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论文

一:新课改论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面向素质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培育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学陷入为考试而教书的误区,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陷入了讲不雅概念、讲概念、讲理论的误区,教员把教材当成教授常识的独一载体手段,把学生算作记不雅概念、概念、理论的容器,而把育人的目的抛在一边,使学生失去了进修的乐趣,更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活力和 威信。 课程改革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由学科本位转向以酬报本,育酬报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应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根柢使命。 二、加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 三、巧妙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学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真正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问题应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想到的、通过讨论或教师启发能悟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问题的设计要在“趣”“悬”“巧”“精”上下工夫,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轶闻趣事、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发挥教材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新教材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教材改革,只是内容的增减删补,而是根据素质教育制定的新课标,内容更加精炼,知识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在形式上,直观、多样、趣味性相融合,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展现了大量的生活范例与“相关连接”的内容,巧妙设疑,隐藏观点。因此,领会教材,以人为本,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课本,课前把握课标,精心备案,吃透教材,课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与学生一道,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解读教材范例,揭示观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点。只有在认清“庐山”真面目、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圆满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在这种教学中知识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开拓,锐意进取,努力追求和谐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在愉悦有效的课堂教学中......余下全文>>

二:如果以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新变化为题如何写一篇论文

学生为主角,教师做配角,但要配得恰到好处,适时、适处,适可而止,做好学生的黑夜里的“指路灯”,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不如知识殿堂!

三:检索10篇2013年到2015年的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期刊或论文,书籍!

原创 帮忙的

四:如何深入实施新课改

一、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学校管理,提供相关保障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

1、调整管理结构,转变职能,落实责任

(1)调整管理结构,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新成立了“课改”领导组、课题研究组;再加上原有的教导处、教科室、学科组、年级组、年级备课组,形成了学校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一套组织结构。每一个层面的组织都明确的职责,上一级组织督促下一级组织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查检评价。 (管理结构如图所示)。

在组织结构图表中,学校教科室的职能已发生了变化;课题组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

(2)合理配备人员,提供人力保障

由校领导班子制订人员筛选标准,面向全校公开选拔了教科室人员,精选课题研究组成员;挑选课改年级组成员。

(3)加大硬件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2、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时,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实施新课改的五个制度,五个制度要求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从制度上来排除实施新的课程改革遇到的各种阻力,强制所有的教师参与到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强化了新课改工作,使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有了制度保证。

3、强化管理措施

(1) 委以重任,制定方案,保证“课改”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对教科室委以重任,制定了《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学校课程改革作总体的筹划;每学年,又制定《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新课程改革年度计划》,认真地实施《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细致地推进“课改”工作,做到了长计划,短安排。这样,每一阶段的工作的目标更明确,工作的内容更具体,工作重点更突出,使学校“课改”工作的针对性更强。

(2)探索改革办法,推行改革工作,保证“课改”工作的坚实性

学校是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教科室担当起“探索改革之路”的重任。学校“课改”工作的每一步,都由教科室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在课题组内进行研究。再由教科室提交给学校课改领导组。学校课改领导组审查、确定是否在全校推广实施。学校课改领导组同意实施的改革办法,由教科室与教导处一起推行到学科组、年级备课组。

在学科组和备课组实施改革时,教科室又加强对学校改革工作的指导和调控,让学校“课改”工作迈着坚实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保证了课程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化检查为参与,保证“课改”工作的实效性

“课改”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过程性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教科室把检查化为参与:在检查学校“课改”工作时,教科室把检查人员分到各课题组、学科组、备课组,参与到整个“课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他们既是工作过程的检查者,更是工作过程的参与者。在他们的参与中,把对工作检查与调控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更具有人性化,也更具有实效性。

(4)促进发展,奖励先进,保证“课改”工作的持续性

我校一方面坚持由教科室组织教师进行“促进提高式”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们不管自己在量化打分式的评价中获得的是多少分,他们都能看到自己在近段时间内工作的成绩及进步。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能得到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各方面的承认,树立了继续发展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我校还结合对教师进行的年度考核,制定了详细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考核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年级(学科)组考核细则》等奖惩条例,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给予量化打分,评优、选先、晋职。

4、有效地利用课改的外部资源

......余下全文>>

五: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改有三大理念:

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

三绩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其中,第一条是核心。

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已先后开始实施新课标,我国新课改的实施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中,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而真正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我国目前实施的新课改的重大突破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所以对于这样一种符合历史潮流、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兴事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把它进一步向前推进,并自觉地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教学追求,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通过它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服务。

二、研究现状

1999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从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革新,其核心即是以人的生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动态、交往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多重主体性为运作方式,以多元化为基本开发向度的理念【1】。此次改革中新的课程理念大多来自西方,而要将其引入中国的文化及教育背景,必然有一个文化的适应和筛选过程。新课程改革历时已经八年左右,赞成与反对、激进与保守之间都还在热烈的讨论与较量中。每一次改革必然经历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心理上的阵痛以及习惯性行为的对抗,而此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家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从总体上来说,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深刻变革,是对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但已与当今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在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重建,它将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所以,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推动新课改顺利实施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在这场课改浪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义务和责任自觉自发地把新课改要求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尚存在诸多阻碍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一、目前尚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理念,或者是“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仍然继续自己的传统的一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给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造成重重困扰。 二、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的瓶颈。新课改和“应试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但是,随着新课改热火朝天地进行,有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用以“分数”为标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评价标准来评价新课改,从而导致许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课改是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胜利。评价方法是制约新课改的瓶颈,新课改要想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要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使评价方法回归素质教育的本质除了要成绩,还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技术方面存在的瓶颈。这里所讲的“技术”,既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如媒体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技术,如教学理论、方法、策略等。新教材进一步重视了课程的选择性,富有时代感,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过去的教育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弱化了方法、策略、媒体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和学的关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自主探究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余下全文>>

七:你对新课改怎么看?

一种颠覆,有的知识点放的顺序不合心意,有利有弊吧。总的来说受害都是学生啊,折腾我们啊,因为教材不同可能会导致不能去复读,因为那样压力很大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