怎么干

“十三五”脱贫攻坚怎么干

首个五年规划提出,2020年832个贫困县全摘帽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也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纲领。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负责人就《规划》进行解读。

《规划》与“十三五”规划无缝衔接

当前,贫困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30万人。

《规划》提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发改委地区司负责人说,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无缝衔接。

《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旅游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继承和细化了“十三五”脱贫攻坚总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种类型,细化设计了10项具体规划指标。同时,《规划》提出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也与有关专项规划保持一致,确保《规划》能够落地实施。

分类施策,提出10项具体指标

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负责人介绍,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从大的方面看,一类是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另一类是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为此,《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规划》从约束性和预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等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退出和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预期性指标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集中供水率、义务教育巩固率、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等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3%以上,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解决“老、少、边、穷”区域性整体贫困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集中区域,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发展改革委地区司负责人说,“老、少、边、穷”地区能否脱贫致富,是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

《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精准扶贫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从着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入手,通过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广泛开展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快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途径和措施,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其中,在贫困村建设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实施村级道路、饮水安全、生活用能、信息物流、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社区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建设,特别是要通过实施以工代赈等,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微型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大幅度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余下全文>>

三:脱贫攻坚的战略措施中提到要建立健全的机制包括哪些

国法庄严

国法尊严

我是世界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按照自由自主的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来工作的话

这个正向的逻辑就应该是这样的。:

1、市场调研;

2、发现问题;

3、汇总分析;

4、解决方案;

5、模范实现;

6、树立样板;

7、推广普及;

8、机构常设。

爱人民

是为人民服务

即使自己仅有的社会职守

祖宗保佑

华夏永续

民富国强

敬颂

祈祷

四:扶贫的方式路径有几种

总体上,我国农村扶贫的方式有:

(1)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

(2)利用扶贫资金组织企业搞开发项目建设。

(3)贫困地区农民自愿组成经济合作组织。

(4)选择和培植支柱产业,组织连片开发,建立区域发展基地。

(5)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第一,以工代赈方式。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

程,组织贫困地区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对贫困群众的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投资用于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如乡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等。

第二,整村推进方式。

整村推进是指以贫困村为开发式扶贫的具体帮扶对象,领导联系到村,帮扶对口到村,计划分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扶持措施到户,项目覆盖到户,扶贫效益到户。整村推进的主要内容包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第三,劳务输出方式。

劳务输出是指积极稳妥地转移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异地就业。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在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都十分缺乏、人口数量超过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如南方石山区、水库库区和其他山高坡陡的深山区积极稳妥地扩大劳务输出,使贫困地区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和增加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第四,移民搬迁方式。

移民搬迁是指对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贫)人口,实行自愿移民,通过异地开发的方式,开辟解决温饱的新途径。移民搬迁的主要形式有:插户移民,即由贫困户自行投靠亲友,分散安置,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建立移民开发基地,既要保证稳定解决迁入户的温饱问题,又要保证不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吊庄移民,即采取搬迁初期两头有家的形式,待移民点得到开发,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后再完全搬迁。

第五,科技扶贫方式。

科技扶贫是指运用成熟的科学技术,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开发能力,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是在贫困乡村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区,对贫困人口进行集中的科技培训,全面推广适用、高效技术;在贫困地区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给予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立科技扶贫信息服务网络,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产品、劳动力、资金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贫困乡村,通过实地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针对贫困地区生态基础薄弱、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问题,采取工程、生物、生态技术措施,及区域性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五: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新战略路径论文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别着急,实在没有我给你。

六:如何创新载体,促进党建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

加强基层党建 提供脱贫保证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

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宁夏先后五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出台加快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方面给予特殊倾斜,近十年来财政支持资金300多亿元,占全区所有县区支持资金的一半;注重配强贫困县一把手,对扶贫开发任务最重、工作最难的固原市,先后安排2名自治区党委常委担任市委书记。强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自治区与5个地级市、9个贫困县,各贫困县与乡镇党政一把手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贫困县乡党政班子原则上三年不动、不脱贫不离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取消对贫困县GDP考核,将脱贫攻坚考核权重由7%提高到45%。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评星定级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一年一评定,建立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激励机制。表彰“三星级”村,整顿“零星级”村,2013年以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36个。在西部地区率先建立5万—10万元不等的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问题。我们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抓起,坚持每年分级分批对5%的农村党员集中示范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5天的冬训、春训,组织党员到发达省市考察学习等。设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无息使用,累计发放1.09亿元,惠及党员1万多名,其中80%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真正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注重从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中发展党员,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河南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2015年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015年已有120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县将在3年内全部脱贫。因村派人,选优派强。省委统筹考虑贫困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村里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和第一书记个人专长,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出去。对53个国家级扶贫县,保证每县3名以上省派第一书记,并注重从有项目资金优势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选派。加强培训,严管厚爱。省市县三级联动,两次对全省第一书记进行任前培训和集中轮训。推行市县乡和派出单位联考联评制度,让驻村群众评议第一书记工作成效,群众意见大、满意率低于50%的,要求派出单位重新选派。通过办理人身保险、给予生活补贴、表彰先进典型等多重激励,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整合资源,强化保障。省委组织部会同8个厅局,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3大类、41项涉农资金“一揽子”整合投放贫困村。坚持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省直单位2124个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户5901户,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10627名。精确发力,发挥作用。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村支书为重点,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把党组织建成脱贫致富的“桥头堡”。深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计划和扶贫台账,1万多个派驻村村容村貌明显变化,脱贫产业全面起步,贫困户找到了可行的脱贫门路。

狠抓干部作风转变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组织部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目前仍有452万贫困人口,5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5000个贫困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大规模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锤炼作风,确保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根据小村1∶3、大村1∶5的比例,对贫困村增派精准识别工作队5000支,选派队员25万名。广大工作队员连续作战,在短短3个月时间,共采集近2000万群众的......余下全文>>

七: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的扶贫开发途径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贫困地区的生产力,走开发式扶贫的道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开发式扶贫是对过去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的改革与调整,是中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开发式扶贫方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第一,倡导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贫困农户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第二,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国家安排必要的以工代赈资金,鼓励、支持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公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第三,国家安排优惠的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相应的加工业项目,促进增产增收。第四,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第五,扶贫开发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发展后劲。 强调扶贫到村到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扶贫开发着重扶贫到村到户。国家不仅将扶贫到户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的各项指标也量化到户。 中国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一是干部包扶到户,即组织各级干部与贫困农户结成一帮一对子,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明确干部包扶任务。二是实体带动、效益到户,即通过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良性循环。三是异地开发、移民到户,即本着自愿的原则,将贫困农户从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实现异地脱贫。四是社会各界帮扶到户,即组织社会各界对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小额信贷是扶贫到户的关键措施之一。中国政府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扶贫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1999年,全国投入的资金总量达30亿元,覆盖240多万贫困农户。同时,中国小额信贷的试点、推广初步实现了本土化和规范化,进入了扩大范围、扩大规模的新阶段。重视科技教育扶贫从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扶贫开发的总体战略和要求,适时提出科技扶贫的目标、措施和实施办法,并于1996年提出《1996-2000年全国科技扶贫规划纲要》,加强对科技扶贫的政策指导。 为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反贫困的能力,中国政府专项安排科技扶贫资金,用于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科技培训等。1995年以来,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重点投向国定贫困县、部分省定贫困县、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帮助这些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国政府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贫困地区积极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挂职任教,组织科研单位到贫困乡、村宣传普及农业技术。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迅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5年来,仅科技部就向贫困地区提供技术人员3万人次,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580个,建立各种科技示范点1500个,解决关键性技术200多个,向贫困地区推广适用技术2000多项。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在扶贫开发中,政府各部门根据中央政府的统一要求,从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大局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政......余下全文>>

八:为什么说脱贫是十三五规划中最硬的任务

您好!为什么说脱贫是十三五规划中最硬的任务?请您读一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的话就知道了。

实现全面小康的“五条路径”

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五大理念实际上是五条路径,共同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杨伟民说。

他指出,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由中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变化、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形势所决定的。未来五年,不仅要通过创新培养新产业,也要利用创新,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青春。

对于协调发展,杨伟民指出,这是“新常态下的老问题”,主要是促进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所谓的协调,就是要解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的短板问题,主要体现在民生领域,特别是扶贫问题上。”杨伟民说,“实现全面小康后,如果还有一些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下,这是不行的。”

杨伟民指出,绿色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和保护的问题”。绿色发展不仅解决当前问题,更决定长远,故此本次规划建议把绿色发展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他透露,“这次规划建议对生态文明的论述,从篇幅和字数都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多的。”

对于开放发展,杨伟民指出,这是立足于中国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影响更大的基础上,如何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杨伟民称,不同于过去对外开放仅仅着眼于扩大出口和招商引资,当前面对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也要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发展。这体现在中共十八大以来,决策层在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部署和决策上。

杨伟民指出,共享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如何实现全民共享,使人人都能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成果的问题。他特别强调,在共享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要在这一基础上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伟民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考量:

其一为覆盖领域。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不仅包括经济目标,也包括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社会。

其二为覆盖人口。全面小康覆盖的是全体人民,覆盖所有人群、所有区域和所有民族。

其三为收入水平。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不是富裕国家,不会改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性质。”届时,低收入群体还会占一定比重,但民众整体收入会比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会大幅提升。

其四为发展水平。全面小康“不是一个样的小康”,不是每个人生活水平都一样,每个地区生活水平都一样。“全面不意味人人收入水平一样,那是平均主义。”

其五为发展速度。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国来看没问题”,但不是未来五年所有地区的经济增速都整齐划一。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承载能力相对减弱的特大城市增速可能会相对低一些,而原来基数较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增速则可能会高一些。

杨伟民表示,“十三五”时期,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殊为不易,最大的难点在“全”。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表明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同时也面临着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新旧动能转化、结构......余下全文>>

九: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如何改变脱贫攻坚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

虽然2020年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最近和一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聊天,他感叹基层扶贫工作不好做,其中最让人挠头的是,现在一些贫困户等靠要还比较严重,甚至有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干部吐“真言”:好好帮我干,我不脱贫你脱不了钩,还拖你进步的后腿。那种“被绑架”的感觉让帮扶干部很郁闷……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十:结合材料国务院为什么要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如下决定。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