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成绩计划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至关重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良机,渲染信息技术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等。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人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一般都在网络教室中上,在网络环境下上课,普遍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是课堂上自发的进行QQ 及进入各种聊天室中聊天,这类状况以女生居多。二是控制不住自已进入网络游戏,这类状况以男生居多。学生进入电脑室后的第一动作是上网,看看网友上线没有,如网友在线,即开始打招哹进行聊天。每个人一般都有10 个以上的网友,而玩游戏者则抓紧时间,进入相关网站,继续上次未完的游戏。老师上课了,很多人根本不听,老师走过来,立即将窗口最小化或关闭。老师眼快不如他手快。这两种情况可以通称为课堂网瘾。面对此类现状,我们要问: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呢?分析种种状况,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将信息技术课误认为电脑课、计算机课,与传统的美术课、音乐课等等相提并论,认为上课就玩玩电脑,而事实远非如此。除了上机操作,当然这个操作也不是随随便便的,要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还要掌握必要的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
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太满意,比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合全部学生;学生偏爱实际操作,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理论的时候,学生兴趣不大。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普通学科去教,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注重知识却忽视了技能,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学生受到网络和网络游戏的“诱惑”。目前,互联网上能进行网上聊天的聊天室还真不少,比较有名的是腾讯QQ,它平时通常都有成百万人在线,学生可以按在线人员的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网友进行交流,以此来满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同类沟通需求。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极少有机会与外界交往,很想找到能与之沟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坦率的笔谈以缓解由于学习的重负和严格的校规造成的心理压力。另外,处于青春萌发期的青少年一般有求偶的潜意识,在这神秘的网络世界中,由于相互不见面而只靠文字言情,可以避免现实生活中的因面谈受到拒绝和奚落而造成的难堪。再加上QQ 号是可以免费申请的,所以QQ 很受青少年学生青睐。由于青少年具有对未知异性世界探索的心理,中学生一般在网上寻找的多是异性网友,年级越高这种情况越多。现在上网QQ 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时尚,由于平时上机机会不多,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自然成了上网QQ 的大好时机了。
找到了原因,就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学习内容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余下全文>>
二:初中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鼎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学信息技术实习老师计划书
一、实习目标 1.丰富知识 在学校学习到的都是些书本上的和理论上的知识,而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更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延伸已有知识和从生活中汲取新知识的过程。 2.锻炼能力 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已经具备,可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确实一种能力,教育实习正是这种能力的锻炼。当然,实习中能力的锻炼并不只是体现在讲课上,更多的体现在讲课之外的其他工作中。教育实习时这两种能力的锻炼机会,应该好好把握。 3.培养教学技能 在讲课中,如何导入,如何书写板书,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调整课堂气氛等等,这些技能在听课与讲课中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4.角色转换 教育实习中我将扮演双重角色,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如何很好的适应两种角色的转换将是教育实习的关键。 5.转变态度 以前在学校是一名学生,作为学生难免有些随意不严谨,而作为老师,必须认真起来,严谨起来。教育实习正是这两种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 二、实习内容 1.听课 至少听十节课,记录详细的听课记录,并从中分析讲课技巧。 2.课堂教学 至少讲八节课,认真备课,认真书写教案,讲课后做讲课总结和课后反思。 3.实习交流 和同学,老师多交流,多探讨,相互吸取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实习步骤,方法 1.认真听课 做听课笔记,认真总结。 2.认真备课 认真准备教案,认真构思教学过程和方法。 3.讲课 认真讲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做课后总结 每次讲完课后作课后总结和反思。 仅供参考!!!
四:如何完成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五: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学生中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初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高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与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1)问题的算法表示。(2)算法的程序实现。(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模块七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4)多媒体作品的发布。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软件系统简介。(4)计算机的安全。(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余下全文>>
七: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的几个原则
1.打破模块——分散学
传统课程受大学教学方式的影响,严格按照计算机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进行教学,初级阶段学习一些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模式的高级学习。比如先学操作系统,后学应用软件,先抽象,后具体,好像学生不学操作系统,就不能使用计算机。
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名词、术语,已经成了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否掌握信息及信息处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能力。因而,让学生了解、理解或初步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就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受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限制,不应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比如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基本操作为主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的知识、名词、术语、思想与方法,用到一些,介绍一些,暂时不用的,以后用到时再介绍。比如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可以在学生已经反复地保存和打开自己的作品后再引入。这样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2.任务驱动——做中学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和做是两个过程,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是两个过程,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按菜单进行讲解,把菜单上的项目一条一条的逐一介绍,学生听起来空洞、枯燥、无味,离生活、学习相距甚远。本来是学生最喜欢的东西,却让学生越来越感到乏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
3.学科整合——综合学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操作,而是要培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比如图像处理与美术的结合,文字处理与语文的结合,多媒体展示和网页制作必须与美术、音乐、文学、其它各学科、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结合。
4.主动探索——自主学
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有的教师老是对学生不放心,总认为我不说,学生可能就做不好,甚至不会做,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就等教师去发掘。而教师......余下全文>>
八: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是学生应该从小掌握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学生成为以后的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课堂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调节教学的手段,怎样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怎样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课堂的新目标。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改变的技术,可以说每两三个月就有新的变化,而教材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可能造成教材的知识落后于实际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导学生的同时,应该删掉一些过时、被淘汰的东西,添加一些新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中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许多事情都是通过兴趣做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其他相关知识用比喻、讲故事的方法讲出来,效果会更好,同学们也更加乐于接受。
三、注重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下发任务,自主探究”的过程,体现了学生集体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讲完基础知识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当场操作,练习或验证学习到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进一步的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操作之后,就会逐渐的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四、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
课堂是老师的课堂,同时更是学生们的课堂。老师的鼓励很重要,学生施展的空间很重要,老师要充分的发掘学生们在这方面的潜力。比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制作一些简单的工程,然后挑选一些相对优秀的当做例子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给予奖励,同时对相对来说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告诉他们不要气馁,再接再厉。这样会使同学们有了竞争的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会不断高涨。
五、开展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使他们组成学习兴趣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任务,使他们自己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身的长处;又可以使同学们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友谊,同时设立一些奖项,使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六、目标动力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对于身心正在发展的中学生。所以,为了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目标动力法,就是在每一堂课有个明确的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或者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完成,使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答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七、适当地从娱乐入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激情
游戏是对中小学生不能避免的诱惑,所以,从游戏入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益智的小游戏来使学生更好的深入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促进师生感情的和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树立网络安全的知识,正确的使用网络,为学习服务。通过网络,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面;训练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开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当然,要注意游戏和上......余下全文>>
九:初中信息技术中ppt的内容有哪些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 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电脑报的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框架设计、操作上的制作困难进行巡视指导;
(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和资源: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结合实例介绍电脑报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五、教学准备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使用;
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情况反馈
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导阶段(3分钟)
提出问题:宣传和传达信息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体教学软件广播教学。
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13分钟)
提供3个主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并利用已学word 2000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电脑报。(3分钟)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主题。
幻灯展示3个主题及相关制作内容。
通过展示优秀电脑报,解释电脑报的设计要点:(5分钟)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记录要点,思考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让个别学生简单自己的构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作品及制作要点。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5分钟)
1、本地共享中的资料使用;
2、远程资源:如何在因特网上搜寻自己需要的资料。
观察教师演示的两种方法,动手实践。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对有困难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教学软件演示获取信息的方法。
分组协作,完成作品设计(20分钟)
布置任务:分组协作,讨论完成任务。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及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分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设计。
巡视学生制作情况,观察是否按要点进行设计。
成果交流,评价阶段(8分钟)
展示2-3份学生作品,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师点评。
交流展示......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