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演讲

一:2016未来论坛为什么把施一公的演讲剪了

各位领导、全体党员、小组长及居民代表: 你们好! 我是丛树社区党支部“公推直选”竞选社区党支部书记职务的初步候选人邹孝松,如果我这次当选社区党支部书记,计划在任期内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班子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社区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任,没有一个团结、有魄力、战斗力强的支部班子,就无法完成各项目标工作任务,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居民增收,为民办实事就都是空话,所以,从抓班子建设作风入手。首先,提高班子成员整体素质,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其次,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坚持一支笔审批,并定期上墙公布,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3、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发展新党员,以创建“五个好”示范党支部为目标,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建设当中上来。4、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把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为居民服好务,积极化解、处理社区居民遇到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多想社区居民冷暖,少想个人得失,多办实事、好事,少讲虚话、大话。 二、经济增收有思路,社区集体发展有计划 在确保上一届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经济增收的基础上,新一届支部班子应继续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结合本社区实情制定出适合本社区经济的发展计划,以“三个集中”为主线,科学规划为笼头,抓好现有企业的发展和扶持,积极配合协调好企业与村民,企业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为企业在丛树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力争在2007年基础上税收按30%的速度递增,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本社区现有资源的利用、整合。如:老砖厂现有出租房的整改,仓储、厂房的修建增收,实现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在2007年的基础上按20%的速度递增。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制定出详细实施计划,以勇争第一的思想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在社区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础上要坚持让利于民,尤其是近几年我社区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全体居民的大力支持,在土地流转的价差上结合现行政策条件,在确保社区正常开支的前提下,对现有村租社土地价格进行适当提高调整,确保村民收益。 三、完善社区公益事业,踏踏实实办实事 落实改善维护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社区集体收入情况,逐年加大道路、水、沟渠河道及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居民院落的道路硬化,做到生活自来水随时有保障,河道沟渠排灌通畅,垃圾卫生清运全覆盖,调解,疏导民事纠纷,化解社区矛盾,加强综合治理,联防巡逻工作的管理,确保一方平安。 进一步加大老协工作,完善活动场所及加大经费投入,为老年人提供休闲活动、健身、交流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扶持女子童鼓队、妇女跳舞队等群众文化组织发展壮大。关注群众疾苦,妥善安排好困难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扩大社区低保覆盖面。 以上是我竞选支部书记的工作计划。如果落选,自己也不灰心丧气,总结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为新的党支部班子出主意,提建议,让丛树社区的明天,在新一届支部班子的带领下建设的更好。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中间不合题的呢可以改一下)

二:如何看待 施一公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新闻摘要:施一公院士: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时政--人民网

未经证实的施一公演讲全文:施一公院士: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特别是里面关于清华大学的言论,“比如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就业引导教育”。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都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一根弦叫就业,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应该如何评价?

三:施一公最好的学生最想培养的学生是谁 知乎

采访施一公,并不容易。

因为总是一不小心便身处“风口浪尖”,身为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他,已不太愿意接受采访,但听说记者的目的是关于学生培养,施一公欣然应允。

看得出,虽然力求低调,但对于如何育人,如何做一名好导师,施一公还是忍不住有话说。在他看来,与其他事情相比,带好学生、做好科研、做出对人类有价值的成果,是特别要紧的事,也是他一刻没敢停止思考的大事。

好的导师,要将自己对科研的态度、视角、方法传承下去

“我们处在一个实验室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时代,在鼓励科研人员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保证产出的科研成果在技术细节上的可靠性、在科研伦理上的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何对于年轻科学家的指导十分重要。成为一个实验室的‘老板’,并不自动意味着能给他或她的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

《自然》杂志总编菲利普·坎贝尔的这番话,也是《自然》设立杰出导师奖评选的考量,这个奖项旨在嘉奖科学领域的优秀导师,强调导师启发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

在施一公看来,导师对于学生的第一责任,是教会学生选择课题,教会他们如何判断课题方向、研究价值,而不是让学生瞎摸索。同时,当学生在做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导师很难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

“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们太忙、事情太多。我个人也是如此,有时都觉得愧对学生。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责任心以及导师的个人能力,来自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施一公回忆起自己在国外求学时的经历,“那时候,我的导师每周都要与我认认真真谈一次,了解我目前的研究状况,取得了哪些突破、遇到了哪些问题。”

怎样才是合格的导师?在施一公看来,“科研能力的合格是基本条件,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条件,是投入的合格。但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管理机制只能对导师上课的时间做出约束,对于责任心以及指导学生的效果,很难给出评价、做出约束。”尤其令施一公感到担忧的是,目前高校许多教师忙于自己的课题和项目申请,没有真正将精力与心思花在学生培养上。美其名曰给学生更多主动权,实则也许是一种不尽职的表现。

施一公认为,好的导师要能真正影响学生,将自己对科学研究的态度、视角、方法传承下去,把科学的风格、修养、研究成果传递下去。

国内高水平大学要用国际化思维、做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从2007年回国创建实验室算起,施一公回国工作已近9年。他见证了这些年来国内科研水平的飞速发展。“如果说10年前,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仅是美国的百分之一或二,那么现在已经进步到百分之十以上。如此速度及成就,非常令人振奋。”

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也不断吸引着优秀人才的回国,“目前,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如果一名优秀人才同时面对美国州立大学和国内高水平大学伸出的橄榄枝,选择后者的可能性应该已经大于前者。”施一公说,“当下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过去10年间科研实力和水平提升的速度,而这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在他看来,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实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用国际化的思维、做法、后勤保障体系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说到这儿,施一公讲到了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展的综合体制改革,尤其是备受关注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施一公看来,中国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引进一流的人才,那些在基础研究领域经得起国际标准检验的人才、世界一流大学也想要引进和留住的人才。因此,国内大学在建立准聘教授制度时,也应该参照国际标准、引进国际评审,“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校情、顾及本土文化,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要符合中国国情,......余下全文>>

四:无论什么学科,最不重要的素质是智商 水木社区

这是施一公的演讲里的。演讲稿如下:

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与在座的研究生分享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今天,我采用的标题是我五年之前跟2010年入学的研究生分享体验时用的标题,“少年壮志不言愁”。这是一首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是我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曲。

我的成长之路

以前我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会讲得特别长,而今天这部分只有一张幻灯片。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发展该怎么办?

其实我想讲的是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几年前,我也没有想好,也非常迷茫。这种迷茫一直到1995年,博士后完成之后才隐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下定了决心。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学选择专业。我不像在座的一些人,大学入学时就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想学经管、建筑、生命、化学、工程,等等。我当时保送大学,报名的清华的第一专业可能大家想不到,是机械系。

在报机械系之前还报名了北大的物理系。直到85年5月份清华老师来招生时对我说,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我当时是第一次把生物和化学连接在一起,当时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生物化学是21世纪的科学!于是阴差阳错地上了生命科学这条船。我是数学竞赛河南省第一名,保送到清华,数理能力很强。

在座数理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能有同样的纠结,数理好往往学生物、化学不灵。

我曾和生物学竞赛的同学讲,千万不要自卑,数学物理竞赛好的是有小聪明,生物竞赛好的有大智慧。这种说法是有争议的,我今天说的很多内容可能都有争议。

学习数学物理着重思维的严谨,注重推理,而生物不同,这些发生在不同的脑区。我在清华的时候生物学的不好,于是修了数学双学位,通过加强数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来弥补生物成绩的不足,来让我的成绩排名第一。

所以说,我选专业第一不是凭兴趣、第二不是凭专长,而是凭清华老师的一句话。当然这是一句玩笑了。

那选专业应该凭啥?我告诉学生,凭未来世界的需求。这个世界的发展不以在座的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媒体宣传为转移,更不以毕业之后能否找到工作为转移。

这个世界的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叫做生命科学。不管国内就业情况怎么样,其他学科情况怎么样,但大生命学科在21世纪是最大的学科。

你们可以去查查,麻省、斯坦福、哈佛最大的学科是什么。我觉得在你选择专业的时候,凭兴趣挺好,没有兴趣的时候可以培养兴趣。有时我在想,人是善变的,你的其他方面可以变,为什么专业是不能变的?

一项业余爱好可能你很喜欢,但天天做可能会使你厌烦。我认为做一件事,完全凭兴趣的话,对我而言不靠谱。大学期间我对生物真的是深恶痛绝,因为学不好。我的遗传学实验、遗传课、细胞学实验、细胞课在班上都是中下。

本科讲完,我来讲一讲海外读博。我在清华提前一年毕业,那是在89年。当时我对学术没有兴趣,而对从政感兴趣。可能有些同学了解,当时我父亲的去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认为从政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可以为老百姓说话、做事。我当时想去从政。而从政又没有门儿,觉得要先去经商。所以当时和清华大学科技批发总公司签订了一个代表公司去香港经商的机会,做公关。

你们难以想象吧?看这施老师还挺能说会道的,做公关应该还不错。我年轻的时候比现在强太多了,结果就业合同因故被撕毁。89年7月24纠结一晚后,我决定考托福GRE出国。

在年轻的趾高气扬的施一公心里,出国不是一条路。最终我决定出国读生物学博士。

在霍普金斯的5年读博期间很辛苦,尤其前两年心情很不稳定。由于我数理思维太严谨,常常绕不过这个圈,......余下全文>>

五:清华大学颜宁教授所提的姚毅是谁?

一个知名人士

无伤大雅

咨询本人最佳

六:为什么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如此惨淡

十大难就业专业以生物开头的占了4个。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物学广被看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将在生物领域”以及国家的支持意向。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实与期盼如此脱节?

一天中午,午饭时间,同层实验室的中国博士后聚在一起吃饭,兴冲冲地在谈论什么。原来张博士前段时间回了趟中国,参加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面试。大伙儿围着他,听他描述清华院系内部的招聘标准,都有哪些在美国混得不错的中国人回去参加了面试,在清华园里有没有见到施一公,回国以后将有多少启动资金。

中国这些年经济飞速发展,投入科研的资金越来越多。相比年年削减经费的美国,中国的高校无疑变成了理想的去处。怀抱钱学森当年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熟悉的语言和文化,守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更重要的是,高校教授是个能满足一切自尊和虚荣的头衔。然而近些年回国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知名学府也将招聘门槛设得越来越高,令很多渴望回国的博后无法回国发展。

我常常在想,这些博士后快乐吗?每次午饭,我都留意他们谈话的内容。大多都是在探讨如何生财,如何带孩子,或抱怨工资太低,压力太大等。很少谈论学术。而谈论学术的时候无非是谈论某业内牛人或者某牛人实验室的某某发又在Nature, Science, PNAS发了一篇牛文。 似乎好文章永远是别人的,而烦恼永远是自己的。无论是在东岸还是西岸,只要有中国博士后的地方,交谈的内容就离不开这些话题。

小时候大人总是爱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相信很多人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如今有些人真的做了科研,成了科学家,可为什么依然对生活不满意呢?

我想写写海外生物科研人员的生活状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天,我去向李博士借试剂。不料那层楼的火警报器响了,我们不得不离开实验室。

“你现在忙么?”

“我还好。”

“那我们到走廊尽头聊聊吧。”

于是我们来到走廊尽头临床医学院的落地窗前。

“我最近过得挺抑郁的。在这里工作根本看不到希望。再这样下去,我就会变成另一个被解雇的博后。”

近些年,美国经济下滑,政府拨给科研机构的经费也大幅下调。教授必须勤奋地写项目申请,才可能获得经费。而已经获得经费的教授必须更加勤奋地将去年一年的成果和进展写进项目申请书里。然而,当经费无法批准,项目不得不中断的时候,最坏的事情就发生了:裁员,甚至关闭实验室。去年一年,我所工作的研究所就有好几间实验室经历了裁员风波。不论是对谁,裁员都是职业生涯里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被裁员的必须黯然离席,而目睹裁员的心里也危机四伏。而教授究竟会裁谁呢?

在充满干劲,精力旺盛的年轻博后面前,上了年纪需要兼顾家庭的“千年博后”无疑处于劣势。美国科研机构规定,博士毕业后只能以博后的职称在实验室工作五年。五年后,如果没有找到助理教授的工作成立独立实验室,若想继续在实验室工作,老板必须将其职称提升为研究学者(research scientist),工资也要相应多付一点。很多时候,教授情愿少花点钱,雇佣新手博后,用省下的钱购买试剂与仪器,也不愿意雇佣拖家带口的“资深”博后。

这群上了点年纪的博后们年龄大约在30好几到40中,孩子正在读书,父母年迈需要供养。一只蜡烛两头烧,再加上要供房供车,压力非常大。

然而科研是个非常不接地气的职业。经过将近十年的专......余下全文>>

七: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学,数学 有实际意义吗?

建议你去看看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的一篇演讲,大概是关于学校办学的宗旨应该是科研。从你的理解来看,和我们大多数当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思维习惯一样,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其实在校学习研究的真正目的是科研,特别是基础性科研,就是你说的这些感觉没有任何现实用途的科研。实际上基础性科研的突破往往给社会带来的是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像当今社会所用到的通讯、电脑、激光等技术基本都是来自最初感觉没有什么用途的基础研究,科学家在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的时候是没有想到会给人类带来这么大影响的。数学是基础研究最有力的工具,没有数学,一切科学无从谈起。而理论物理相关的很多理论其实在现实是应用的例子也不胜其数,原子弹、人造太阳、星际航行等,爱因斯坦就是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带给人类的影响众所周知的。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北大和清华生物哪个好?

我是清华生物学专业在读的本科生,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对你有一点参考价值。

如果你是高中生的话,建议你不要这么早确定研究方向,因为毕竟没有进入实验室进行真正的生物学研究,不了解这方面研究的难点、重点、热点,以及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和逻辑思路等等,很难确定自己是否究竟喜欢这一行、乃至这一个狭小的研究领域。

如果你认为现在可以肯定就要做植物方向,以下关于清华和北大的植物学研究的信息可以参考。

从生物学的整体研究方法和方向上来讲,清华偏重微观生物学的研究,即研究分子、细胞层面的生物学机理;而北大在微观之外也有进行宏观生物学的研究,例如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等。从植物学研究方面来讲,北大具有传统优势,植物学的研究学者有很多,而且都具有很高的水准;清华的植物学研究虽然目前人员较少(不超过10位老师),但是现有的老师水平都很好,并且清华生命学科正在大力吸引国外大批的老师回国,其中包括不少植物学方面的研究权威。这些教授的信息都可以分别在两校生命学院的网站上找到。(清华生命学院www.life.tsinghua.edu.cn;北大生命学院http://www.bio.pku.edu.cn)

从两校生物学发展的历史来讲,清华生物系始建于1926年,北大生物系建于1925年,不过在19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清华和燕京的生物系都并入了北大。在1984年,清华恢复重建生物系,逐渐在生物学领域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施一公老师回国后,生物系的发展更加迅速。到目前已经至少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且在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干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崭露头角,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上占有重要席位。

其实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两校的生命学科合作越来越密切,学生们可以在两校中自由选择实验室,许多课程也实现了通选。两校生物学科哪个好的问题,既可以说意义不大,也可以说很难回答。到底要选择哪个学校,可能更多地是看更喜欢哪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吧。

九:韩春雨造假确定,为什么能确定韩春雨是在造假

很多人都希望中国能出一些世界一流的成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韩春雨说:"不应对研究人员做有罪推定,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这就不对了!论文是你发的!难道别人做不出来不能询问?不能质疑?视频采访时,韩春雨确实有点狂,他说:"如果我没做出来,我能这么淡定吗?谁没做出来,请用学术论证的方法实名质疑,不要在论坛里用马甲发帖子……如果这些做不出来的人愿意公开自己的名字,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在视频中说这样的话,让人感觉他是真做出来了。如果这些教授不实名,岂不是成了韩春雨说的在论坛里用马甲发帖子的水军了?这已经不是学术论证了,而是被挑衅成学术对抗了!

但是后来十多名教授按照韩春雨说的实名质疑了,他又变卦了!一开始说20多家做出来了,变成6家,最后变成1家,这1家还不肯公布;一开始号称实验成功率很高,后来一直降低……作为一名大学副教授,说话能不能严谨点?还说什么停电导致细胞坏死很被动。哪怕停电一整天,也不见得全都坏死吧?不能重新培养吗?堂堂大学生物学教授连液氮罐都没有?虽然很多大学的实验室条件确实很简陋,储物室和实验室二合一,人员流动大,污染严重,但这只限于普通大学生。很多教授的重点实验项目肯定会在独立的实验室中进行,尤其是像北大、中科院的条件还差吗?那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都被污染了的概率有多大?

有人猜测韩春雨可能想申请专利,故意保密。就算有这方面的考虑,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吧?什么也没说!仅仅强调细胞被污染了!如果真有其他条件,不管是温度、PH值、血清、细菌、支原体、光照、电击、操作环境……哪方面不对,只要你能说出来,北大、中科院的教授肯定能帮你改进一下!可是他反复强调细胞被污染了!网上说一次实验耗费了几万元,全世界几千万美元这个描述太夸张,但是每位教授手下多名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失败-重复-失败-重复,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试剂成本+清洗消毒成本+一两周时间成本,上万块价值总有吧?

而且后来有的教授派了自己的学生、助手之一,去韩春雨那儿看结果。至少应该拿出实验报告吧?没写!那看你做实验吧?停电了细胞都坏死了!几天能弄好?不知道!下次再来行不?没空!要知道所有对人类疾病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是禁止保密和申请专利的!如果故意隐瞒关键细节叫人家做不出来,显摆自己有水平,贬低同行抬高自己,同样也叫学术不端!所以北大教授说韩春雨最少也算是学术不端,这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要是普通人恐怕都想骂街了!堂堂北大、交大、浙大、中科院的教授耽误时间被人耍着玩!

韩国的黄禹锡也曾经造假,号称干细胞克隆,他的论文涉及到了女性卵细胞的无性生殖,只是他做完了看不出来,反复用伪造的图片论证这是干细胞克隆,这说明他的能力有问题。但是事后在众多质疑、论证的过程中,被别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他成果,也算对人类社会有一定贡献!可是韩春雨拒绝任何人参与,又不许别人质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另外,根据河北科技大学内部论坛来看,据说是高峰为了发表一些论文增加学分,随便鼓捣一个项目,之前一位同学研究了半年没成果,高峰1个月就出成果了,部分内容靠猜测杜撰的,韩春雨也没认真验证,就同意发表了。一般学生水平不高的话,在某某期刊发表论文,都会选择一些没人关注,价值不大的论文发给多个刊物,力求登几次加点分,可高峰也不懂这个成果影响有多大就发出来了,这种可能性确实挺大的。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这个实验到底是真是假,河北科技大学拿到了2亿多财政拨款,韩春雨本人获得了知名度的提升,还在媒体、网民的推波助澜之下,踩了众多北大、清华的教授一脚。最好笑的是......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