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一:如何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事业、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重要论述,对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了新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努力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意识体现工作态度,影响工作成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工作是本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失职、不抓党建工作是渎职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将管党治党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分内之责、当然之责、首要之责,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管党治党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在干部考核中体现“党建导向”,让抓好党建的干部脱颖而出;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首先看其抓党建的实效,对其他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管好干部队伍。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好、管理好干部队伍。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选拔任用、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改变对干部只用不管、重用轻管的现象,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既善于用好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的干部,又敢于调整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的干部;既注意考核干部工作成效,又注意了解干部思想心理,从而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尤其是要完善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干部犯大错误、堕入腐败深渊,给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损害。   重视领导带头。实践表明,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解决问题就能势如破竹,改进工作就能立竿见影。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必须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切实遵守党规党纪,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勇于校正实践中的偏差,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以实际行动为抓好党建作贡献。尤其是党委一把手和负责党建工作的领导干部更要履职尽责,旗帜鲜明抓党建,倾心竭力管党务,努力在党建上多出政绩。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湖北省咸宁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要求党委书记亲自谋划活动开展,认真履行“六联系六带头”承诺(联系一个县、一个乡镇、一个组织涣散的村、一个重大项目、一个重点企业、一个改革专题,带头提高认识、谋划部署、办点示范、开展学习、听取意见、立行立改),实现了抓活动与抓党建、改作风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如何适应引领新常态,自觉践行新理念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自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愈发有为。可以看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新现象和发展新趋势不断涌现——转方式调结构进入重要窗口期,创新在发展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结构性改革开启经济新周期,新一轮对外开放给世界更多机会,新消费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新常态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既要看到基本面是好的,也要正视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制度安排、新的工作方向。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切不可坐着等、站着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概括起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较早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坚克难的勇气、闯关夺隘的意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三: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坐标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次全会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方面实践之中。

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紧密联系大势和大局来把握。

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也应当根据新的实践而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还应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必须把握好的大逻辑。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我们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发挥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正是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有了理论上的不断与......余下全文>>

四: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1、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精髓要义,自觉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   2、要牢牢抓住重点任务不动摇,配置工作力量、制定工作目标都要紧紧围绕建设任务来进行。   3、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形成有本地区本部门特色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思路。

五: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体制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全会的成功召开,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坐标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次全会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方面实践之中。

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紧密联系大势和大局来把握。

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中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是必须抓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也应当根据新的实践而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还应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必须把握好的大逻辑。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我们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发挥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正是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有了理论上的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发展道路才行稳致......余下全文>>

六:青年大学生应该怎样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七:如何自觉践行新发展思路,多策破解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

新常态需要新心态新作为 尊重并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

经济增长速度由什么因素决定?目前有许多人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

“三驾马车”的状况来解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他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构成的总需求不足,而总需求是可以用宏观经济

政策来加以调节的,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扩需求”,“保增长”。十分明显,人们在这里运用的,其实是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框架。即使认为凯恩斯主

义的理论是正确的,用它来分析中国的长期增长问题,也是一种误用。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长期增长走势,是由支持经济增长的劳动、资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状

况决定的。因此,我们只能用产出总量由劳动、资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状况决定的“生产函数”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来进行分析。

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驱动因素是劳动力的增加。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得到了“人口红利”,即大量新增劳动力的支持。但是,早在本世纪初,中国社

科院的蔡昉教授就已指出 “刘易斯拐点”(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发生逆转)的出现,“人口红利”会逐步缩减以至消失。这种情况现已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第二个驱动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即投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一直是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经济学家对投资拉动经济造成的消极后果

做过许多分析。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就已指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必然引起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问题和无产阶级贫困

化、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社会问题。多年来,我们主要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20世纪末期,资源耗竭、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近

年来,不但以上矛盾日益激化,而且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失衡。这集中表现为国民资产负债表特别是其中地方政府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负债率)过高。如果继

续用大量投资去拉动增长,就会进一步提高杠杆率,甚至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第三个驱动因素是经济效率的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率在改革开放以后比起改革开放以前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第一,市场化改变了过去城乡隔绝的

状态,大量农村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土地转入城市,得到了相对高效的利用。第二,开放以后引进外国设备、学习外国技术,很快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

水平差距,推动了效率提高。这些都使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对增长的贡献率增加。但是,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发生了变化。首先,不论是人口城市化还是土地城市化

的速度都在放缓。其次,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一般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日益接近。这样,用学习引进的方法提高技术水平的空间就不那么大了。哪怕

是引进外国技术,也要经过消化以后的再创新。这时,原有的体制缺陷就表现出来了。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潜在生产力的研究都表明,从本世纪初开始,效率提高对

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下降。

在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都发生推力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就面临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实即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一些动力开始减退,如果找不到新动力,就可能陷入陷阱,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而无法超越。

以上分析说明,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找到新增长动力。根据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历史经验,这个新动力集中到一点,就是技术创新和效率提高。

要以冷静的平常心态来对待GDP的减速

既然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是客观因素决定的,我们就只能用平常心态来对待它。所谓用平常心态对待,就是不要急急忙忙用强刺激和大规模投资的老办法去把增长速度拉起来。

2009......余下全文>>

八:如何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进一步回答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对于审计而言,集中体现了指导审计未来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一条重要发展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眼下,我们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要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有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更多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发展,让创新贯穿审计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在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上指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创新审计体制机制。对于国家审计的现代化来说,创新至关重要。审计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审计从“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到“免疫系统”,从《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再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的下发,现在审计署又制定并指明未来五年审计工作前进方向的纲领性文件。这些历史的轨迹,不仅凝聚着几代审计人的辛劳,而且也映射出几代审计人的智慧,这不正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吗?围绕国家治理创新审计工作,是现实对审计提出的最高要求。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体现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我国发展不协调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在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防止出现“木桶效应”,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十三五”时期就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审计工作在规范资金程序、整顿经济秩序、惩治腐败问题、加强廉政建设、服务改革发展、推动政策落实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些作用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的;坚持依法审计的最高原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经验。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基本方针,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中心,坚持狠抓人、法、技基础建设,使审计工作越做越好;发挥效益审计的关键作用,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服务的问题,如何全面协调推进发展的的问题,如何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新的问题,要求审计工作者必须以实事实是的思想方法,以统筹协调的方法,提高审计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才能更好地履行宪法赋予审计的神圣职责,才能不辜负人民对审计的希望和重托。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民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心头之患。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事关全面小康和发展全局,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个方面作出部署,为实现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审计工作要以此为引领,切实把绿色理念及其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为中华......余下全文>>

九: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2500字论文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好的

按照你的要求来

十:如何适应引领新常态,自觉践行新理念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自去年以来,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愈发有为。可以看到,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新现象和发展新趋势不断涌现——转方式调结构进入重要窗口期,创新在发展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结构性改革开启经济新周期,新一轮对外开放给世界更多机会,新消费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新常态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既要看到基本面是好的,也要正视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制度安排、新的工作方向。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然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切不可坐着等、站着看。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概括起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较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较早开始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坚克难的勇气、闯关夺隘的意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