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
北方地区缺水和南水北调问题,一直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事。特别在这些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更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和同志从不同角度出发,发表了很多意见。在工程院的“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中,也列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提出了报告,已印成文件,并向温副总理作了汇报。在今天的论坛中,我本来想只要把报告摘要读一下,发挥一下,或者把我向温副总理的汇报材料在这里重复一下即可。后来想,这样做意思不大……,所以最后改变主意,想在论坛上谈谈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诸多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以供大家参考。北方缺水是明摆的事,从水量较丰富的长江流域,调一些水北上,从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国家经济实力衡量也不是办不到的事。搞南水北调似乎是理所当然而势在必行的事,但研究议论了几十年,意见总是分歧。这里牵涉到一些复杂的因素或人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的发言主要探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当然只能谈些影响较大的因素,而且全是个人的理解,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一 节水挖潜与调水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表面上是容易取得一致的,总的提法不外为:大力节水和充分挖潜的基础上外调必要的水,实际上人们由于所处岗位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理解和重点。有些同志强调调水的必要性,不可避免性,不可替代性等,认为节水是有限度的,要付出代价的,挖潜的余地已很少了,有的地方已过度开发了。而且节水与调水也不矛盾,应当尽快启动调水工程了。总之,强调调水,少谈节水。另一些同志强调节水挖潜的重要性、战略性,必须立足于此才谈得上调水,否则将是不可持续的。有的同志甚至说,不抓节水、挖潜、治污,大调水必然引起大浪费、大污染、大破坏、大腐败。此话可能偏激,但不是没有道理。我觉得两者都有道理,但有些偏向于后者,为什么呢?调水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格局,所以只能在这样(缺水)的本底下安排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速度,提高人民生活,不可能以需定供,而过去正是这么做造成重大失误的。到目前止,在缺水严重的北方地区,仍然存在严重浪费水的现象。工业的万元产值指标、水的利用系数、农业的单产耗水量、灌溉定额、利用系数,城市生活用水问题更多,最缺水的京广沿线城市,人均用水量超过Amsterdam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但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呀)!跑掉漏掉糟掉的水不知凡几,有的达3O%!废水污水大量排放,或未经治理而重复使用,都是明摆的事实。水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加重水资源紧缺的例子也极多,但没有什么人在考虑,更谈不上采取措施。节水挖潜确实需要投入,是对的,但都比调水便宜。(治污要贵一些,也不一定增加水量,但非做不可。)目前人们较关心的是如何找钱把南水调来,较少关心和推动如何先把钱投到节水上去,这也是事实吧。节水,不仅是为了经济问题,而是个原则问题、风气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是否可持续发展问题,能为生态环境节水也是为子孙多留些余地的问题,应该把它提到足够的高度来认识。节水、挖潜、治污,容易流于口头表态,惰性十足,做些表面文章,或启动一下,然后又依然故我。我们的老毛病就是喜欢搞新工程,开源工程,看得见的工程,而不愿去做无名英雄和清扫垃圾的事。如果不从思想和行动以及政策、体制上狠下决心改,确实会发生调水越多,越不重视节水、挖潜和治污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对这个问题敲打得重些是有好处的。当然,我赞成节水与调水应平行推进,并不是一定要潜力挖光了才搞调水工程,那样就来不及了(需很长时间建设)。但我们提议,对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都按不同情况制定一些合理的目标,如果用水超过这些指标,水调到门口也无权使用,促使两者相互促进。二 不......余下全文>>
二:南水北调工程好处和坏处有哪些,要详细分析~
我们也只能是每人给你说一句,你自己整理罢了,或者是你自己在网上搜啊,直接在百度搜“南水北调 好处 坏处”像这样就行啊,也不一定要来知道问啊,直接问度娘。
还有,好处很多的,比如增加南方的泄洪能力,比如解决北方饮用水问题……坏处像什么破坏生态环境啊什么的老生常谈了
三:南水北调会对长江有威胁么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谈英武 来源:黄河网 2009-11-24 10:47:34 | 字号:大 中 小
历经50多年的研究,我国逐步形成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调水的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条线路,组成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北方日趋严重的缺水问题。国务院于2002年12月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东线和中线先行开工,西线继续进行前期工作。近来,有人士提出,何不从水源丰富的雅鲁藏布江调水到黄河,调水量大、海拔高,可涵盖西线,甚至涵盖中线和东线的受水区,还可向西北、华北地区的更大范围供水。为此,就南水北调工程为何从长江调水及相关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
1.长江水量丰沛,有水可调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特枯年有常600亿立方米。长江的入海水量约占天然径流量的94% 以上。从长江流域调出部分水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是可能的。这是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以长江为水源地的基本依据,也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理想的水源地。1990 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提出:“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是南水北调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主要水源,要继续做好不同时期水资源供需的计划安排。”进一步明确要求长江水资源对北方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2.从长江调水地理条件优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经青海省、湖北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等10个省、区、市,横贯大半个中国,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上游靠近西北地区,中下游毗邻黄淮海平原及胶东地区,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具有显著的优势。
3.南水北调西、中、东三项工程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受水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布设在我国最高一级台阶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调水入黄河源头河段海拔3442米处,具有居高临下、供水覆盖面广的优势,可向干旱、半干旱、海拔相对较高的西北地区供水,同时与黄河河道水沙融合,运用黄河已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调控体系进行调节,促进黄河的健康和长治久安;中线工程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东线工程主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
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规划到2050年全部建成后,基本实现黄淮海流域和西北内陆河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生活、生产和生态缺水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4.“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优势,综合效益显著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报告中指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对协调北方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里表明,提出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是战略性的举措,意义重大,而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可以相互补充,具有覆盖面广,供水保证程度高,可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优势等特点。同时,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5%,占枯水期入海水量的7%,总体上对长江入海水量影响不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余下全文>>
四:分别说明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工程的优点和缺点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其中胶东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的1.3%。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比全国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
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流域人均 292m3 、开发率达94 %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下游从1972~1999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 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和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余下全文>>
五:南水北调,对未来战事有什么影响?
保证北京及其周边供水给养。若说战略意义就不言而喻的了。
六: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有何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通过改善中国资源自然分布的空间格局,巩固和促进供水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发展,提高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质量。
南水北调还具有较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可以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林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地面沉降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通过合理调度,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补水,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