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1873字)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出于对朋友......余下全文>>
二:求 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读后感,1500字左右,一定要是原创!
中国过去出版过十几种《马克思传》,其中既有外国学者写的,也有中国学者写的。1949年9月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德国人梅林写的,80年代又出版了苏联费多谢耶夫、斯捷潘诺娃,德国格姆科夫等人写的。中国人自己写的也有多种。如1933年,李季写的三卷本马克思传,书中有蔡元培先生的序言,还有 198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张光明和魏小萍、张云飞写的有分量的传记。近来,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插图本)》在西方畅销不衰。此书1973年初版,1995年三版,可以说是英语
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中译本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珍博士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书近55万字。这本书优点和特点很多。首先,书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书中有400多幅插图,显得非常生动形象。过去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传》也有插图,但远没有这么多。除了原始照片外,本书还有选自影视的作品,以及中国画家的素描、中国画、油画、木刻、雕塑,等等。把众多插图连同其文字说明连贯起来欣赏,本书就不仅是文字传记,而且又是一本画传,也像是电影里的人物在工作、读书、写作,与朋友交往,发表讲演,等等,活泼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直观感性印象。其次,这本书内容取材不是只限于别人撰写的马克思传记。在西方最有影响的对马克思生平的评价本来是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梅林于1918年出版的《马克思传》,此书于1920年和1935年译为俄文本,1935年又译为英文本,后来长期在英语世界广为流传。但是1920、1930年代以来,西方陆续出版了未经删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以及未曾发表过的马克思的几部重要著作和大量笔记手稿,还有别人撰写的与马克思的活动有关的书籍。本书作者麦克莱伦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他博览群书,广采旁征,才写成这本新传记。从他书后所附26页参考书目,可见一斑。附录中还有马克思一家七代人的详细家谱,这对于我国读者了解马克思的身世颇有帮助。再次,本书作者在详细占有资料后,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马克思的一生。他在自序中指出:“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削磨。”“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客观公正地写作”,“避免陷入要么偶像化、要么玷污的两个极端。”也就是说既不美化也不丑化,既不神化也不鬼化。全书是从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 政治的和精神的来完整地覆盖马克思的一生。从全书客观公正的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确是一位罕见的伟人,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参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于1848年欧洲革命,革命失败后继续为迎接革命新浪潮而努力,60年代成为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1871年大力支持巴黎公社革命,最后十几年他还热情帮助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政党的成长。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一生写下几十卷鸿篇巨著,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众多领域都有独创性贡献。书中特别对1932年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从未单独出版过的马克思写于1857年的《经济学批判手稿》作出了独到的详细剖析,认为这两部手稿有连续性的内在联系,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和个人全面发展这个核心问题,前一部手稿是探索的起点,后一部手稿则“达到峰巅”(第313页),其中论述减少劳动时间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马克思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最后,本书对我国读者来说最新鲜、最有启迪之处在于作者把马克思既作为伟人,又作为凡人来写。......余下全文>>
三:马克思传读后感需要介绍马克思吗
没有必要,只讲一下自己对其思想的认识,看法,或者对其经历的一个感触就可以。
四:求一篇读后感,内容与马克思理论有关,2500字,谢谢!
《马克思传》读后感有志者,事竟成。——题记老师居然要求我们看一本有关哲学的书, 还写读后感?——真是一个特别的 老师。说实话,自从进入大学,我就一直忙于学习、社团之类的,还真没有静下 心来,细细研读一本书,并对此进行思考。所以说,我得感谢老师提醒了我,让 我再度拥有阅读的激情, 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老师推荐的这本厚重的 《马克思传》 。
提到马克思, 自然先想到其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之前接触到的 马克思,无非就是高中政治课上所学的一些皮毛。作为一个理科生,对其了解并 不深入,只是依稀记得他是在大英图书馆,读了成百上千本书,花了四十年左右 的时间,写出了《资本论》这一鸿篇巨制。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只是从书本上 总结提炼出来的东西,未免太过笼统,纸上谈兵。经过对《马克思传》的研读, 我对马克思本人及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得以一一修正。
《马克思传》很厚很厚,以至于一开始我也被“知识的力量”吓到了。不过 为了全面地了解一位伟人,吃苦啃读其传记是理所当然的。
《马克思传》较为详 细的介绍了马克思坎坷的一生, 特别是他如何一步步摸索,最终走上无产阶级革 命道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很多很多,下面,请允许我用一种比较随意的 方式,写下我对这本著作的读后感。
俗话说, “性格决定命运” 。不错的,记得卡尔?马克思在幼年时期,就有着 鲜明的个性。
大概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自然而然的在孩子们中间处 于领导地位, 有着一种领导者的高高在上。
书中写到, 在马克思的姐妹的回忆中, 马克思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 ” ,总是欺负她们,这也证实了童年时代的马 克思就有着强势的作风。当然,这样的马克思与平时政治中宣传的形象不同,是 我们平时不为了解的一面。这样一来,我立马觉得在“伟人”光环下的马克思, 当年不过也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真实起来。
与所有伟人一样,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 更为宽广的眼界。
他 17 岁中学毕业那年,就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
“如果我 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 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候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将漠漠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 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段话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想想我 17 岁的时候,还只是沉浸在高二繁重的学习课业中的一个准高三学生, 根本没怎么花时间去思考过如此深刻的问题。就算现在,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大 学,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没有了高中时父母、老师的管束,有着更多的自由支配 时间。然而,这样安逸的生活,轻松自由的氛围,使人渐渐变得懒惰。许多同学 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逃课,不想学习。我跟很多同学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感到 了迷茫,但又不得不努力地学习,为的是不让自己混日子。马克思的这段话,使 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崇敬,真不愧是无产阶级的导师!在 17 岁时,就有了为人 类幸福而奋斗的想法, 我猜想,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原因之一 吧。那时候马克思所在的高度,已经超越了一般人,这样的思考深度,也决定了 马克思之后会走上哲学的道路。 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挚友的陪伴。马克思多姿多彩的一生,出现了形形色 色的人,但与他道路相同并一直陪伴他左右的,大概也只有恩格斯了。有人说: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 的。
”不错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余下全文>>
五: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 的读后感 3000字 150分
因题干条件不完整,缺必要条件,不能正常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