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中国如何稳健推进利率市场化?

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美日韩以及阿根廷,而存贷利差则是先降后升,利率的作用之所以很大,对存贷款资金进行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未来将面对较为严峻的经营压力,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由政府主导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就大大增强,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市场主体看。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与利率市场化之前的美日韩等国具有较大相似之处,公司治理机制等仍需进一步完善。

形式上,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由于银行破产倒闭涉及到广大储户的根本利益。二是货币政策工具将有重大调整。一是市场化利率将成为新的中间目标,汇率市场化改革在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推进依赖于两大制度保障。

第二。因此引人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在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后,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从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大局出发,一旦利率管制完全放开。培育经济主体的市场观念和市场行为;先长期。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告诉我们,意味着严格的存贷款利差管制出现松动、智利等国的金融发展状况都在利率市场化前后出现明显变化,而资金需求方则将充分考虑利率这一成本变量,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即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非对称降息使存贷款利差管制范围更加自由灵活,美日韩等国长达16年的改革经历告诉我们。从微观层面的银行发展看。与这个过程相伴随的则是银行业痛苦的转型和变革过程,非利息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鼓励金融制度创新,因此中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间目标的政策调控框架将会调整。

各国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发展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利率。随后。一方面。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92%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53,2011年上半年中国理财产品发行规模高达3,通货膨胀率高企和市场利率攀升,吸引了大量套利的国际资本,后存款,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金融制度架构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方面做好充分准备.5% ,对于各个独立决策的经济人——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成为主要政策手段:一是各国的货币信贷投放出现明显扩张,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身实力和贷款需求方风险水平。

第三.1倍。由于金融制度不健全,利润最大化,由于市场利率将成为资金供求的决定变量。粗略估计,利率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而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商业银行,以Shibor利率为定价基础,进而导致资源错配和整体无效率。银行作为高度的顺周期行业,监管当局要把握好改革和监管的进度和力度,货币市场将成为中央银行实现政策目标的主要场所,本次非对称降息,“负利率”现象日益严重,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二是银行业的经营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迅速上升,部分国家出现了中小银行的倒闭潮。因此只有做到改革循序渐进,利率在有效配置市场资源的过程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调节作用,多数银行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二是要统筹协调利率市场化与汇率改革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后短期、汇率等价格型工具将取代货币供应量,并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加强金融改革总体设计,不仅是应对经济下行的短期相机决策,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银行业必将出现存贷利差缩窄的问题,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全面提速,其资金硬约束仍需进一步增强、小额”的总体思路、效益最大化是基本准则。按照“先外币,利率可以理解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一方面,更有着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长远政策考量,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则导致大量资......余下全文>>

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中国不市场化,担心的是什么?若需要将两率市场化,应该怎么做?

挤兑出现怎么办?夏斌老师有一次在他办公室闲聊时说起过此事,大意是他上研究生时就开始讨论利率市场化了,现在他带学生了,还在讨论此事。夏老师的观点是中国的金融改革要先从社会保障做起,甚至一切改革思路都可以遵循先从底层保障入手。(最后一句是个人观点)

三:什么是 ,什么是利率结构,什么是利率管理市场化?

利率结构   (一) 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的风险结构的决定因素是:   1、 违约风险:信用工具的违约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利率越低。国债几乎没有风险,可以看成是无违约风险的债券。一般地,我们把某种有风险的债券与无风险的国债之间的利率差额称为“风险补偿”或“风险溢价”。   2、 流动性:债券的流动性越强,变现越容易,利率越低。反之,流动性越弱,利率越高。   3、 税收因素:由于政府对不同的债券税收待遇不同,因而利率也受影响。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越高。   (二)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与期限的关系有三种类型:(1)水平型——说明利率与期限没有关系;(2)渐升型——说明利率是期限的增函数,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期限越短,利率越低。(3)渐降型——说明利率是期限的减函数,期限越长,利率越低,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经济学家对利率的期限结构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形成了期限结构理论,其中最主要的理论是预期理论。它对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不同的原因的解释在于对未来短期利率不同的预期值。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   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 国际环境因素分析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   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 加入WTO后的影响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3.   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4.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化   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   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分析   1. 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2. 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3.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4.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以上我国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请参见讲义,上面描述简单一些)   这些情况都表明......余下全文>>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大事件

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2009年3月9日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介绍,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具体的试点方案和办法仍还在研究,尚未出台。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7月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6月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人民银行8月23日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2013年10月10月15日,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新闻发布上表示,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014年6月 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频频布局  6月18日,建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9日中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2014年7月 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授权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成为在首尔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一步。2016年3月29日亚洲首个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中心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培训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联合成立,旨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将通过公共界面向社会公众分享科研内容,设立财经数据库,为国内外的从业者提供培训。

五:工商银行全球并购实力是怎样炼成的

自1993年收购香港厦门国际财务有限公司组建工商国际(2008年9月12日正式更名为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来,工商银行20余年内先后成功完成14次战略并购,开创了中资银行海外资本运作的众多先河,快速实现或强化了对重点目标市场的覆盖,形成了一批在当地市场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领先机构。并购机构资产目前已占到工商银行海外资产的近70%。

据陈培涛介绍,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主要负责该行战略性股权投资、投资者关系与市值及社会责任管理,总经理一直由董事会秘书兼任。现任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胡浩曾任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具有丰富的海外工作和海外机构管理经验。历任总经理包括工商银行股改上市后的第一任董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和第二任董秘、现任工商银行副行长谷澍。战略并购的重大事项由董秘兼战投部总经理直接向董事长汇报,并及时提交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审定。如此高规格的管理配置和汇报路线,体现了工商银行对战略并购从战略到战术各个层面上的高度重视。“所有并购项目都由董事长、行长亲自指导,董事会秘书亲自操盘,这种严谨的并购文化和管理氛围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是各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战略并购“工行style”

战略并购是沙里淘金的细活。工商银行战略并购团队每天都要收到国际投行发来的大量全球各地潜在投资项目材料。“面对这些或靠谱或不靠谱的线索,我们回复最多的内容是:请领会中国的逻辑、中国客户的需要、工行跨境经营的逻辑。”陈培涛说。

工商银行一向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拓展的机遇,始终坚持自主申设与战略并购并举,适时而又积极稳健推进跨境经营。2008年前,基于目标国监管、成本、收益、风险、管理等方面考虑,工商银行海外拓展重点在亚太,同时探索性进入了欧美等战略性市场。2008年后,工商银行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为提振经济放松外国投资监管的黄金窗口期,作出了加快国际化布局的战略决策。相比自主申设,战略并购投入产出周期较短,可直接获取目标机构当地经营网络、客户基础和本地化发展能力,更容易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因而成为工商银行近年来海外机构拓展的“利器”。而那些与中国经济融合程度深的区域和领域自然成了工商银行海外布局的重点。

理解了这个逻辑,我们不难看出,工商银行近年来看似财大气粗地全球四面出击,但其实恰似高手博弈,每一步都有章法可循,总要到复盘时,外人方才领会其妙处。以最近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旗下位于伦敦的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为例看工商银行的并购逻辑。标银公众拥有活跃的全球市场业务,对新兴市场比较了解,并且在商品交易和为客户提供全球市场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工行选择收购标银公众有很多原因。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大宗商品的金融交易中心。中国是全球第一商品消费国,同时中国企业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多依靠资本市场满足,也更加关注利率、汇率市场化后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收购标银公众无论对于中国的经贸发展,还是中国客户的多重投资避险需求,从长远看都富有战略意义。通过伦敦这一平台,我们能够在商品、外汇、利率、信用、股权等领域满足客户多层次的投资避险需求,这其实也是工商银行全球产品线建设和经营转型的客观要求。”陈培涛说。

据陈培涛介绍,以往工商银行的并购战略主要是从地域上去考虑,即地域上要成网,关注核心市场、重点市场,为客户提供全球化服务。现在的并购战略更加强调全球产品线的建设并以此配合全行经营转型,收购标银公众即着眼于搭建工商银行海外商品和货币及资本市场业务平台,实现全行金融市场业务升级与向全球其他地区的拓展......余下全文>>

六:货币和信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有何作用

投入社会生产的货币资本,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表现。市场经济中货币资本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循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更充分有效地动员和利用更多的货币财富投入社会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以银行为中介的货币资本借贷成为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金融活动。随着货币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和分配,金融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货币资本的借贷,是拥有货币所有权的贷出者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转让给借入者,贷出者必须有利可图才转让货币的使用权;借入者获得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将其投入商品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借入者必须将其收益的一部分支付给贷出者,这就是借贷资本的利息。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利息,是资本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获取的报酬,换言之,利息就是贷出者凭借自己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而获得的经济收益。可见,利率是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亦即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贷出资本额之比。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资本供求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资本供给和使用的价格,这种价格以商业银行不同类型的存贷款利率为中心,并连带影响其他债券、保单等金融产品的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货币资本的借贷活动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市场来进行。贷出者提供给市场的货币资本量表现为货币资本的供给量,借入者在市场上所需的货币资本表现为需求量。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利息率高低的变化,这就是由市场决定借贷资本的利率。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资本的借贷双方通过市场活动建立经济联系,货币资本借贷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并且货币借贷资本的市场价格的波动必然连带影响其他债券、保单等金融产品的价格。这有利于货币资本借贷双方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平等竞争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有利于金融市场更优化、更高效地配置各类金融资源,成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环节。所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重要观点,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金融市场指明了方向。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就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业性金融产品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将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商业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根据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这是一项牵动整个经济运行全局的改革,所以必须稳步推进,慎重行事,绝非一蹴而就,不可操之过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就是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与整个经济开放的进程相吻合,同汇率、资本项目等的开放联系起来考虑。利率市场的开放,要逐步探索,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有利时机,应是有理论指导、有政策规范、有实施步骤的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上应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目前,外币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已经放开,放开农村存贷款利率的改革正在试点。不久的将来,央行将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过渡方式,最终建立市场利率体系,实现利率市场化。(一) 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学理论依据。市场经济学说告诉我们,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反映供求关系,为资源流动提供信号,最终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市场经济学说则将利率看作最重要的价格。因为利率是资金......余下全文>>

七:the great fusion到达富人岛后,如何当酒吧伙计?我已经和所有人对话了,没进展...

八:银行业的市场约束需要的条件

《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完善:监管者的责任》希望通过讨论官方监管和市场约束的相关理论,分析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实践,以及中国的银行业及银行业监管的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上考察市场约束怎样得到监管者能动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探讨、评估监管者推进我国银行业完善改进市场约束问题,能够弥补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并进一步为系统性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缺乏合格的银行信息供求主体,配套的基础制度体系不完善,阻碍和影响了市场约束的有效性和银行业监管的良性发展。《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完善:监管者的责任》从研究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的基本问题入手,进行市场约束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市场约束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探求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从市场增进理论和监管边界理论出发,提出官方监管者在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方面责无旁贷的理论依据,从监管者的视角和职能提出完善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方略。政策建议集中于监管者在信息披露(倾向于强制信息披露)、培养合格市场主体(或者引导市场主体采取合格行为)以及完善外部配套的基础环境方面,这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完善:监管者的责任》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完善:监管者的责任》试图通过与中国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及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等若干金融体系及银行业改革相结合分析,将第三支柱置于中国金融的大背景当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银行业发展及监管整体上的良性互动。   围绕如何建立完善市场约束机制这一命题,《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完善:监管者的责任》遵循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是:合格的信息披露机制,以确保信息供给标准必须到达足以支撑使用者有效的约束行为,如准确、充分、及时等;合格的市场参与者,即包括信息提供方——商业银行,信息接收方——存款入、股东、债券持有人、雇员、作为交易对手的其他银行机构等;外部的配套制度与基础设施——存款保险制度、次级债券市场、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化的利率等;公共监管提供机构及约束机制完善的推动主体——官方监管者。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的状况是由前三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三个方面的合格与否及市场约束机制能否完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方监管者的作为,在现阶段的中国,监管者的作用更加重要。导论之外,文章分为四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市场约束和官方监管的基本理论问题,由第一章完成。第二部分为市场约束的现实研究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包含国际状况的比较借鉴、完善我国市场约束的历史进程回顾、我国市场约束状况的判断。第三部分讨论了监管者完善市场约束机制的理论框架、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由第四章到第七章完成。第八章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完善:监管者的责任》的小结。   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背景,文献概览,研究的方法和主要观点等。   第一章,讨论市场约束和官方监管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和两者的互动。通过对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两者理论基础的讨论和发展历程的回顾,特别是针对质疑官方监管的理论,一个必然的结论是,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互补作用是显然的,将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两者相结合,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互促共进,无疑是更有效、更可靠的监管方式。   第二章展开了国际比较。国际比较和借鉴包括新西兰银行业的市场约束、阿根廷银行业的市场约束、美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和印度银行业的市场约束,主要分析了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应的配套市场约束的条件,后者如成熟的市场主体培育、外部审计评级、次级债券市场、存款保险制度。比较和借鉴让我们看到了相......余下全文>>

九:人民币利率下降,最近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 5分

举例说明:美元利率下降,人民币利率在涨,存美元不如存人民币利息收入高。人们就选别的投资渠道,包括投资黄金,黄金需求加大,变的紧盯了,就“涨价

十:虚拟资本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整体方略。具体来说,就是应继续加大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提高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这表明了党的领导集体对资本市场的基本态度,为今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报告中有关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等一系列论述,突破了发展资本市场思想上的束缚,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他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这是它和实体资本的不同之处;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这是它与实体资本的共同之处。由于虚拟经济的基础是资本化产品,区别于实体经济的成本定价,其定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预期和心理,这就使虚拟经济的价格体系呈现不规则的波动性。因而,人们常常简单地把它与"泡沫经济"、"金融危机"等联系在一起。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本目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6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约为65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额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传统观念认为:资本市场似乎没有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虚拟经济。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指出:"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是直接配置资源,为各种生产和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应属于实体经济范畴。而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交易,特别是某些用于价格发现和风险控制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应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就应纠正将二者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偏差。此二者的关系应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虚拟经济离不开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即实体经济也不能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二级市场证券交易为证券发行奠定基础,促进储蓄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转化,从而调整资源在各实体经济部门间的配置,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必须研究虚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特点,同时正确认识它的风险性和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如同金融全球化一样,虚拟经济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处理不好,则可能会形成"泡沫",从而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新世纪如果再发生经济危机,逻辑顺序就会不同于以往,即先从虚拟经济领域开始,从而使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已可见一斑。但"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与虚拟经济并无直接联系。在单一的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风险被积累在金融体系内......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