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俗文化

一:江苏有哪些风俗习惯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无锡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

二:江苏有哪些民俗或传统文化

江苏民俗 农事和节气的风俗 根据二十四个节气进行农事和安排生活。如“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头”,元旦日如阴则“岁朝乌云秃,高低田稻一齐熟”。立春日举行探春、采春、迎春和打春及迎春牛和送“春牛图”。夏日有“雨打立夏,无水浇耙”、“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立夏人们吃补食、称体重。秋季“雷打秋头,百事无收”、“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岁元霄雨打灯”。寒冷的冬季主要是田间管理“庄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冬季清除田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冬至大如年,人们吃年糕、做汤圆、穿新衣服、祭祀祖先。 农事的祭祀风俗 清明前后下稻,下要选时辰、选经验丰富的男性老农,说话要讨口采。第一天插秧,谓“开秧门”,除一套程序外还需祭土地神,若干旱不雨,则去城隍庙祈求降雨。为了防治病虫害,正月半夜“甩火把”。太湖一带如遇上虫害,将扫帚插在田中,称为“扫虫”,或将刘猛春将军菩萨请出来巡游。中秋节后举行土地会、青苗会、稻花会和庆丰会。

服饰习俗 苏州地区的妇女早时喜穿中式大襟、对襟衫,常以土林蓝黑相对的布料作面料,下 穿黑色长裙,或以腰兜为裙。喜欢包头,包头和腰兜很有讲究,包头常用靛蓝布,两旁边沿镶首花布滚边,两端用白布或黑布贴角,包头上绣有彩色图案。腰兜两侧有细密的褶裥,腰带上缀有流苏,腰兜上也绣五色图案。太湖渔民则喜爱穿对襟格子土布衫。

居住风俗 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十分讲究吉利,从选地、选材、择日、立柱、上梁到落成庆贺均按照繁褥的传统方式进行。如选地要请“阴阳先生”用八卦盘定地点、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择定作栋梁的树林,用红纸围贴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时树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剥树皮,严禁跨越。上梁时选择吉日,梁上张贴横批,两边栋柱贴对联,上梁时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齐鸣,边唱“上梁歌”,上好后将馒头、红枣等往下抛。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墙门上画一些辟邪的图画,有的还建刻有历史故事和植物图案的砖刻门楼。

三:江苏的文化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而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今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江苏地域文化分类 简介 楚汉文化 楚汉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渊源。它的显性特征是刚强雄浑。 吴文化 吴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苏、锡、常地区,其具有清新气息、柔美风格、鲜活灵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等显性特征。 金陵文化 金陵文化以古都南京为中心,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 淮扬文化 淮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维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显性特征。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达2万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 江苏省关于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级别项目文学国家级苏锡常地区吴歌、靖江宝卷、流布于镇江地区的白蛇传传说、宜兴地区的梁祝传说、东台和金坛地区的董永传说 省级流布于淮安地区的韩信传说、镇江等地《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苏州寒山拾得传说,连云港花果山传说、东海孝妇传说和姐儿溜歌谣,徐州九里山古战场传说、彭祖传说,洪泽和盱眙巫支祁传说、水漫泗州城传说,扬州隋炀帝传说、露筋娘娘传说,丰县张道陵传说、盐城沈拱山传说、赣榆徐福传说、丰县和沛县刘邦传说、泰州和大丰施耐庵与《水浒》传说、南京六合达摩传说、高淳卞和献玉传说、伍子胥故事、崔致远与双女坟故事,南京项羽故事,扬州和常熟竹西谜语、海虞谜语,以及流传在苏州等地的河阳山歌、白茆山歌、芦墟山歌、双凤山歌、胜浦山歌和同里宣卷、锦溪宣卷、河阳宝卷、胜浦宣卷、常州宣卷 美术国家级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常州梳篦,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徐州剪纸,苏绣、无锡精微绣、南通仿真绣,扬州玉雕、苏州玉雕、苏州光福核雕,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苏州泥塑、丰县糖人贡,苏州灯彩、南京和句容的秦淮灯彩、邳州纸塑狮子头,徐州香包,扬州和泰州的扬派盆景技艺等 省级邳州年画、江都漆画、镇江玻璃雕绘画、常州掐丝珐琅画、南京戏剧脸谱、大丰麦秆剪贴(画)、宜兴刻纸、无锡纸马、扬州刺绣、常州和镇江乱针绣、东台发绣、邳州绣花鞋、盐城老虎鞋、镇江上党挑花、南京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苏州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铜山石刻,南京仿古牙雕、扬州牙刻、常州象牙浅刻、虞山派篆刻艺术,徐州和苏州泥塑、沛县泥模,......余下全文>>

四:南京文化的民俗

南京民风淳厚,有悠久的历史,“华而不佻”、“醇而不俚”是南京民俗的本质。南京向为文化之邦,文化融进民俗;民俗又丰富了文化,南京的民俗娱乐中充溢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娱乐舞龙灯,高淳区的跳“五猖”、花台会、打水浒,溧水的打社火,江宁的方山大鼓,江浦的手狮舞、玩石担、六合的玩飞镗等,看似朴拙,却是深深扎根于民族沃土之中带露的奇葩,而深受群众喜爱。南京的传统习俗则有爬城头(踏太平)、食乌饭,跳五猖、长芦龙灯(高淳)、金陵灯会等。 春节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这是他处所没有的。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民间届时上坟祭扫、祭洒、烧纸、挖盖坟帽、插柳以表达慎修追远的情思。并带茶点到看坟地者门上看望,看坟者亦留食茶饭,互称“坟亲家”。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近年牛首山又经修葺增设景点,并与附近新开发的将军山联成一线,成为游人观赏郊野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此外,城南雨花台、东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处。近十多年来,梅花山造万亩梅园,还举办国际梅花节。每到春晖融融,万花争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动,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连忘返。 端午节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悬挂钟馗图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余下全文>>

五:江苏省宿迁市有哪些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比较多,我最近无事曾做过一些书面研究,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旱船、六亲戏、落(lao音,四声)子、

六:苏州的历史以及风俗习惯

苏州(汉语拼音:Sūzhōu,方言:苏州话),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远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据传说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苏州境属古杨州。商末周初这里是吴国所在地、苏州市沧称吴, 即由此而来。春秋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当时吴国大将吴子胥得到吴王同意后在苏州建城墙,还挖了运河作为护城河,来坚守苏州城。吴国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并归越国,后又并于楚。秦和西汉置会稽郡,吴县为会稽郡首邑。东汉时置吴郡。三国孙吴曾一度建都于此。东晋、南朝宋、齐置午郡,梁、陈置吴州。

隋废吴郡,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这是苏州得名的开始。在唐代,苏州、吴郡两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吴县另置长洲县,两县同治于苏州。五代时,一度叫吴洲,后为吴越国钱寥据地,宋升苏州为平江府,辖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五县,府治设在 苏州。从此,苏州又称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为平江府,领太仓州和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嘉定、崇明七县。应天巡抚也驻在苏州。清代沿称苏州府。雍正年间,分割长洲地置元和县、昆山地置新阳县、长熟地置昭文县、吴江地置震泽县、吴江 东山等地置太湖

同厅。时,苏州是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所。太平天国进驻苏州,建立苏福省,苏州为苏福省的首府,以后恢复苏州府。民国成立,废苏州府,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苏州则为吴县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分治,建立苏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带县的行政体制,苏州市和苏州地区合并。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00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风俗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外,还有轧神仙,冬至,石湖串月.正月初一.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团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长幼依此而拜,叫"拜喜神&......余下全文>>

七:民俗文化特点

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东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离把小孩子吊起来。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萨满”是东北人的一种信仰,其实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巫”,在东北就是“萨满教”。最早的女神是“萨满”女神,一般是家庭传授,这是职业性的“萨满”,“萨满教”在整个东北地区,非常盛行。它在东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边缘,宁夏的北部以及新疆。

这个地方相对于汉族,是特别有民族特色的。

我们看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的家基本就是一个蒙古包,然后加一架马车。辽阔的草原处处都是他们的家乡,历史上的蒙古族“居无定所”。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长度在膝盖之下,里面还有一些毛皮撑着,为什么那么长那么厚?本来游牧民族是不必要穿这么长的衣服,不方便啊。但是他们白天骑在马上,他们的膝盖容易受风寒,蒙古袍长的话可以护膝,到了晚上就可以当被子盖。

谈到游牧民族的一些礼节形成跟他们的生活习惯非常有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又影响他们的交通民俗,我们农耕民族交通一般是靠两条腿走路,贵族或有钱人也可能坐轿子,后来坐车。但是在古代骑马出行很普及,因为这是游牧民族,因此蒙古族形成了一种礼节:两个人在草原上骑着马,在一个地方,两个陌生人遇到了,他们就会跳下马,各自问候一下。然后我跳上你的马你跳上我的马,拍拍马屁股说“好马”。久而久之,“好马”就成了一种寒暄。就像我们汉族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

在游牧民族,婚俗也跟我们的农耕民族不一样。

黄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与山东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俗发展的摇篮。

河南和山东人依恋故土、勤劳朴实、喜欢平淡。

这个地区是“孔孟之道”的故乡,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都是属于这个文化圈的人,这样地方的人有着很好的礼节。

另外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这个地区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大方。

在中国国画大师李燕的回忆录里,他说他爸爸李苦禅很擅长画雄鹰,并且画得很好,他是山东人。有一次,有一位老乡来家作客看到一幅画,就跟他说:“李大师,这个雄鹰画做中堂很好”,李大师就说:“我这个本来就是用来做中堂的。”就这样他们两个一来二往一个劲地边讲边走,到门口准备说再见了,李就说:“你这么喜欢你怎么不买啊?”那个人就说:“我就是没钱啊,有钱还用你说?”李一听就说:“快到吃饭时间了,我现在给你画一幅。”画好了,他的老婆把饭菜也摆上了桌,既然到了吃饭的时间,那就别走了。最后那个老乡吃了他的饭拿了他的画就走了,他的老婆就问:“刚才那个人是谁?”李说:“我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可见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方。

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他们非常信仰泰山。

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尚鬼好祭,五凤寄生。

这个流域从长......余下全文>>

八:江苏淮安有什么风俗?

淮安的风俗,从节日习俗上来看,春节时,淮北(如淮阴区等)通常与北方大部分地区相同,吃饺子,而淮南(如楚州区等)则通常吃元宝(即汤圆)。值得注意的是,地处淮南与淮阴区一河之隔的清河、清浦两区,由于与淮阴区地理相近、人员来往密切,饮食、风俗习惯、方言等已在向淮北地区靠拢。

婚俗习惯上,在淮河以北的宿迁女孩出嫁通常下午进门,而在淮河以南的淮安市区则保持上午进门的惯例。

九:无锡的民俗文化??

市徽

无锡城市徽标以“玉飞凤”为造型主体,与山水、市花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圆满的文化符号。玉飞凤出土于鸿山越国墓葬遗址,是无锡的珍贵文化遗存,其秀逸之形、翔动之姿,喻示无锡人的聪慧灵秀、无锡城市的祥瑞腾飞。水纹是无锡坐拥长江、太湖、古运河、二泉的写照,与三山造型相呼应,寓意无锡是风光秀美、宜居宜游的山水名城。

市歌

创作于1978年1月4日,2002年2月3日通过,由任红举作词,龙飞作曲的《太湖美》。以太湖为题材创作的《太湖美》,在出炉不久就深受大众欢迎。

市花

无锡市市花是杜鹃、梅花。

市树

无锡市市树是香樟树。

无锡——太湖明珠

“太湖明珠”无锡由江苏省省辖,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繁华富庶,人间仙境,素有“江南明珠”之称。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濒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在境内流过。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183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无锡是江苏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1月2日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连续多年入选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下辖的江阴市和宜兴市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分别位居第一、第九位。江阴的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在全国相对富裕地区排行榜中,无锡位列全国第五。2004年数据。

无锡传统四大特产为:酱排骨、油面筋、惠山泥人、阳山水蜜桃。

无锡物产丰饶,水产丰富。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缌鱼为水中上品。

无锡惠山“大阿福”,憨憨墩墩,裂着嘴笑,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每个孩子看到都爱不释手,“惠山泥人”是购物单上不能缺少的一项。清慈禧太后曾大量使用淡水珍珠养颜,酷爱太湖珍珠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太湖珍珠不仅可作为装饰品配戴,又可入药,还可口服。无锡大东方百货的珍珠制品,从手饰到口服液、珍珠粉、珍珠膏和保健品、化妆品,总有一样让你动心。

无锡宜兴的紫砂壶名扬天下;另外还有三凤桥酱排骨、油面筋、水蜜桃、惠山金刚肚脐、惠山腊烧片(已失传)、马山杨梅、无锡小笼包、拱北楼阳春面、聚丰园腐乳肉等众多有着传奇历史的土特产等您去发掘。

民俗文化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

特色活动  无锡一年四季节庆不断,皆宜旅游,尤以4月-10月为旅游的黄金季节。 主要旅游节庆有: 泰伯庙会:2月4日-6日, 锡山区梅村镇 无锡国际梅文化节:3月,梅园 无锡阳山桃花节:3月-4月,阳山镇西高山庙会:4月19日-21日,吴文化公园樱花之旅:4月-5月,鼋头渚 宜兴陶瓷艺术节:5月,宜兴市各景区 太湖旅游节:9月-10月,无锡太湖各景区 此外还有:太湖中秋赏月、马山国际钓鱼节、吴地蟋蟀节、国际门球邀请赛、徐霞客文化旅游节(农历三月初三)。

过年  春节是无锡人民最隆......余下全文>>

十:江苏各市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哪些?

你查一下南京师范大学编的《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和《江苏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介绍很详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不过这个书不好买。如果你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我联系,我可以发给你。duzhen@yeah.net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