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课有何意义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决定》第五部分提出了几点明确要求,其中有一条很引人注目: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的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此话道出了开展校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央此次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呼应了小平同志的倡议,给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下达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课题。
习惯上,人们都是将法制与法治混为一谈,不加区分。其实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容混淆。区别在于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制教育是指围绕法律制度的教育宣传;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所谓法治教育就是对公民如何进行依法治理的教育宣传,两者有明显区别。
相比于小平同志所处的时代,那时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远没有现在这样完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就当时校情而言,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现有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尤为迫切。自那时起至今,我国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走过了一段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全面推行的历程,各地中小学都在通过多种途径,如请民警来校讲解法律知识、开设“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观看录像及在思品课、语文课、历史课等课程中进行法制渗透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一定成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来各地学校的法制教育重视的是法律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把法制教育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法律条文的传播和介绍,这样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但因为忽视了教育学生怎样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即不注重法治教育,影响到了学生法律精神的塑造和守法、用法行为习惯的养成。
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学生遭遇老师不公正对待后,如体罚或变相体罚,不会引用法律条文指出教师的错误;一些女生受到老师的性侵后,大多选择隐忍而不是举报,更多的女生则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抗拒校园性侵;尤其是当校方用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校纪校规,如规定学生不准看湖南卫视,规定上课必须背书包,规定冲凉时要穿上内裤,甚至规定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等,来“规范”学生行为时,学生不会运用国家法律法规指正此类校纪校规的不合法之处,要求校方修正或者废除它们。
据此推知,学生在校因为不知啥叫依法治校,到了社会,自然不明啥叫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维权,因此说,中小学在继续抓好法制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法治教育,让学生在了解熟悉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有关法治知识,培养他们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异常迫切。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在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比开展法制教育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这需要学校和老师自己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杜绝任何体罚、性侵学生的行为,不拿有违法律法规的校纪校规去打压学生,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榜样。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改革目标,对当今和今后中小学的普法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务必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在继续抓好法制教育的同时,向更高目标即法治教育迈进,尽快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希望能帮助到你...余下全文>>
二: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特点
答--您想要问什么?所有的公立小学都设有德育教育课,都是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的内容来教育学生的。
三:小学教师配合班主任学校怎样实施德育与法制
一、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代发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同样是迈向人生的转折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单纯的道德说教显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这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班主任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为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由此,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班主任实则也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遇挫的学生班主任应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与学生诚恳的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总之,教师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尽管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应秉持一份耐心与智慧,灵活应变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家访或与学生家庭保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会生活的参与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要充分发掘现有的......余下全文>>
四: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2016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旨在引导小学生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渐让小学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这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育意义的本质体现,本文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展开探析,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五: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
六: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适用性方面
答--您想要问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的守纪律的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呵护孩子们。
七: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八:给小学生讲道德与法律的活动策划
小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一、马路上应注意的交通安全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危险。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3、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4、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5、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6、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二、乘坐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1、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2、不要把空罐头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这样会污染环境,还会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车辆,发生危险。3、在车上不要到处乱跑,以防汽车刹车时,撞到硬物上。4、上下车时要从右边,因为左边可能有车开过来。5、下车时,先要确定后边没有车子来,才可以下车。三、放学或双休日,选择活动场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1、应到没有车辆通行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去玩。2、不要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玩耍。3、不要在离河太近的地方玩,以防掉进河里。4、不要到小河塘里去游泳。5、不要在马路上玩耍,既危险,又会妨碍交通。四、过马路时应注意的安全1、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绿灯亮时,也要看清左右确实没有车来,才可以过马路;如果马路过了一半时,信号变了,要赶快过马路。2、有时红灯亮的时候,汽车还在离路口很远的地方,这时也不能过马路。因为看起来车离得很远,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会开到你的跟前。3、路口一般不止有一个信号灯,应该看哪一处的呢?应该看要穿过的马路对面的那盏信号灯。4、出巷子口或绿化丛时,不要突然跑过去,因为可能会有车子正好路过。5、不要图省事,从隔离护栏下、斑马线以外的马路上过马路。
九:新人教《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案
活动准备
1.一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图片。
2. 轻音乐《为了谁》《我和你》《感谢你》。
3. 拍摄校园里的劳动者录像。
活动过程
(一)情境再现:“哪些人为我们服务”。
1.小朋友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哪些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默默工作的人们,看看他们劳动时忙碌的身影吧!
2.在刚才的画面中,都看到了谁?他们在为我们做什么呢?
3.学生讨论交流,老师随机小结归纳:
(1)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踩在泥水中,辛苦插秧,没有他们,我们吃不到白白的米饭。
(2)交警:每天上学放学,都看到他们不管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为了我们的出行安全,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他们努力维持交通秩序,马路上很有序,我们才能平平安安地到达学校和家里。
(3)建筑工人:他们顶着烈日,为我们建设美好的家园,让我们舒舒服服住在里面。
(4)医生:我们生了病时,是他们辛辛苦苦给我们看病配药打针,让我们减少痛苦,早日康复的。
(5)清洁工人:为了大家周围环境的干净美丽,总是不怕脏和累。
4.小结:小朋友们,不管插秧种稻的农民,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管是满面尘灰的清洁工人,还是保家卫国的解放军;他们为了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默默无闻的劳动啊。
5.除了这些人,还有哪些人每天也在辛勤地劳动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6. 欣赏一组衣食住行各种职业人员图片或书上图片:农民、交通警察、建筑工人、售货员、医生、消防员、清洁工人、解放军、纺织工人、邮递员的图片若干张,配乐《为了谁》《我和你》
7.小结:小朋友们对身边的劳动者关注了解得真多,正是有这么多人的服务,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幸福生活。假如我们的社会离开了清洁工,会……离开了医生……离开了警察……离开了售货员……是啊,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重要,为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从没说过累,也没说过苦,他们的贡献真大啊!(出示课题)值得我们尊重,让我们把贡献的勋章奖励给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各种各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对身边人的关注,把这些悄无声息辛勤劳动的人们由幕后推向前台,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劳动者为了我们辛勤地付出着,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
(二)小小采访:“了解他们的辛苦”
1.谈话:小朋友们,当我们每天背着书包踏进我们的校园时,关注到校园里这些熟悉的身影吗?播放。[播放一组校园忙碌的身影观察图片]
2.想了解他们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做小记者的机会,深入了解老师的工作。
(1)学生现场采访。
(2)采访完毕,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3.课前,我们的小记者对校园中的各个劳动者进行了采访,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请看采访录像。(师播放采访录像)
(1)录像一:采访食堂阿姨
看完录像,组织讨论:听了小记者的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2)录像二:采访清洁工阿姨
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有什么想说的?
(3)录像三:采访图书馆老师。
等下次轮到我们去借书时知道怎么做吗?
4.小结:为了给我们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劳动者的身影,虽然我们天天和他们见面,但平时却很少去关注他们。
5.谈话: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我们学校的保安叔叔、修理工叔叔,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小朋友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呢?(老师适当指导: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感受等)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访。
6.组织学生交流采访情况。
7.此时此刻,小朋友们最想说些什么?
8.总结:小朋友们,通过采访,我们知道学校里每一个人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为了你们的成长,他们从没说过累,......余下全文>>
十: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6:00——8:00 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8:0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
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学习和做作业,中午看电视,下午2:00——3:00练毛笔字;
3:00——4:30;写一篇日记。4:30——6:00孩子自由活动;
星期日(休息日): 上午9:00——11:00去培训班学习
下午休息,父子俩人去书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练毛笔字和写一篇短日记,然后自由活动。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