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改变世界
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 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
在科技创新的动力之下,预计未来5年,长株潭将成为世界领先、最具产业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城市群。图为穿行在长株潭城际铁路上的列车。 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 邓艳红)昨日,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株洲开幕。副省长何报翔,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长沙市副市长李晓宏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论坛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南省分会、长沙市人民政府、株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全球各地的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重量级嘉宾,聚焦轨道交通产业智能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及投融资等热点议题,密集发布内容丰富的主旨报告,共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在24日举行完开幕式和主体论坛后,嘉宾转场长沙,参加25日至27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和相关论坛会议。
当前,国家正在全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发展,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正迎来重大机遇。轨道交通产业作为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承载着重要使命,备受各方期待。在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蓝图上,湖南无疑是这幅蓝图中的“心脏”。
本届峰会还邀请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要、驻华使节、行业商(协)会、相关企业及代表团参加。
世界地铁知识 新加坡轨道交通概况
2009-05-31 来源: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一、概述
(一)新加坡基本概况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为704平方公里,人口448.4万人,其中本地居民360.9万人,平均人口密度6369人/平方公里(国家统计局,2006年),其中华人占76%,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8%,其他人种占2%。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二)陆路交通管理结构简述
1995年9月,政府成立陆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以下简称“陆交局”),隶属于交通部,主要负责陆路交通(道路与轨道交通)的规划、发展、实施和管理职能,其中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票价由专门的公交交通委员会(Public Transport Committee)负责批准,委员会业务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但其14名成员由交通部任命。
新加坡公共交通目前由两家公司运营,即新加坡地铁公司和新捷运营公司。两家运营公司通过联合成立的企业Transitlink,负责票价整合、提供公交信息,并报送陆交局和交通委员会批准。票务的清分和票卡发行则有陆交局下属的EZ-link公司负责。
二、轨道交通网络概况
(一)网络总体情况
新加坡轨道交通最早开通于1987年11月,即现南北线的杨厝港站~大巴窑站,是东南亚地区继菲律宾马尼拉市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网络目前共由3条地铁和3条轻轨线组成,线路全长约138公里,共设109座车站。其中地铁线路总长109.4公里、66座车站(含2座预留站);轻轨线路总长28.8公里、43座车站(其中31座投入运营)。见图1。
(1)南北线(红色):裕廊东~滨海湾,线路全长约44公里,27座车站(含2座预留),其中高架站17座(2座预留),地面站1座,地下站9座。
(2)东西线(绿色):文利~巴西立(樟宜机场),线路全长45.4公里,29座车站,其中高架站21座,地下站8座。
(3)东北线(紫色):港湾~榜鹅,线路全长20公里,15座车站,均为地下站。
(4)武吉班让轻轨线:线路起终点为南北线蔡厝港站。线路全长7.8公里,全线高架,共设14座车站,平均站距约400m。1999年12月6日开通。
(5)盛港轻轨线:分东西环线,起终点均为东北线盛港站。线路全长10.7公里,全线高架,共设14座车站。2003年1月18日开通(部分车站未投入运营)。
(6)榜鹅轻轨线:分东西环线,起终点均为东北线榜鹅站。线路全长10.3公里,全线高架,共设15座车站。2005年1月29日开通(部分车站未投入运营)。
新加坡地铁公司运营东西线、南北线及武吉班让轻轨线,新捷运公司运营东北线、盛港和榜鹅轻轨线。这两家公司也同时运营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因此可以确保公交服务可得到较充分的整合。地铁与轻轨的运营时间通常从早上5:30 左右开始,凌晨1点左右结束,运营间隔高峰最小为3分钟,低峰时分一般为5~7分钟,遇节假日运营时间适当延长。
2005年地铁平均每天乘客量达到133.8万人次,轻轨71万人次,巴士278.5万人,出租车99.1万人。尽管轨道交通运量与公交巴士相比较为逊色,但与轨道交通1995年的760万人次比较增长了76%,而同期公交巴士却有8.1%的下降。随着新加坡将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基本目标的确立、建设速度的加快,同时新线建成后公交线路的相应缩减或调整,预计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
(二) 建设历程
尽管修建地铁的设想早在1967年由城市规划部门提出,但直到1992年政府才宣布需要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当时争论的焦点是否建设单一的巴士公交系统,最终国会认为单一巴士公交系统将占用更多道路,对于一个土地有限的国家是不合适,因此投资50亿新币建设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公用工程投资项目——轨道交通。项目于1983年10月22日在大巴窑南面的珊路(shan Road)开工建设,工程分期建设。由于南北线穿越城市中心区域,客流需求高而率先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公司(简称MRTC)后来易名为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于1983年10月14日成立,担当临时建设管理职能。
1987年11月7日南北线一期工程杨厝港~大巴窑开通,线路全长6公里,包括5个高架车站,此后历经分段开通直至1996年2月10日义顺~蔡厝港建成,才完成了网络环线建设。2002年2月樟宜机场站开通,宣告东西、南北线全线贯通。2003年1月,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东北线建成。
为使居民能直接从住处方便地抵达地铁车站,1999年12月6日新加坡建设的第一条轻轨——武吉班让轻轨线开通,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线,随后2003年1月相同制式的盛港轻轨线路也正式开通运营。
(三) 车站服务设施
新加坡地铁线路除南北线碧山站为地面站外,其余所有车站均为高架或地下站。大部分地下站埋深较深,主要考虑兼作防空避难所。
地下车站和区间均可满足无线通话需求,站内设置空调。每座车站至少设有4台自动售票机、1个乘客服务中心和乘客广播系统。所有车站均配有免费厕所和付费电话,限于条件也有一些厕所建在地面。一些较大车站还设计了一些便民设施,如零售店、超市、便利店、自动取款机和自动售货机等等,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东西及南北线等一些较早建设的车站,最初没有无障碍设施,如垂直电梯、坡道、盲道、可通行轮椅的检票口以及厕所内残疾人设施等。作为轨道交通无障碍实施计划的一部分,目前这些设施正日益得到解决,截至2007年2月27日,除波那维斯达站外其余所有的63个地铁车站均完成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四) 票务系统
轨道交通在1987 年第一次投入运营时,采用塑质磁条卡,票价为0.5元~1.10元,无论是单程票还是储值票,成人票每档增加0.1元。当时也发行优惠票: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永久居民,在非高峰时期采用单一票价0.5元;1.2m以下的儿童、小学生、中学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分时段采用统一优惠票价0.3元。
易卡通(EZ-link Card)是基于索尼公司Felica智能卡技术的一种非接触式卡。这种卡在新加坡可用于购物或消费时付款,但主要用于交通付费。该技术2002年采用后,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尽管有多收车资的情况,但总体上可有效减少了逃票现象。票价成人票从0.69—3.04元;老年票从0.64—0.70元;学生票从0.40—0.50元。使用易卡通相对于使用现金有一定优惠,且在换乘时也可享受优惠政策。
2002年始每个车站都设置了新式自动售票机,乘客可充值或购买单程票。单程票的费用在其他票种价格的1~2倍之间,此外每张单程票收取1元押金,在车票购买后30天内返还时可收回押金,也可投入慈善捐助箱,这种做法目的是有助于车票回收。优惠票主要群体是儿童、学生、老年人和军人。
学生票附有个人照片和身份证号,免费制作。为便于识别票卡是否遗失,每张卡都赋予了一个唯一的卡号。
(五) 车辆
目前东西线和南北线共有3种车型,为750V三轨受电方式。列车为6节编组,采用列车自动控制技术(ATO)。
新加坡地铁车辆大部分是由日本川崎重工在1986~1989年间联合其他3家日本公司提供的C151型车,共396辆。截至2006年这些车辆仍在运营,目前一项投资1427亿元的车辆升级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并计划于2008年完成。
1994年兀兰延伸线开通时,新加坡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进了114辆C651型车辆补充到既有线运营中。
1998年~2001年间新加坡引进了日本三菱重工与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联合提供的126辆C751B型车。
随着2003年东北线的开通,150辆法国阿尔斯通车辆投入运营,为全自动驾驶的1500V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车辆,且第一次在车厢内安装了闭路电视。随着地铁环线的即将开通,陆路交通管理局将向阿尔斯通公司再续订120辆车。
(六) 车辆段/停车场
轨道交通现有5处段场:碧山为南北线和东西线的维修基地,可提供车辆大架修作业;樟宜为东西线停车场,乌鲁班丹为南北线停车车场;盛港车场是东北线和盛港、榜鹅轻轨合建的车场;武吉巴督为武吉班让轻轨线停车场。为减少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盛港和武吉巴督都在车场顶部预留了发展空间。
(七) 车站建筑
轨道交通早期的车站很少关注建筑设计,重功能需求、轻建筑艺术。这种现象在南北线和东西线的建设早期较为明显。此后车站建筑艺术才得以逐渐重视,如加冷~巴西立站的车站整体造型设计为椭圆型,裕廊东站设计为坡型屋面。
随着陆路交通管理局倡导的“艺术之旅”活动的展开,在新建的东北线上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主要是由新加坡当地的19名艺术家结合车站建筑进行创作,以此促进公众艺术鉴赏力。
此外东西线的博览站,紧靠10万平方米的新加坡博览中心,整个车站设计成一个巨大的无柱钛合金屋顶,呈椭圆形覆盖在站台上,车站一端配以一40m直径的不锈钢圆盘,部分重叠在椭圆形屋顶上,视觉效果上似悬浮于玻璃垂直电梯和主入口之上。
(八) 乘客安全
不论是运营公司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采用了多种途径确保乘客安全。车站和车厢内都设置了非常醒目的安全
宣传广告;站内不断播放安全注意事项;地下车站的防火安全严格执行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的标准;地下所有站台均安装了屏蔽门,有效防止了自杀事件和意外闯入轨道;高架站台沿站台边缘设置了醒目的黄色安全线;同时依据法律,对于那些不文明或危险性的行为如吸烟、吃东西或喝水、随意擅动安全设施、跳入轨道等行为可以进行罚款,甚至坐牢。
1980年~1990年发生了几起严重地铁事故,公众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当几起乘客从高架站台跌入轨道,被列车碾压身亡的事故发生后,市民建议在高架站台上也安装屏蔽门,但由于安装屏蔽门存在功能浪费、安装造价过高等问题没有被采纳。
(九)安保措施
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指与犯罪和恐怖袭击有关的事项,起初并没有引起过多重视,但随着2002年地铁义顺站阴谋爆炸案和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列车爆炸案的发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运营公司开始雇佣私人公司的非武装人员在站台上巡逻,随时检查乘客携身物品。
广播反复提醒乘客对可疑活动要报告,不要遗忘自己的随身物品。新加坡地铁运营公司的所有车站都安装了可录像的闭路电视,为了减少放置炸弹的风险,站台的垃圾桶和信箱也都被移到出口处。
2005年4月14日,新加坡警察部队宣布成立轨道交通公安分局,8月15日武装人员开始在地铁和轻轨车站公开巡逻,两人一组不定时在车站和列车上执行任务。他们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权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刻动用武力,甚至在危机时刻将对方击毙。2006年1月8日,来自22个政府部门2000人参加了代号为“北极星”大型反恐演练,模拟在多美歌、大巴窑、莱佛士坊和滨海湾发生炸弹和化学武器袭击,在历时3个小时的演练中13个车站关闭,3400多名乘客参加了演练。
(十)远景规划及在建工程
1、远景规划
1995年陆路交通管理局发表题为“打造世界级陆路交通系统”的交通白皮书,提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根据网络总体规划,在10~15年内将既有的轨道交通网延伸至160公里,规划至2030年建设一个总长约54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
2、在建工程
(1)地铁环线
地铁环线长约33.3公里,共分5期建设,是继东北线开通后的又一个重大轨道交通项目。环线最初计划于2007~2010年分阶段开通,但由于尼诰大道站附近的区间隧道在2004年4月20日发生坍塌事故,一期工程将延期至2010年开通。环线的开通分2个阶段,2010年底前开通多美歌~玛利亚山,2011年开通植物园站~港湾站。
(2)文礼延伸线
2004年12月29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建设文礼延伸线,工程从既有东西线文礼站向西延伸2个站,共3.81公里。延伸线全线高架,投资4360万元,工程于2006年3月11日开工,计划将于2009年建成。
(3)市中心线
2007年2月15日财政部宣布,当环线于2010年建成后,将着手投资120亿元的市中心线建设。工程分为3期:环线市中心延伸线、武吉知马线和东部区域线,拟分别于2013、2015和2018年开通。
市中心线线路全长约40公里,设33座车站,可使东西线和南北线与线路南边的滨海湾和中央商务区连接起来。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
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
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最现代化的地铁:美国旧金山地铁,运行时速高达128公里,为世界地铁速度之最。 最方便的地铁:莫斯科的地铁,营运时间长、发车频繁、行车迅速、坐车舒服、票价低廉、换车方便,堪称世界第一流。
最漂亮的地铁:法国巴黎的地铁,建筑设计十分精美,技术设备极为先进,被人们誉为“地下宫殿”。
最深的地铁:朝鲜平壤市的地铁,由于地质的原因,路线和车站都离地面七八十米深。 最便宜的地铁:莫斯科的地铁,花5卢布(约人民币1元多)可以来回坐。
最干净的地铁:新加坡的地铁,车厢宽敞漂亮,车票种类多样。
现在世界上有地铁的城市已有100多个,地铁线路长度达5200公里。按照年输送客流量来排名,世界上的十大地铁排名如下:
(1)莫斯科(俄罗斯):达26亿人次;
(2)东京(日本):25亿人次;
(3)纽约(美国):15亿人次;
(4)墨西哥城(墨西哥):15亿人次;
(5)巴黎(法国):12亿人次;
(6)大阪(日本):9.48亿人次;
(7)列宁格勒(前苏联):8.21亿人次;
(8)伦敦(英国):8.15亿人次;
(9)汉城(韩国):8.12亿人次;
(10)香港(中国):6.3亿人次。
世界主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世界主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 作者:MICROGERM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正文:东京东京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近2000公里,是世界大城市中最多的。运量也很大,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市郊铁路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为2分钟,最大编组为15节,每小时每方向运输能力多达10万人。近20多年,新建地铁近140公里,总里程达230公里。东京有7家私营铁路公司,分布在郊区,服务比国铁好,票价便宜。伦敦伦敦早已实现了客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目标。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其中167公里在地下。运行间隔为2~25分钟,郊区为10分钟,最大编组为8节。市郊铁路共有650公里,550个车站。市中心有15个终点站,线路呈放射状布置。有的线路直通距市中心40公里以上新城。巴黎巴黎的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轻轨铁路和市郊铁路。轨道交通承担巴黎公共交通70%的运量,市内和郊区汽车承担30%。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是内城公共交通的骨干,乘客徒步5分钟就可到达地铁站,列车最小运行间隔95秒。市郊铁路有16条线,长760公里。纽约纽约市公共交通占总交通量的53%,到内城的客运80%采用大容量交通工具,主要有地铁、市郊铁路和公共汽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所有的车站通宵服务。莫斯科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每天运营20个小时,高峤地列车间隔为75秒,时速41公里,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客运密度为每公里1400多万人,高于伦敦、纽约、巴黎。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大汇总(1):中国大陆篇
http://www.ditiezu.com/thread-355108-1-1.html
敬告:本帖所载各城市地铁路线图为本人以向(矢)量软体绘制,请勿任意使用於商业用途。
以城市轨道交通路线为准
因资料过於庞大,难免有疏漏之处,朋友们若发现有错误之处请理性讨论
并提供正确详细資料以利小弟修改,谢谢。
台港澳篇:http://www.ditiezu.com/thread-414068-1-1.html
韩朝篇:http://www.ditiezu.com/thread-375133-1-1.html
印度篇:http://www.ditiezu.com/thread-394304-1-2.html
东南亚篇:http://www.ditiezu.com/thread-404247-1-1.html
日本篇:http://www.ditiezu.com/thread-4123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