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行动重要性的名言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卡耐基
人生有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机,奋勇前进。 吴玉章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列宁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来论-只不丁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高尔基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麽。 贺拉斯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二:思想重要还是行动重要?
工作中经常需要奉行“先行,后知,再大行”。而不是先苦苦求知,等到彻底想清楚再行动。因为谁也不是先知,当遇到人生中的各种疑难杂症时,最锋利的武器不是思想,而是行动。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需要先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不行动即使思想再完美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只有行动才能过河,而只思想不行动却永远无法过河。从理论上来说,二者都很重要,但是对一个人能否真正成贰来说关键还在于行动。
三:人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不付出行动的原因
有些要投入高额资产
四:行动比言语重要吗?
语言是枝叶,行为如果实
嘴巧不如手巧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抚(孔子家语)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多言不如少言,少言不如实干
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
多做强似多说
能说不如能行
宁做蚂蚁腿,勿学麻雀嘴
老老实实地干,别作巧嘴八哥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不患践言之难
嘴和手是两回事,叫得响的不一定做是好
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会说话的人不一定能干
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大言不惭的人总是行动最少的人(欧洲)
说大话者,决不会是大实行家(德国)
空有语言而无行动的人,犹如杂草丛生的花园(欧洲)
做得越少的人,说得越多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语言并不代替行动,实干才永远是最响亮的语言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泰山不是堆的,功劳不是吹的
一千个嘴把式,顶不上一个手把式
十个空谈家抵不上一个实干的人(柬埔寨)
说出不算,做出便见
五:关于行动的哲理故事 50分
农夫
有一位勤劳的农夫在一块无人肯播种的荒地上辛苦劳作。 过路的人看到他在这块堆满了砖头、瓦块和锈铣、地下生满树根的瘦土里挖田。便嘲笑他说:“喂,老头,你是在挖金子吧!” 农夫一声不吭,埋头苦干,清除了砖头、瓦块和锈铁,铲除了地下盘绕的树根,然后开始整理,施肥。一晃几年过去了。到了收获时节,农夫满怀喜悦地在田里收获。 这时,一位赶着牛车的年轻人对老农喊道:“喂,老大爷,你哪辈子积了大德,上天恩赐了你这么一块肥沃的土地。” 农夫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殊,大声回答:“年青人。上天恩赐我这块宝地时,人家都在骂我是个老傻瓜。”
结论:
许多人只看到别人成功后的显赫、富足,而从不过问他成功之前的艰辛和苦累,这也许就是世界上80%的人们仍然在贫容平庸中挣扎的原因。一个人应该有悟性,当你能够悟到别人成功的道理时,你已踏上了成功之旅。
鱼和鱼杆
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 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 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 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 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 康的生活
结论 1、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 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2、协作的力量。
目标
故事:各位读者一定坐过出租车。那么,今天你出门请再乘一次出租车,做一个试验:上车后,你不要讲话。司机如果问你:"去那里?"你就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你信不信,开了几十年出租车的老司机,这个时候也没有任何办法把车开走。为什么?因为司机只是知道怎样选择最佳路线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他知道怎样做,他知道方法、手段和技巧,并且把它做好。至于把车往哪里开?至于你想去的地方,司机并不知道;只有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如果连你都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就无法告诉司机开车的方向和目的地。司机当然就不知道往哪里开。
结论:
这两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基本哲理:
目的,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就永远到不了他想去的地方。
国王的永世法则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招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了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三个月后,这班学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上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合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再命令这班学者继续钻研。二个月内,学者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再一个月后,学......余下全文>>
六:为什么说实现目标重要的是要有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吧.你不动,谁知道你能走多远呢.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想,是不切实际的.
七:行动比思想重要
如何去思想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车间,对浮现出来的,被大脑捕捉到的心念进行加工,加工出来龚成品就是思想。有的时候我们也把脑海捕捉到的比较好的心念成为“灵感”。 有的人,心念不停的冒(这是本能),但是没有办法捕捉到,就是说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有的人,心念不停的冒,也捕捉到了,但是下一个念头冒出来,就抓不住前一个念头了,这是集中不了注意力。 有的人,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想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一经展开,思维迅速发散,想到最后得到很多的结论,说了一大堆,但是别人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这是没有有效思考。怎么样才能算作有效思考? 刚才讲过,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抓住一个念头想问题。就从这部分人来说,想问题也有不同。 思想有快慢,这是处理能力的问题,完全可以用电脑CPU的频率来比较,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脑子快的人就是比脑子慢的人想问题要快一些。这也是智商高低的区别,所以高频率的CPU卖得贵是有道理的。 智商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要能够有效思考,知识、能力和经验也很有关系。 就拿逻辑思维能力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念头拿过来,混沌一块。要凭借逻辑思维能力,从正面,从反面,从各个层面,第一第二第三来分析,这需要逻辑思维能力,为什么有的角度别人能够想到而你想不到?不是你不知道那个角度,不是你没有听说过那个角度,是因为想得比较窄,思维面不过开阔。 知识同样很重要,不同门类,不同专业的知识在很多层面上是通的。为什么咨询师能够对各个行业进行咨询?因为从IT角度来说,从管理角度来说,从财务角度来说,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从文化角度来说,各个行业都是通的,大部分是共性,业务的特点是个性。知识比较丰富,就能够通过比较进行分析,而不是必须具备该行业的丰富经验。 那是不是意味着经验就不重要了呢?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经验是实践的积累,知识是经验的总结。如果没有经验,或者说没有一个专业门类的经验,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与别的门类进行触类旁通更是不可能。 知识、能力和经验,提供给大脑分析问题的各种帮助,没有这些帮助,也能够思想,那就得是思想非常有深度的人了,例如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在显微科学非常不发达的2000多年前,得出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的结论。八万四千是印度人数学不好的证明,八万四千就是无数,特别多的意思。那时候还没有微生物和细菌这些名词,就说是虫。八万四千虫,就是说一杯水里面有很多的微生物或者细菌。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经验,没有知识体系,2000多年前,释迦牟尼看到了水中的情形,靠的就是思想的深度。就这样降伏其心的思想 刚才我讲了这么一大堆,实际上讲的都是现象,本质没有涉及。问题是怎么样能够有效引导自己的心念,有效控制自己的思想?这就是《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释迦牟尼的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的答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这句话,后世没有上过学的六祖慧能旁听了一耳朵就开悟了。不知道你们看懂了,开悟了没有。别来问我,问我也是说: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去悟。思想与行动的关系 小孩子,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说了出来,这是行动比思想还快; 年轻人,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欠思虑; 中年人,想到什么先不说,想得比较周全了再说; 老年人,想到什么先不说,想的比较周全了也不说。 这实际上就是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思想与行动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观点:“知行合一”......余下全文>>
八:思想比行动更重要辩论
空是没有实际结果的。实际的东西需要行动做出来。
没有去思考,哪来思考,去是基础,也是前提。没有去,后面的什么都没有实质意义。如同回家,有回去的动作,才有到家还是不到家的思考,以及相应的结果。
你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思考从哪里来?你看到或者碰到或者吃到。。。。东西,然后感触这个东西是美的是滑的是甜的。。。感触就是意识的回馈啊。意识如同思考。
意识前面是观察与接受。这个就是行,只不过人并不一定意识到你已经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