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关系

经济与能源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而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资源消耗低”,这就要求尽可能少的消耗各种资源,包括能源。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不及同期发达国家的1/5。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

理论分析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工业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所带来能源消费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密度增强,能源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在工业化的后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密度下降,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也在下降。

能源弹性系数是表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源弹性系数是在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应保持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在理论上仍无定

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轨迹呈明显的倒U字形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消费增长大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即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在这个规律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变化在起作用: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是由农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顺序是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由重化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比第一、三产业需要更多能源的支撑,同时重工业也比轻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消耗更多的能源,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在变化,能源消费量也会上升。换句话说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弹性系数的高低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受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中国处于向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速度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递增的同时,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也很快。能源消费过于向工业集中,工业的比重有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能源消费有较大幅度增减,使得经济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大大增加。在经济增长高潮期,由于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不能很快地实现生产能力,能源供给滞后,就会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生产部门首先受到冲击,由于大部分能源消费集中在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增长速度的减缓,会使能源消费大幅度下降,乃至能源出现供大于求。因此,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必然伴随着高能耗,能源的短缺在短期内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现象。同时,波幅较大的经济结构变动对我国

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使煤炭消费需求大幅度下降,工业比重的上升拉动了石油的消费需求,电力将因结构的变动和经济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

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与广泛运用节能技术,以资本与技术替代能源要素, 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而且可以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使经济增长对能源要素投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可见,能源系统中能源消费增长将随着经济对能源资源依赖的逐渐饱和而下降是一个合理假设。因此,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调整经济结构,使得经济增长朝着低能耗的方向发展是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现状的,换句话说,在理论上从长期的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能源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经济与能源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与数据的选取和样本空间的确定

本部分中国经济变量选取的是GDP,量纲为人民币亿元;对应能源变量选取的是能源总消费量,量纲为标准万吨煤。本文所选数据均来自于公开发表的数据,全部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其中,中国GDP数值为以1978年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值。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消除变量的异方差和便于变量间长短期弹性的分析,文中分别用LGDP和LE表示GDP和能源消费量的自然对数值的时间序列并作为分析变量。另外,为了在分析过程中避免我国改革开放对于分析结果的可能影响,本文在兼顾数据可得性和样本空间尽可能大的原则下,以1985~2003年为样本空间,从统计意

上表是对时间序列LGDP和LE的双向Granger因果性检验结果。

P(F>1.2226)=0.0064,(意味着F=1.2226在临界值左侧) P(F>4.9882)=0.3696,(意味着F=4.9882在临界值右侧) 所以原假设LGDP不是LE的原因被推翻,LE不是 LGDP的原因被接受,即LGDP和LE存在Granger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在滞后期为1~4时,中国GDOP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具有单向且统计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亦即,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GDP的提高能够直接导致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同时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但是反之却不成立。 变量的协整检验

建立协整回归,我们已经得到了

LGDP=-13.9097 + 2.0173*LE (1)

根据此式计算残差序列,从而得到残差序列的估计值为

e = LGDP+13.9097 -2.0173*LE (2)

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建立残差序列et的自回归模型得到

et=1.56 et-1

计算ADF为-2.1783,在,在置信水平为0.01、0.05、0.1下,临界值约分别为-2.9677、 -1.9890、 -1.6382,显然有统计量小于临界值,可以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对LGDP和LE两个时间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

果见下表。 特征值 似然比统

计量

0.861

8

0.323

7 4.6931 12.25 6 28.4454 5%临界值 25.32 5 16.21%临界值 30.4 None ** At most 1 零假设

从结果来看,以检验水平0.05判断,因为似然比统计量的值28.4454>25.32,4.6931<16.26,所以LGDP与LE之间确实存在着协整关系。式(1)为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序列,运用普通的线形回归模型预测是不合适的。为了进一步揭示两个变量的短期变动关系,下面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六)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首先由式(2)可得求得误差修正序列:

ECM=LGDP+13.9097 -2.0173*LE

(3)

通过Eviews的模拟我们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所示: △LGDP = - 0.1986*( LGDP-1- 2..7192*LE-1 + 22.0956) + 0.3902*△LGDP-1- 0.7694*△LGDP-2 + 0.8820*△LE-1 - 0.3553*△LE-2 + 0.1069

△LE = 0.1011*( LGDP-1- 2.7192*LE-1 + 22.0956 ) - 0.2477*△LGDP-1 + 0.6276*△LGDP-2 + 0.7310*△LE-1- 1.7908*△LE-2+ 0.0656

在上述误差修正模型中,各差分项反映了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波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波动,一部分是长期均衡。我国GDP相对于能源消费的弹性值短期为0.5267(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和),而长期弹性值为2..7192,也就是说,我国的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就长期而言,当能源消费总量变动1个百分点时,GDP就会同向变化约2..7192个百分点;然而在短期,当能源消费总量变动1个百分点时,GDP就会同向变化约0.5267个百分点。这就是说,长期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短期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GDP的变动在短期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要大于长期的影响,经济对能源依赖度也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究其原因,经济增长需要能源的支撑,而在短期内,经济结构和能源的需求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经济增长将导致大量的能源总消费,能源供给的能力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在长期,增长方式会朝着节约能源的方向演进,因而对经济结构和能源产业结构的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长期来看,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会减弱,能源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的经验数据在这一点与世界发达工业国的数据并无不同。误差修正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说明GDP规模与能源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对促进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强烈的影响。

四、结论

如何在全球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环境压力日渐增大的条件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拓出一条既符合国际发展潮流,又遵循本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确保中国经

济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对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能源效率提高对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相对较强的产业,如工业,一方面,设立技术更新资金,以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新技术的采用,另一方面,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适度弱化工业对能源的依赖性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对价格反映敏感、能源效率提高对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较强的产业,如服务业,也应采取技术改造和价格的双重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费。

同时,理论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会增加能源的消费,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也会得到优化和调整,而合理、均衡的经济结构会减少能源的消耗,因而能源并不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经验数据也支撑了上述理论分析,通过建立经济和能源消费弹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能源消费量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经济增长可以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但能源消费的增长将随着经济对能源资源依赖的逐渐饱和而下降。短期能源弹性系数要大于长期弹性系数就很好说明了这一点。因而要关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将经济结构和能源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纳入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经济关系

浅谈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发展的关系

学号:1241102067 系别: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专业:12热工班 姓名:周俊

内容摘要

以前看来,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是新能源的死神。然而,当新能源大规模地

融入了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后,现在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划时

代意义上的转变。现在,新能源已经不是我们未来的一种选择,而是发展速度多

快,以及我们能走多远的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传统能源、能源经济

正文

一、历史上油价波动对于新能源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石油价格的变动,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东的油田刚刚开始被大规模开发时,没有人想用什么新能

源代替石油的事情。到了七十年代,石油价格暴涨,美国和欧洲私有企业和政府

为新能源的研发提供的资金猛增了十倍,并在1980年达到高峰。然而,当油价

从1985年暴跌后,政府在1985年又取消了其中大部分补贴,从八十年代后期一

直到21世纪10年代早期,当全世界的石油消费都在低价制度下增长时,新能源

得到的资金一直少得可怜。但从2005年开始,石油价格上涨,新能源又获得了

政府和企业的青睐,随着2008年石油价格上升到147美元一桶,政府对于光伏、

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也达到了高峰。2014年中以来,国际油价一路猛跌。

目前价格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0美元被腰斩,跌到了42美元区间。那么,这次油

价的暴跌会不会造成重创呢?

二、新能源的地位今非昔比

历史的经验的必须借鉴。但历史不会机械地被重复。现在的新能源,已经与

上个世纪末期的新能源不可同日而语。在2005年以前,新能源停留在研发和试

验阶段,在世界上的真正发电的装机容量几乎为零。但在2014年,全球光伏装

机容量已经达到180W,风力发电装机已经达到370GW,仅风力和光伏两种新能源

形式的总装机容量就达到550GW,也就是5.5亿千瓦,已经接近全球发电总装机

容量的10%,并且各自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更重要的是,现在风力和光伏

发电的成本都已经大幅下降,虽然比煤炭发电的成本高,但已经达到石油和天然

气发电的价格。虽然光伏发电还需要政府补贴的“哺乳”而不能“断奶”,但补

贴的幅度已经大大下降。德国2005年对光伏的补贴每度电是0.57欧元,现在已

经降低到0.13欧元。中国2008年首次对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定价时,价格

是4元/度,而现在,已经降低到0.85~1.15元/度,也就是说,与火力发电的上

网电价(0.4元/度)相比,补贴的额度从3.6元/度,下降到了0.5元/度左右,

而对于那些偏远和电力不足的地区,光伏发电甚至比火力发电的成本更低。在世

界的很多地方,新能源已经进入了主流。

政策“东风”频吹使中国风电产业走出了阴霾,迎来产业发展“第二春”上

共5页 第1页

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能源局已经统计完毕“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预计可以达到3400万千瓦左右。去年12月25日,国家能源局曾下发《关于报送“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天津、山东、河南、上海等省上报当地风电年度建设规模。按照工作计划,今年上半年能源局将下达“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 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经下发四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历次项目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883万千瓦、2528万千瓦、2872万千瓦和2760万千瓦,总核准量已超过1亿千瓦。因此,从装机容量来看,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规模也是“十二五”期间五批核准计划中最大的一批。据上证报记者了解,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中除包括常规风电场项目外,还有分布式风电和分布式风电供热项目等。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二五”风电项目计划超出市场预期,也显示出国家支持风电发展的力度。一位风电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国家一直鼓励发展风电产业,希望风电发展的“步子”能够再大一点。预计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近期就会发布。 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底,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达到10004万千瓦,继续稳居我国第三大发电类型和世界风电装机首位。全国31个省份均有并网风电场,其中内蒙古、甘肃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25万千瓦和1053万千瓦,河北、新疆、山东和辽宁超过500万千瓦。另外,“十三五”期间风电发展目标也计划做出调整。此前,发改委联合其他机构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满足5%的电力需求。

不过,风电行业内部人士介绍说,为了能使风电产业发展得再快一些,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计划将“十三五”最低目标从2亿千瓦调整到2.5亿千瓦,目前来看这是产业环境足以能够支撑的。自去年开始,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逐步向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全国新增风电设备吊装容量2335万千瓦,同比增长45%。近期多家风机、叶片等风电设备上市公司也相继披露2014年年报,业绩均出现明显增长。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弃风率持续下降,2015年我国风电行业迎来新一轮装机热潮,风电设备行业盈利也出现强势复苏。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能源局此前要求,为提高核准计划严肃性,列入核准计划的项目当年内必须核准建设。过去已经纳入核准计划的项目,未在规定期限完成核准的,将取消核准资格。今后,核准计划完成情况将作为安排下一年度建设规模的重要参考. 在二十世纪,新能源只不过是科学家的小圈子游戏,是一些富豪的噱头,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新能源数量的飞速上升和价格的飞速下降,使得新能源在全球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已经大不相同。

三、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

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迫,而被各国政府重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在2014年的APEC会上,由最高领导人签署的唯一一份文件就是《中美关于气候变化的合作备忘录》。而在2005年以前,没有人真正相信化石能源伴随的污染,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中国的雾霾已经到了危机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的程度。而无论是石油,煤炭还是天然气,对于大气的碳排放和粉尘排放造成的污染都不可避免,虽然可以设法降低,但无法根本降低。

共5页 第2页

解决气候变化和粉尘污染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用新的清洁能源来取代或者大面积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这是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的内在动力。在2000年,没有人认识到弥漫在北京的大雾可能会致命。但现在,绝大多数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已经认识到了雾霾的危害。人们的生存意识会压倒任何经济和政治的考量,使得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而新能源成本的不断下降,则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行性。

四、石油价格终究还会上升

石油的储量虽然一直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毫无争议的,那就是,储量是有限的,而且越来越少。而开采难度,也必然会越来越大,这会导致石油开采成本的上升。虽然页岩油气的产生一度让人们以为能够把成本降下来,但现在看来,页岩油近70美元/桶的开采成本,虽然与中国的石油开采成本类似,但比中东等OPEC国家的成本高得多,而那些储量,也并非新东西,只不过过去被列入了“不宜开采”,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变为“可以开采”而已。随着石油的储量越来越少,随着成本越来越高,石油价格终究会持续上升。虽然石油的价格不仅仅受成本影响,还会受到需求、政治的影响,但开采成本是石油价格的底限。即便是石油价格跌到40美元的今天,也没有人会认为石油将永远保持这个价格而不上升。重要的是,现在各国对于石油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基本上有着清醒的认识,不会像股市上的投资者那样对油价大惊小怪。政府的决策者认识到,为了应对未来的油价上涨,新能源的开发是必须要进行的。这不仅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还是增强国家能源独立地位和应对地缘政治斗争的手段。而且,政府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环境安全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眼前的非常危急的事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子孙后代。因此,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利用本次油价下跌的时机,提高消费税,将消费税用来对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进行补贴。中国政府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对于石油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现在不仅仅是有少数新能源领域的精英和政府决策者的认识,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能源生产者和能源消费者所认识。这构成了新能源的应用基础。

多种迹象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原油产量仍将继续增长,而全球经济低迷将导致原油需求不会很快上升,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加上美元走强、库存能力提高延长了供应过剩局面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尽管地缘政治等支撑油价的因素仍然存在,但一定时期内缺乏刺激油价上涨的有力动因,油价下行的基本压力仍将保持。因此,国际油价在2015年或将延续低位运行态势,企稳回升仍需时日。在这种情况下,近期国际机构纷纷连续下调国际油价未来预期,认为油价将维持相对低位运行1-2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今年1月再次下调了2015年油价预期,将布伦特从去年底预测的每桶68美元下调至58美元,将WTI从每桶63美元下调至55美元。除了EIA,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莱、美银美林等投行也相继下调了油价预期。伴随着国际油价下跌,石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后石油时代已经来临。在日益提倡低碳环保和能源效率的国际舆论氛围下,国际油价虽然仍具有周期性的涨跌,但很难重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位。面对油价下跌,欧佩克、美国、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大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国际原油市场的主导力量,其能源战略、政策的调整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不容忽视。 油价下跌并不符合欧佩克国家的利益,但此轮油价下跌中,沙特、科威特等国均

共5页 第3页

表示能够接受油价下跌,与其他成员态度出现分化。此次沙特等重要成员国态度的转变,意味着欧佩克通过调节产量控制油价的手段开始失效,以沙特为代表的部分欧佩克国家已逐步放弃了过去以支撑油价为目标的石油政策,将巩固并争取市场份额作为其更为关注的石油战略选择。中东产油成本较低,在相当长时间内承受油价下跌的能力较强,具备通过价格优势保卫自身石油出口市场的能力。根据Rystad能源和摩根士丹利的估计,中东陆地石油的开采成本仅为每桶27美元,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而北美页岩油由于使用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压破裂技术,开采成本则高达每桶65美元。同时沙特债务水平较低,拥有近8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也为其进行价格战提供了一定政策空间。近年来,得益于页岩油开采技术的进步,美国石油业迅速扩张,然而这波石油产量增长还从未经受过油价持续下滑的考验。沙特去年11月和今年1月连续下调出口至美国的原油价格,更增大了美国能源生产商所面临的压力。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考虑,油价低迷可能抑制新增投资和油田续产,导致美页岩油产量增速下滑。页岩油气开采成本高于传统陆地油井,且产量下降速度更快、恢复率更低。虽然美国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油井之间的页岩油开采成本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在当前油价形势下,一些高成本的页岩油井将丧失经济开采价值。而且,页岩油井在3年内的递减率为60%-91%,远高于普通油井5%的平均递减率。据报道,去年12月至今,美国已有超过40家石油公司削减了2015年的支出计划,这是过去六年来美国原油产量增长首次出现放缓迹象,说明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已对美国页岩油开采产生影响。持续低油价将挤压许多中小型能源公司的利润空间,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或背负巨额债务的公司。中小型能源公司是推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实现的主体,在2008-2013年期间,美国大量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趁页岩油气繁荣之机投入巨资,屯下大量区块,形成高额债务,导致这些年来一直处于现金流赤字的状态。因此,在成本较高地区拥有油井的公司或者债务水平较高的公司更可能率先减少投产。由此,在产量增速下滑和国内反对势力的双重压力下,美页岩油出口禁令虽已松动,但全面解禁之路可能并不顺利,甚至会经历反复。同时,美国或将抬高页岩油气市场的准入门槛,利用这一时机,淘汰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和油区,在页岩油气领域掀起新一轮股权和资产重组。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欧美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俄罗斯经济明显受到不利影响,油价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甚至陷入停滞的风险。亚太一直是油气资源国竞争尤为激烈的消费市场,油价下跌更好比一针促进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的“加速剂”。俄罗斯能源部在“2035年前能源战略”中明确指出,加速进入亚太市场是能源战略的首要任务。俄罗斯迫切希望与能源紧缺的中国等亚太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扩大对亚太油气出口,减轻对欧洲的过度依赖。

五、新能源将步入主流

人们常说股市是产业的睛雨表。随着石油价格的暴跌,全球光伏上市公司的股价一度都遭遇暴跌。这也使得不少股票投资者对光伏产生了恐慌。其实,美国的光伏股这波大跌是由于之前积累了太多上涨动能,现在需要释放一些卖方力量。这一方面是投资者延续过去油价和新能源的惯性,另一方面,源自多空博弈的角色转换影响。在中国,70%以上的电力是由煤炭提供的,由石油提供的电力不到

共5页 第4页

15%(美国是70%),中国的石油主要用于交通领域,因此,和光伏发电的重叠不大。因此,A股光伏股价就没有受到油价太大的影响。以前,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是新能源的死神。然而,当新能源大规模地融入了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后,现在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划时代意义上的转变。现在,新能源已经不是我们未来的一种选择,而是发展速度多快,以及我们能走多远的问题。因此,石油价格暴跌,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停顿或长期受阻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文献

1、王革华 《新能源概论》

2、苏亚新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论》

3、李传统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

4、迈克尔·埃克诺米迪斯 《石油的色彩》 5、钱伯章 《后石油时代的必然选择》

6、李俊峰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的再思考》

7、李俊军 《开发未来能源的思考》

8、王鹏 《论中国能源的节能利用和新型能源的开发》

9、江泽民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10、华泽澎 《能源经济学》

(共5459字) 2015年4月24日

共5页 第5页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资源的关系

  摘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资源的关系。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恶化、资源衰竭等问题造成的影响相对以往有所弱化,但鉴于环境污染程度已经超过环境承载力,我国能源、资源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脱钩理论 经济发展 能源 环境 资源  一、脱钩理论  近年来,脱钩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中。脱钩理论认为,当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即其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压力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则称脱钩关系;反之则称耦合关系。脱钩理论中有完全脱钩和相对脱钩两种状态。完全脱钩是指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正指标保持稳定或者增长;相对脱钩是指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破环指标都有变化,只是环境破坏的指标变化比率低于经济发展的指标变化比率。一般来说,绝对脱钩状态相对较少,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生产效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De Bruyn 2002)。  OECD在《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脱钩关系的指标》报告中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发现OECD各成员国已经普遍处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脱钩状态,更有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完全脱钩。  UNEP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时,也采用了脱钩理论。在UNEP体系中,脱钩理论分为资源脱钩和影响脱钩两种模式。其中资源脱钩指的是减少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量,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不降低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能源使用量的减少。影响脱钩指的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一)分析思路  本文拟采用脱钩理论分别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污染、资源之间相互的影响关系。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之间的发展趋势。其次,由公式■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的脱钩系数。最后,通过脱钩系数的值及其发展趋势,简要得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况。当DIt≥1时,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耦合关系。在完全耦合阶段,脱钩系数越高,表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越高,对环境的破坏越大。当0<DIt<1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构成了相对脱钩关系,代表相对高效的资源使用效率,或者相对低的环境破坏程度。当DIt≤0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幅小于0,构成了绝对脱钩关系,代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费或污染物的排放随之减少。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中,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年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消耗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1)》。  1999—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由1999年的89677.1亿元人民币增长为2010年的401202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3.5倍;能源消耗总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的速度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增幅为135%。  由公式■,得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总消耗的脱钩系数,见图1。  由图1可见,2000—2010年间,除2003年外,我国GDP与能源消耗脱钩系数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其发展趋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3年,这一阶段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逐年上升。2000—2003年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从0.33上升到1.19,2003年DI>1,GDP与能耗形成了耦合关系。2003—2008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3年的1.19下降到2008年的0.21。2008年后,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震荡趋势,但均低于1。  纵观10年间的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构成相对脱钩关系,表明在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使用效率有一定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耗总量脱钩系数大于1,与当年沿海地带新建扩建钢铁项目有较大关系。  (三)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中,经济发展指标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环境指标分别采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二氧化硫是检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大气中,二氧化硫会氧化而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是环境酸化的重要前驱物。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在0.5ppm以上对人体已有潜在影响;在1—3ppm时多数人开始感到刺激;在400—500ppm时人会出现溃疡和肺水肿直至窒息死亡。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烟尘有协同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0.21ppm,烟尘浓度大于0.3mg/1L,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2002—2010年,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尤其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可喜趋势。尽管二氧化硫排放量略高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但其发展趋势与化学需氧量基本一致。另外,在此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逐渐上升,“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  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脱钩系数看,2003—2006年间其数值在0—1之间,两者呈相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空气质量的负效应相对较小。2007—20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脱钩系数小于零,两者呈绝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化学含氧量排放量的脱钩系数看,2003—2005年,其数值逐渐增大,但仍在0—1之间,两者呈相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水质量的负效应相对较小。2007—20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脱钩系数小于零,两者呈绝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水资源几乎没有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述两个脱钩系数均较2009年有所增长,表明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2009年有少许增加。

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摘 要】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它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是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政策建议

0.引言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而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然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能源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的能源供应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求,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因而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便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在不断增加,但能源消费依然以油品、煤炭为主。一次能源以及终端能源消耗量增加较明显,消费结构急需优化。本文借鉴国内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成果,结合山东省,研究提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针对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能源短缺、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我们应当重新认识人类的消费行为,重新思考人类消费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对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帮助减小能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认识和了解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能源结构的不断改善与调整,加强能源基础设备的建设、调整能源结构规划, 提出更多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有效措施。分析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构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推广应用清洁煤和天然气为重点、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导向、走能源供应和能源产品多元化的道路。不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而且有力的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大气环境方面作用突出,能为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国内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在循环经济体系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不断增加,发展速度也很快,能源产量大量增长,煤炭资源在2000年居世界第三,原油,天然气,电能,水能均大量增加,以及核电也从无到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生产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年的中国的煤炭进口总量达16478万吨,较上年增长30.9%,及费用合计169亿美元,同比增长60.1%。煤炭量依旧呈上升趋势。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4.75亿吨标准煤,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占到世界一

浅析我国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我国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能源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我国现阶段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能源;经济增长;发展策略

1.引言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能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而能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安全。随着能源的逐渐短缺,短时间内又无法找到足够的非常规能源来代替日益枯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能源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纵观当代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也是能源最丰富的地区,如中东地区。而且最近几次大的战争如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其背后的本质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

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消费的支撑,能源的发展也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能源和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能源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深刻影响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扩大。能源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处理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利用状况千差万别。处理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落实能源战略和政策,关系着我国整体能源战略落实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实现。

2.我国能源的基本概况

2.1能源的界定及分类

所谓能源,就是指在自然界中为人类提供能量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源。

按照生产过程划分,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类:一次能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被直接使用的能源资源,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次能源有煤炭、

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水能等,另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也属于一次能源范畴。根据能源资源的可否再生性,一次能源又可以划分为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以及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次能源是指通过对一次能源进行转化和再加工产生的能源,包括电力、煤气、蒸汽以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2.2能源的重要性

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会越来越大。

工业革命以后以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为其提供动力支持,能源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拥有充足的能源供给以及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其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常密切和重要的关系。能源为经济增长提供必需的动力,经济的增长又提高了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丰富了能源消费结构。此外,在人类社会大规模利用能源资源并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环境问题又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严重阻碍,所以能源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2.3基本概况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其中蕴藏着大量能源。我国是一个能源总量大国,更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我国能源有如下基本概况。

2.3.1能源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2012年能源生产总量为361732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生产总量占76.5%,仍居主导地位,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与2011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天然气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

附图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构成情况。

图2-1 1978-2012年我国能源构成情况

2.3.2能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却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分布与消赞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此,大规模、远距离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并使能源输送环节中的建设投资增大,能源输送损失增多。

2.3.3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能源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结构。但这这种能源结构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属“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这种能源结构加上煤炭分布的不合理性给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真正满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严重,农村能源短缺、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也是我国能源的基本现状。

3.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一直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图 3-1 显示了 1978 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态势。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图3-1 1978-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情况

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①1978-1994 年,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复苏强力带动了能源消费稳步上升;②1995-2001 年,能源消费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小幅下降;③2001 年之后,中国加入 WTO,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全局中。 3.1.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费存在的结构问题十分突出,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为主,洁净能源供给和需求不足。

图3-2 1978-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情况

图3-3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 2010》 ;其中亚太地区不含中国

从图3-2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导,煤和石油两种化石能源占据了能源构成的90%左右,而水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少之又少,这说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石油仍然会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能源,能源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力度需要大力加强。

从图3-3可以看出,与世界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过度依赖着化石燃料能源,这必然将严重影响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1.3能源消费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于技术原因,中国的煤炭消费方式多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还是要经济为代价来治理。杨文培等人预测了我国未来二十年的煤炭消费增长及其可能带来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如表3-1.

表3-1我国煤炭消费、煤炭燃烧、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亿吨)

由表3-1可知,未来我国煤炭消费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绝大部分的煤炭仍是用作一次燃烧能源,随之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在未来二十年中急速增长。

3.2我国经济增长现状

3.2.1总体经济增长势头迅猛,近期增长率平稳下降

2012 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 51.89 万亿元人民币,比2011 年同比增长 9.68%。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阴霾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高水平的稳定增长,无疑是世界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图3-4 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如图3-4,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两年的经济调整期,中国经济在 1991 年开始回升,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仅1991-199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就高达了9.88%。“九五”期间,受到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势头逐渐放缓,五年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 1.62 个百分点。但自从 1991 年以来,我国 GDP 始终保持年均8%以上的高增长率,2000 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都呈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率更是一度高达 9%以上。即便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依然完成了“保8”的增长目标。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 3.2.2以重工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重工业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在 2000年以前,我国轻、重工业的比重不相上下,基本持平。重工业比重最高时期也不过是徘徊在 52%至 54%之间。但是,2000 年后,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一马当先,远远超过轻工业。到 2005 年,重工业所占比重已经飞速上升至 69%。近年来,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迅猛增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第一、三产业。如图3-5.

图3-5 1978-2012年我国三种产业增长情况

3.2.3地区经济总量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从整体上看,我国各地经济均发展迅速,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和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和经济落后的省市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省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3.3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

从整体上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均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能源与经济息息相关。 3.3.1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呈同向发展

图 3-6显示了我国能源消费与 国内生产总值 在 1978-2012 年间绝对量的增长趋势以及增长率变化趋势。

图3-5 1978-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由图可以看出,两变量的发展均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式特点:1978-1995 年能源消费与 GDP 均稳步上升;1995-2001 年 GDP 增长态势趋缓,能源消费量稳定持平;2001 年以后,能源消费和 GDP又双双回复高速增长态势。这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

3.3.2能源结构及经济效率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

能源经济效率也称能源强度,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或实物量、服务量)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中的要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核风能四类,我国能源结构构成以煤炭为主导石油次之,两者占据了接近90%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加快能源利用技术创新,使能源经济效率不断提高,2010 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1.03 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0.05 个百分点。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从 2000 年的69.04%,提高到 2010 年的 72.86%。其中,发电和电站供热 2000 年为37.36%,2010 年为 42.43%,能源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据世界银行数据,目前,中国单位 GDP 能耗约是美国 4 倍、日本的7倍、韩国的2倍、印度的1.8倍。同时,单位 GDP 电耗,也与世界水平和一些国家存在差距。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以煤炭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结构状况。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和煤发电所占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石油、天然气等非煤能源所占比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结构将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并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紧缺,需求大于供给,等等,这些弊端都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

求,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压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将导致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枯竭,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存在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3.3.3能源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首先,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我国工业化真正起步的时间还不长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诸多方面的明显的不平衡。这种能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地理错位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北煤南运”、“西煤东送”、“西电东输” 等工程大大加重了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担子。

其次,能源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工业主要集中在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而国家的工业布局却有进一步向缺乏资源的东部地区倾斜的趋势,这种经济资源的配置就意味着东部地区对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加深,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再次,能源供给的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电荒!煤荒!油荒,这些令人焦灼的词汇近年来频频见诸于报纸文章中,而各省市纷纷拉闸限电给居民和企业带来的种种不便,更使国人深刻感受到了我国能源短缺的紧迫,正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指出,“中国经济虽然己经上升为世界经济,但是很快就会受到资源边界的束缚,资源短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最后,能源消费的不合理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种以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模式从根本上是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造成我国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浪费大量能源,生产成本增高。而且能源效率低下造成能源供给紧张,直接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4.我国未来能源与的发展策略

中国能源政策,首先应立足于中国的能源基础,立足于我国资源的禀赋特征、地区分布和能源工业发展规律, 考虑到我国国情与自身特点 ,结合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4.1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还很高,与发达国家有很

大差距,为了使有限的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必须优化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坚决杜绝浪费能源的情况。改进机器设备性能,改良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规划,合理计划,调度分配适当,健全管理制度。节能减排,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能源,还能减少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为经济的发展减轻负担。

4.2促进能源开发

按照“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积极开发油气,重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思路”发展能源工业,是根据中国国情和能源工业自身发展规律确定的方针。继续以煤炭作为首位能源,加强全国性煤炭基地的建设,彻底整顿地方煤矿和小煤矿,规范煤炭资源的开发秩序,大力提高整个煤炭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资源采收率,适应市场变化与用户需要,合理安排各种优质煤炭的生产与供应。

石油工业发展,要积极奉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快增储量,稳步增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满足国内需求”的战略指导思想;陆上石油工业要坚持“稳住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扩大开放”的方针;通过能源赋存和生产力布局分析,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能源。

要加快水电开发与核电建设进程,力争再用3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将全国经济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基本上开发完毕,在能源贫乏而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更多的核电站,保证能源供应。

4.3改善能源消费

在能源消费中,实施能源节约措施,遵循国家“以广义节能为基础,以工业节能和石油节约为重点,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的战略方针我国能源的供应紧张如同能源发展方针的约束那样,要开发与节能并重,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第二产业内的不合理结构和实现第三产业的以生活服务业为主向生产服务业为主转化,可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从战略上采取措施,尽快提高我国能源效率。

5.展望

现代化的经济依赖于巨大的能源消费,它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一种经济。但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迅速的接近枯竭,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能源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并演变成敏感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同时更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耗大为增加,一次性能源的

世界经济概论——《浅析我国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侯涛 1107140128

产能与供需缺口扩大,在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就必须突破能源瓶颈问题,开创一条适合中国自身的能源需求发展道路,以适应世界发展的新潮流。

附:除注明处外,本文所有图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图表为作者本人制作。

6.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公司战略规划部.中国能源五十年7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王鹏.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江苏大学.2008

【3】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

【4】白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中国石油大学.2011

【5】曾胜.刘朝明.涂瑞.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都. 610063. 2009

【6】王爱兰. 我国能源结构与能源经济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对策.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7】王兆生.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辽宁大学.2012

【8】王鹏.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江苏大学.2008

【9】刘慧媛. 能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