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推荐理由

一:“安妮日记”的内容简介及鉴赏

简介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在纳粹集中营中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5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鉴赏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受尽屈辱、历尽磨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纳粹,人性的赤裸裸显现,感觉和动物无异。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谁规定了在那个时期犹太人就是老鼠,纳粹就是猫呢?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倍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富家闺秀。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溺爱,上学骸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余下全文>>

二:好书推荐安妮日记的理由600字

去年儿童节的时候,奶奶送给我一本小说《安妮日记》作为礼物。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一名犹太少女,1929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家庭。除了父母外,她还有一个姐姐玛戈特。

1930年代,纳粹兴起,犹太人受到迫害。她们全家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可是,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荷兰。她们一家仍然没能逃过纳粹的魔爪。1942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安妮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历时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此前在6月12日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她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她开始了《安妮日记》的写作。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她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也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安妮在书中写道:

……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而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每当我看见有人从外面进来,衣衫上带着风,脸上带着寒气,我只有把头埋到被子里去,才能克制这个念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得到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呢?”我不应该把头埋进被子,相反,我必须把头高高昂起,鼓起勇气,所以想出去的那个念头就不只一次地冒出来……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也倾吐了自我成长与定位、与母亲的冲突、寻求自由等心路历程。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伴随着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共鸣,因此能够深深打动和吸引世界上众多的读者。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密告而被德国警察逮捕。安妮与姐姐被辗转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俩先后因伤寒死于营中,此时距离集中营被解放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其他隐密之家的成员除父亲奥托之外,都死于集中营之中。

安妮的日记在一家人被捕后,被好心人发现而保留了下来,之后又还给了幸存下来的父亲奥托。1947年安妮的日记第一版发,一经推出就感动了世界。

安妮生前曾表示过:“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确实,她做到了。《安妮日记》如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多次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作品,安妮的故事和精神在一次次演出中被传承、永生。而美国总统肯尼迪、黑人领袖曼德拉等都对其做过高度评价。

放下书卷,我久久地陷入深思……安妮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在她那个时候,就连放声歌唱都是危险的。年轻的安妮还有那么多愿望没有实现,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时代,生活幸福、无忧无虑,真应该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为家人、为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这是我国出版的汉文版本。在此,我郑重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阅读此书后,通过与安妮的对比,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三:推荐一本书并说明理由120字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理由:最近很火。是有好多故事拼在一起的。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山间清爽的风,如果成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其中五个故事正在拍成电影。睡前故事。不用为未有足够的时间一整本书而感到。。。

四:《安妮日记》我为什么写日记的原因,我很爱它,悲伤~~~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题记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战争是可怕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越的,人人平等,当孩子用真实的笔调写下这一切,没人不会被触动,等待天真少女的不是花季,而是死亡.

她是个苦命的女孩,在本该面对阳光灿烂微笑的年纪,却得生活在黑暗的小屋里,或许她和美丽心灵中的那个孩子一样,还不真正了解,她和死亡和分离的距离有多远,战争真的很可怕,只希望世界永远都是微笑平静的.

五:安妮日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如果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笔。在针对犹太人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成批杀害的唯一的理由,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在犹太人巨大的抗争诉求中,美若仙童的安妮·弗兰克就是这其中的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战前的安妮拥有田园般的梦幻童年,豆蔻青春的她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盛开的花蕾在纳粹的牢狱里倍受催萎 青春的少女用日记记录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横遭虐待,最终被送进冒着浓浓黑烟的焚尸炉的地狱生活和悲惨命运。

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 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安妮日记》的价值是什么? 日记的内容:真实反映当时的恐惧和安妮受到的双重的压迫。 对战争根源的思考。 安妮面对反人道的战争的乐观态度,始终保持美好的人性。 日记的价值:是历史的另一种证明;用个人的真实情感与思想代替战争的宏大叙事

六:安妮日记 的精彩片段及点评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读后感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受尽屈辱、历尽磨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纳粹,人性的赤裸裸显现,感觉和动物无异。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谁规定了在那个时期犹太人就是老鼠,纳粹就是猫呢?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倍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富家闺秀。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溺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这一天中,她写道:“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仁帮助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很少能见到阳光呢,因为阳光和实现并存。躲在秘密的阁楼里,就是为了让自己蒸发,起码在那些陌生人眼里。在密室度过了两三年的艰苦生活,她终于在16岁那年离开了,因为,盖世太保终于叩开了密室的门。1944年......余下全文>>

七:谁能教我推荐一本好书,要写出书面介绍和推荐理由,不要文章,写去结构就行,我自己慢慢参透,谢谢大家…

毕淑敏的《前世五百次回眸》、《破解幸福密码》等等都写的不错的~

补充:《安妮日记》,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读后感】

人们总是会习惯性的绕过某些东西。譬如伤害,譬如分离,譬如战争,譬如灾难。不提,并不代表遗忘,只是选择最脆弱的方式去“面对”,因为我们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话语去表绩内心的悲伤和无助,仿佛所有的,所有的言辞都是多余的。

看《安妮日记》,最初是因为好奇。因为我不知道,在那样一个让人疯狂绝望的境地里,小女孩是用怎样的勇气去诠释封面上那么无邪的笑容?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我不记得自己从中学开始直到现在总共翻阅了多少遍,但每一次看过之后,都好似不能呼吸。那是一种超越了难过、悲伤的情绪,它直至灵魂,字字扣心。

日记里没有过多的战争实录,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在为了躲避纳粹而藏匿在阿姆斯特丹一间密室两年之久的时间里,只是用稚嫩的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我们在她看似平静、安全的藏匿生活中仍可以读出其中的恐惧与渴望。最后,安妮及其家人终被纳粹逮捕,赶进了卑尔根-贝尔森法西斯集中营……

我们在漫漫的生命旅程里,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但,我们仍旧幸运,因为我们至少还有未来去迎接更加灿烂的阳光!

祝阅读愉快!

八:【安妮日记】是谁发表的

是安妮的父亲弗兰克发表的。

这是安妮·弗兰克所著作品,是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1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产生冲突的困惑和对性的好奇。同时,对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据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安妮日记的最后1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