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品质量管理的具体流程?
成品不是很简单的啊,首先成品检验 合格的话入库 不合格的话该返工的返工,该报废的报废作好相关记录什么的 就可以了
二:如何管理好企业的产品质量
关于企业如何抓好产品的质量管理,谈的人够多了,但是,不少听起来头头是道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收到的效果却不佳,甚至很不理想。笔者前段由于工作需要,与公司质量管理部的负责人进行了一番深谈,此君是公司从一家跨国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挖过来的,从事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逾十年,曾经工作卓有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卷书,笔者于是萌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很多企业抓质量工作,为什么总抓不出成效?原因其实很简单:治标不治本。现实中,我们都知道抓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也确实下了较大的力气来抓,但是,十有八九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比如有的企业强调“以罚代管”,即在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对有关部门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希望通过杀一儆百,发挥威慑作用,避免以后再出事故。有的企业片面地认为,抓产品的质量只是制造部门的事情,产品出了质量事故,追究责任只能追究制造部门的人员。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偏颇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抓产品的质量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抓起,治标更要治本:
一、建立一把手质量负责制
质量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的战略问题。一家企业要长久生存下去,产品的质量可靠、有保证,是最基本的前提。西门子冰箱1997年进入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乏人问津,严重亏损,但是,凭借产品出色的质量,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接受。今天,在中国,西门子冰箱几乎是最贵的,并且代表最高端,其在一级市场的销量已经稳居行业前列,这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冰箱产品。因此,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尤其是产品公司的一把手,站到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这个意识,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很多企业很奇怪,天天喊抓质量工作,但是,一旦碰到产品的质量与降成本冲突,或者与交货限期冲突,却总采取牺牲产品的质量来保证降低成本、按时交货。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使公司的质量工作成了摆设,结果不了了之。也无形之中告诉员工,质量工作是围绕利润转的,为了有利可图,产品可以偷工减料,可以马虎作业,质量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企业的一把手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全体员工都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因为企业管理干部对待一项工作的态度,通常取决一把手对它的态度;同理,普通员工的态度,则取决于自己的领导对它的态度。如果企业的一把手对待质量工作只是口热心不热,动口不动手,那么,公司的员工就会心知肚明,敷衍塞责。所以,一个企业要抓好质量工作,必须把质量意识锲入到一把手以及整个经营班子的骨子里。产品出了质量问题,首先要处罚高层,从上往下追究责任,这样才可能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
产品质量没有抓不好的,关键是看企业舍得花多大力气、进行多大的投入。从经营的角度考虑,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来强调产品的质量,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坚持什么标准的问题。
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应该宜高不宜低,宜严不宜松,即企业的质量标准,应该高于国家、行业所规定的标准。因为企业的质量工作的开展,在标准定下来之后,必须经历多个层级传递,首先是高层,然后是质量主管部门,然后是采购、研发、制造等部门,再往下是生产车间、班组、生产线上的工人,按照传递效能递减的规律,如果最初的标准不高,在经历层层递减之后,最终达到的可能是一个很低的标准,而各种低标准重叠到一起,就会酿成质量事故。
目前,大多数先进企业都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的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四大部分,它是以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余下全文>>
三:对产品质量怎样控制?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产品质量,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和执行好产品的操作流程。要求领导和每位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质量管理当中,把质量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中。主要从进料检验、生产过程、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控制,从而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进料检验(IQC):对所有进厂的原材料及零配件做到全检、抽检、分批检验。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不良品区分开,同时作出明显的标示。根据实际情节轻重给供应商开异常通知单,要求作出应急措施和永久性的改善措施。监督和追踪具体落实情况,严格作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漏检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号召全体员工、车间主任一起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当中。每一道工序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要求操作员工做好一个产品首先进行自检,再由车间主任检验,然后由质检专员或巡检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品出现,不让一个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每个车间必须对待检品、合格品、不良品进行严格区分,防止相互混淆。车间的产品必须摆放整齐,保持干净、干燥。每个车间必须规范作业,严格做到不生产不鸡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
这个过程要从“人、设备、物料、方法”等方面去进行管理和实施,要求员工的技术、技能达到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不定时对员工进行指导、培训,传授新的技巧及操作方法,规范产品的生产工艺。计量部必须随时保证机器、仪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生产用物料的性能必须达到产品设计的要求。
我们可以参考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以日立公司为例:日立公司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其具体体现是“3N、4M、5S”的质量管理模式。
“3N”是指质量管理的原则为“不接受(No accepting)不合格产品、不制造(No manufacturing)不合格产品、不移交(No transferring)不合格产品”。其目的是控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确保经过每位员工之手加工的零部件达到100%的合格率,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日立要求每个操作者将“3N”原则铭记在心,以便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生产全过程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中。通过执行“3N”原则,日立希望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员工中牢固树立起“生产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产品”的市场新理念,形成人人注重质量、环环相扣保证质量的有效机制。
“4M”是指对“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4种质量管理要素的科学运用。即人——激发最大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设备——保持最高的开工率和使用率;材料——达到合理的投入产出;方法——应用最佳的手段与途径。其中,突出对人的管理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是“4M”的精髓。日立在中国的企业和日本日立在机器、材料、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人的素质。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一流产品,就必须着力在“人”字上下工夫,变“三个一样”为“四个一样”,使“4M”都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此,上海日立电器公司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建企方针。
“5S”是指进行文明生产的5个管理手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整理就是把要与不要的东西彻底分开,要的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不要的则坚决处理掉;整顿是指一经检查发现未作标志又未被处理的物品,现场管理干部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具夹等上的灰尘、污垢、碎屑、泥沙等脏物清洗抹拭干净;清洁是指在以上三个环节之后的日常性维持活动,在......余下全文>>
四:什么是质量和质量管理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ISO8402“质量术语”定义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主要有代表性的概念有
(一)朱兰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二)美国质量专家的质量定义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1]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菲根堡姆认为,产品或服务质量是指营销、设计、制造、维修中各种特性的综合体。
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QCC之父、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开发、设计、生产、提供最经济、最有用、买方满意地购买的优质产品。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认为,质量管理就是为最经济的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与商品性的产品,并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应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菲根堡姆认为,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生产出充分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而综合协调企业各部门活动,构成保证与改善质量的有效体系。
五:有关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文章
塑胶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顺利完成塑胶公司下达各项生产任务、经营目标、管理目标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规章制度包括塑胶生产制度、卫生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安全制度等。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本塑胶公司的各部门的每一个员工。 第二章行政办公制度 第四条:根据公司实际运作情况,定期召开塑胶生产计划、产品质量、人员培训会议。 第五条:公司每一位员工必须按公司要求参加会议。 第六条:卫生管理制度 1.塑胶生产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要求每日做好各自岗位的卫生清扫工作,保持清洁整齐。 2.各类塑胶原材料的堆放必须有各自直接使用者负责堆放整齐、安全、卫生、清洁。 3.每台塑胶设备由直接操作者负责保养、基本维修、清扫工作。 4.必须服从公司统一安排,做好公司环境卫生工作,保证厂容厂貌的整洁。 5.食堂卫生、饮食的清洁工作由食堂炊事人员直接负责,预防食物中毒。 第七条:工作期间,公司内严禁个人电话的使用。 第八条:塑胶公司的办公用品严禁使用与本公司无关的事宜。 第九条:塑胶生产场所严禁吸烟。 第十条:任何员工不能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十一条:不说任何不利于公司和有损公司形象的话。 第十二条:不做任何有害公司的事。 第十三条:工作期间,严禁串岗、离岗,出入厂物品人员必须填写出入厂证,同意核准方可进出。 第十四条:宿舍里严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休息,严禁打架斗殴、聚众赌博。 第十五条:必须按塑胶公司值日规定和要求清扫宿舍,保持其清洁卫生。 第三章考勤制度 第十六条:严格遵守公司时间,不准迟到、早退,发现迟到、早退,视时间长短作相应处罚。 第十七条:有事请假者,必须填写请假申请单,批准同意后休假,未办理请假手续者作旷工处理。 第十八条:任何请假以不影响塑胶公司生产为前提,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得到公司认可后方可休假,不可强行要假。 第十九条:公益事业活动等休假可享受工资待遇补贴。 第二十条:新招员工有试用期,试用期间不胜任工作而自行离开者,扣发当月工资,辞职者须提前一个月打辞职报告,同意后方可辞职,自行离职者扣发当月工资。 第四章安全塑胶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严格按照塑胶操作规程操作,任何岗位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后果者,责任自负。 第二十二条: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操作他人岗位,擅自操作他人岗位造成后果者,责任自负。 第二十三条:各自塑胶岗位操作人员有责任报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及时发现、排除。 第二十四条:如遇台风、洪水、自然灾害等紧急状况下,公司任何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服从公司的紧急调配,保卫公司的财产不受损失。 第五章员工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平等就业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 第二十八条:按公司规定休息和休假。 第二十九条:享受劳动安全、卫生和保护。 第三十条:请求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第六章员工的义务 第三十一条: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任务和各项生产指标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义务。 第三十三条:执行劳动规程,按规定操作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在塑胶工作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的义务。 第七章奖罚制度 第三十五条:按民主选举获“优秀职工”者公司予以嘉奖,奖金:300-500元。 第三十六条:违反塑胶公司规章制度的职工......余下全文>>
六:如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1、 加强人们的质量观念
产品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满足更多客户、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其提出的质量要求,像是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产品质量管理是通过设立质量目标和计划,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计划而进行一系列的质量计划、质量监控、质量保障和进行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活动来完成的。
限制产品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主要是没有强烈的质量观念。提升产品的质量,牵涉到产品建造的整个过程。并且急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产品制造者的思想观念,也就是人们的质量观念。提升人们质量观念是产品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观念表现出的是企业人员对于质量的认识和对质量问题的态度,也就影响着员工的质量态度和工作行为。缺少质量观念会让员工产生消极的质量态度和不恰当的质量行为,更为严重的还会制约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质量工作的进行。针对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说,在对产品质量要求方面不是尽善尽美,而是马马虎虎,特别是当产品质量和实际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都会把经济利益放到第一位,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产品质量的提升。
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观念,要一直坚持下去,从多方面的工作着手。从企业的高级领导人到一般的管理人员再到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整体企业中都要树立起“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把提升产品质量融合到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通过进行质量知识的培养和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注重人和产品质量的关系,让员工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并且融合到实际工作中去,还可以签订“质量责任书”进行质量方面的制约。在企业内部如果形成了“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这些好的作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形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文化,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2、 构建分段式的产品质量管理系统
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其中质量管理是最为主要的管理因素。我们一般都认为产品质量仅仅是指产品制造方面的质量问题,不太注重产品开发和产品使用方面的质量。这种认识是以偏概全,没有诠释产品质量的整体含义。实际上,从产品流通的角度来观察,产品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要进行分段式的建立。
(1)构建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产品质量是先前构建出来的,并不是最后检测出来的。产品开发的质量对于产品的实际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想象一下,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或是无章可循,当然也就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产品开发质量对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从产品的开发着手,进行质量方面的管理。
(2)创建产品制造的质量管理
产品的建造就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避免不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像是人员、方式、机器、材料、环境等等。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和处理。
检测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好坏的标准时:高产、优秀、低耗。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从人、物和财等方面进行满足,这是进行产品生产的前提因素。再者就是人、财、物和信息等各个生产要素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保持最佳的状态,争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证财务和信息的顺畅和明晰。在产品制造的过程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开发时候的产品要求。通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是优秀产品,不符合的就是劣质产品和废品。
(3)创建产品使用的质量管理
产品通过流通传递到消......余下全文>>
七:品质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保证进公司的原料附和公司的要求;以最低的成本(物质.时间.人力等),创造高效益;保证公司的产品附和客户的所有需求;
以下是品管人员职责说明书
一. 品质经理:
1.督导各部门提升产品质量,防止异常发生,达到公司的品质目标.
2.协调及推动各部门按ISO9000各要素运作.
3.召开各种品质会议,协调各部门处理品质异常问题.
4.审核相关部门呈交的品质文件.
5.对进料品质进行最终判定,并推动IQC、QE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辅导、稽核、评估、追踪改善等.
6.定期主持召开供应商评审会议及对供应商评估
7.督导QE主管及时处理生产品质异常问题和客户投诉的回复追踪,确保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8.督导产品可靠性测试和新产品试投产的品质改善及可靠性测试
9.对成品的品质进行最终判定,
10.协调IQC验货的各项工作.
11.督导并审核品质周报、月报表.
12.对下属进行考核、评定.
二、品质保证主管:
1.确认及更改公司之品质体系有效文件,维护公司品质体系有效运行.
2.根据公司程序文件指引指定切实可行的二、三级支持文件
5.定期制定内部评审及管理审查计划,推动各部门人员执行ISO9000之要素.
6.协调及督导各部门对品质体系中出现不符合项目的改善和追踪是否有效,并记录存档,汇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7.分配及安排外部评审之时间和评审前准备工作.
8.督导各部门正式文件之排版及校正,并进行统一编号的标准化管理.
9.督导内部文件之文件分发、回收、保存、更改作业.
10.协助品质经理相关的品质管理工作
11.对下属进行考核、评定
三、QE主管:
1.根据工程资料内部要求及时对产品的有关项目组织实验室测试
2.制订品质计划.
3.对各种材料及成品之检验标准书进行审核.
4.即时处理客户抱怨及退货,以确保客户满意.
5.主持每周品质会议,并推动全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共同提升品质.
6.统计、分析各品质会议,并推动全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共同提升品质.
7.统计、分析各阶段品质不良,并推动各部门改善,以达到目标.
8.针对材料不良辅导供应商分析、改善.
9.做好品质记录,以便追溯.
10.稽核评估供应商,并做好相应记录.
11.考核下属业绩.
四、IQC主管
遵照并执行公司的品质管理制度.并督导全体IQC人员确实执行;,尽最大能力完成任务.
2对IQC的总体事物进行规划,制定IQC内部之品质检验计划、目标,并督导完成.
3.工作的合理分配.合理分配IQC的日常事务至组长,并督促其完成.
4.培训计划的执行.制定IQC年度、季度、月份的培训计划,并对实验员的指导考核.
5.完成对检验标准书、作业指导书的制订工作.
6.品质鉴定与判定.针对IQC进料检验时的材料异常,相关标准作鉴定与判定,并签署意见.
7.对每日、每周、每月的品质检验表的审核.
8.对内与各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协调处理IQC日常事务,对外与各供应商主动沟通,了解供应商品质状况,并督促其进行品质改善.
9.每月协助品质经理定期召开三级供应商评审会议,督促供应商的品质改善。
10.对下属业绩考核
五、职员
1. IQC
中专含以上学历,年龄20—25周岁.熟悉IQC的工作流程,至少1年外企IQC工作经验.了解ISO9000质量体系.会使用卡尺,光普仪,投影机等量测仪器.会电脑基本操作.
2. 量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 压铸模产品和需外加工产品的品质重点及注意事项.
4. 不合格品的处理.
5. 相关表单的填写.
6. 其它.
2.SQC
......余下全文>>
八:质量管理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九:如何解决产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企业而言,要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讲必须提高产品质量。
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既是数量的基础,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试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一、当前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固然有不少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的。但更为普遍的则是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合乎实际而又有效的管理所造成的。
1、产品质量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节
由于许多人摆脱不了传统的用户适应产品的质量观念,出现了用户的需求由产品决定。也就是用户适应产品的怪现象。许多企业生产产品所定的质量档次,是按符合某些标准来决定的。造成有些产品生产出来质量符合企业要求,但市场用户不认可,使企业投入的成本不能转换为资金,企业也就没有经济收益。
2、外协件产品质量存在互不相配的问题
现代工业产品大都是由成千上万的零件组成,其生产是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产品外协零部件对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就会产生很大影响。可是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了解和重视这一点,只是用生产型的意识指导外协零件的供应,或是用高质量水准要求外协件,或是用价格低水准选配外协件。这两种途径选配外协件,都会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选用比自制件质量高的外协零件,虽然会给企业产品带来高水平质量,但其成本高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果选配比自制件质量低的外协件,又会降低整机的质量,给企业质量信誉带来危害,同样会影响市场占有额。这两种做法,都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自制件、成品组装存在着质量水平不稳定,起伏大的现象
在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物质生活需要也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的产品必须随着市场的需要而变化。否则该商品就没有市场,也不能给投资生产者带来经济收益。但目前相当多的企业,没有认识这一点,他们在自制件、成品组装件的产品质量管理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赶任务,赶数量。产品质量消耗指标不能保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以生产型观念来指导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经不起市场的长久检验,不能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得不到最大的效益。笔者认为,在自制件,成品组装件生产过程中,应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造出高质量产品,低成本产品,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许多企业还未能做到这一点,单纯生产型观念还未能摆脱。
4、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差
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素质等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的优劣。他们对保证产品质量优质起到决定性作用,对经济效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中,有一种极其错误的倾向,就是把一些年老体弱的和不符要求的人员,配给产品质量管理或质量检验机构。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把产品质量当儿戏,必须认真纠正,否则必将给质量工作,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二、提高产品质量是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通过提高质量打开市场,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企业增加销售额,获取更多利润。这些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质量政策和目标
在人们对产品需要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质量观,也就是从用户适应转换到产品适应用户。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质量、价格上均能使用户认可。换句话说,也就是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需适应市场变化,使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使企业投入的资金能尽快......余下全文>>
十:质量管理的定义
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
参考资料: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