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税清缴措施

一:如何有效实施欠税清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清缴欠税管理制度。

(三)落实欠税管理责任。建立分级责任制,对欠税额度在300万元以上的欠税大户,建立局领导联系制度;制订清欠计划,落实人员对清欠情况逐月进行汇总分析;将清欠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管理单位,由管理单位落实到人,并对清欠压欠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日常性挂钩考核,从而建立起市局、基层管理单位、税务干部“三位一体”的清欠税格局,做到明确责任,落实考核。

(四)讲究欠税清理工作的方法。一是深入欠税企业调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变化情况,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清欠压欠措施,以提高清欠税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对欠税企业的税收宣传,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对欠税企业的政策宣传、工作沟通,尽力取得欠税企业对清欠税工作的理解、配合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和支持。 (五)根据欠税状况实施监管措施。有关责任单位及时分析欠税结构,根据欠税的不同性质,制订相应的清欠对策。一是对与欠税企业有税收政策规定的关联关系且有各种退税的纳税人,在欠税企业未交清欠税之前,暂停办理其关联企业的各种退税。二是根据企业欠税所属期限的不同,制订不同的监控措施,对欠税企业实行发票监控。

(六)对所有欠缴税款的纳税人进行公开曝光

(七)加强对离境清税名单实施动态管理

满意请采纳谢谢

二:简述税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对清缴欠税做了哪些规定?

欠税管理制度

欠税是指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解缴税款的行为。欠税时间从规定的纳税期限届满的次日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当日。欠税金额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到期应纳或者应解缴税款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差额。自2001年5月1日起,对欠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日征收欠缴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欠税包括:(1)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2)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3)税务检查已查定纳税人的应补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4)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5)纳税人的其他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1.欠税的预防制度。欠税的预防制度主要包括严格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制度和制定合理的税款预缴制度。即纳税人在延期缴纳税款时,要经过省级税务机关批准,且延期纳税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2.防止欠税流失的制度。主要包括:离境清税制度和纳税人报告制度。离境清税制度指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其法定代表人在离开国境前,要按照规定结清税款和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纳税人报告制度指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在处置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前,要向税务机关报告。

3.欠税清缴制度和措施。主要包括税收优先原则、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运用,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欠税公告制度,滞纳金征收制度等。

三:欠税的欠税成因分析

究其原因,欠税的产生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1、从客观实际上看,资金短缺是造成企业欠税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主要有如下情况:一是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竞争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造成欠税难以清缴;二是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的换代周期急速缩短,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用于技术改造,造成虽有大量的资产却无法迅速变现,容易出现短期资金短缺,造成欠税;三是在销售产品后,因购货方拖欠货款致使纳税人资金出现困难造成欠税;四是企业技改投入资金大,短期内难以收回,造成了事实上的资金短缺。2、从主观意识上看,纳税意识差是企业欠税的主要原因。从当前情况看,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纳税意识不强,造成部分企业对欠税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欠税不同于偷税、抗税,不属违法行为,于是把欠税当作国家无息或低息贷款长期占用;二是企业贷款的难度大,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为了获得流转资金,宁可背负滞纳金罚款,利用欠税渡难关;三是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一些地方的税收减免税过宽过滥,“欠→缓→免”成了一种通用公式,同时部分税务征收机关对欠税管理不严,导致部分企业企图通过长期欠税希求得到事实上的税收减免。3、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企业欠税的又一重要原因。私营企业账务不健全、不真实,采取账外账,本本账甚至不做账的办法,造成了企业财务核算严重失真,税务机关汇算或检查后税款不能及时调整并足额入库,形成欠税。同时一些企业办税人员知识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对税法的掌握或不全、或滞后,造成对纳税期限、纳税金额的认识与相关税法存在偏差,形成非主观故意上的欠税产生。 1、税收计划体制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的编制以“基数法”(基数*系数+/-特殊因素)为主,税收任务逐年递增,且均为指令性计划,以此来考核税收工作业绩。当核定的收入任务低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便怠于催缴旧欠,或有意压库形成新欠,以控制本年收入基数,为下一年度“储备”税源;当核定任务高于当年实际税源时,税务机关为完成任务,就会加大清欠力度,甚至寅吃卯粮,到下年初不得不给企业喘息之机,以各种变相形式默许企业欠税,从而埋下欠税的隐患。各基层征收单位,为了保证当年任务完成和或确保以后年度的任务不要大起大落,把欠税作为调节器,税收指令性计划是导致欠税的主要原因。2、税收征管因素一是征管力度不足,控管力度不够。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点多面广,而基层一线征收人员较少,征管力量明显不足,对企业、个体户和零散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做到跟踪监控,催缴、检查不及时,客观上形成欠税。二是外界环境差,执法难度大。公民的纳税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扰和制约,以及税务人员的亲情和人情关系,造成了税收环境差,执法难度大的现状,从而导致了欠税形成。三是税务人员的素质及执法意识也是造成欠税的原因之一,少数税务人员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怕得罪人,或同情企业困难,不忍“逼税”,人为造成欠税。3、现行税制因素一是从税收征管制度来看,不可能把所有税种的税款都在支付环节预扣,只要不是预扣,缴纳税款的法定时间必然滞后于纳税义务的实际发生时间,在纳税人遇到自然灾害、可供纳税的现金、支票以及其他财产等遭遇偷盗等意外事故等问题时,必然会出现无力纳税的问题。二是税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如资本溢价的部分应纳所得税;以留存利润增加个人股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纳税人实际没有得到现金收入,将来还可能存在损失。而我国一般要求在确认收入时缴纳,容易造成纳税人无现金纳税,形成欠税。三是滞纳金罚款加收难度大,给清欠工作带......余下全文>>

四:税收征管法对清缴欠税有哪些规定

1、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规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确定税款优先原则。

3、建立了欠税清缴制度,防止税款流失。

五: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对清缴欠税作了哪些规定

1、严格控制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缓缴税款的审批权限规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确定税款优先原则。

3、建立了欠税清缴制度,防止税款流失。

六:营业税即将消亡地税部门还有必要加强营业税欠税清理力度吗

首先,营业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会消亡的。2011年年底国家决定,在上海从2012年1月1日开始试点“营改增”工作,从2013年8月1日起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试点,预计2015年可能全面完成“营改增”工作。但“营改增”后未列入改革的部分仍征收营业税,如建筑业、娱乐业、金融保险业及部分服务业,还有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的项目等。

其次,欠税是必须清理的。既然是有“欠”,那就应该有“还”。欠债不还,凭什么?

最后说一点,由于其他的经济法律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唯有税收是是单向的,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收税,却不需要向纳税人承诺什么,因此可以认为纳税人都是被动的、消极的,发生欠税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税务部门在清欠的过程中也应依法办事,杜绝各种违法行为。

七:企业破产 欠税能让股东清缴吗

破产企业的资产首先就要用来清税的,然后是发工人工资,最后是按比例分配给其他债权人,除非真是破到连短裤也不剩了,要不税务局是不会放过你的。

八:欠税的条件

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过纳税申报或报告、批准延期缴纳、税务检查、税务机关核定等确定应纳税额后,超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或解缴期限未缴纳或者解缴的税款,包括:

(一)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二)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批准的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三)税务检查已查定的应补税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税务处理决定书》规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四)税务机关依法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

(五)其他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很多税率是累进的,也有单位税,从价税,要素税等等,还有的应纳税款是可以和税务局的协商的

一般税收是定期定额征收 ,一个月不交就欠税了(不知道超过一个月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是否是欠税?)

九:网上地税申报时,显示“你存在未清缴的欠税数据,请清缴后才能继续填写申报表”,这个是要到大厅去缴款吗

先去银行的三方账户哪里查查,为什么没完成扣税。

十:如何增加税收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责任。

2、领导包点调研,科学预测分析。

3、创新商贸征管,拓宽增收渠道。

4、开展纳税评估,组织汇算清缴。

5、 加大稽查力度,堵塞征管漏洞。

6、全力清缴欠税,实行以票管税。

7、打造联动机制,加强内外沟通。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