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

一: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参观体会

展览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细说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也没使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是一片渺茫。多少志士仁人为此嗟叹!这种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才得以根本改变。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8年开始起步,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力大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巨大。民族复兴之路在人们眼中也开始逐渐明朗了起来,而当我们步入21世纪后,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更是清晰可见。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所实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线,只有到了共产党这里,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人民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阶级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选择了人民,才会最终被人民所选择。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这也是复兴之路所给予人......余下全文>>

二: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介绍.

国博《复兴之路》5部分介绍第一部分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单元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单元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觉醒

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第一单元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单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第三单元辛亥革命失败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 第一单元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二单元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三单元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四单元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单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国际地位提高与国际环境改善

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单元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第二单元开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三单元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篇章

另外,附上读后感例文:“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余下全文>>

三: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阐述了”中国梦“,而且

不管是中国梦,还是你的梦,只要是梦,都会有梦醒的时分,当大梦醒来的时候,天也许就亮了,光明的未来只有在梦醒以后才能看到。

200多年前,拿破仑就说中国是东方的一只沉睡的狮子,连苍蝇都敢在他的脸上叫几声,可惜这条巨狮真到今天仍然没有醒来,仍然在做着虚幻的中国梦,唤醒这条巨狮,祖国才会有希望。

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经过百余年的努力,仍然未能成功,其原因就是不能清醒的看清未来,爱做黄梁美梦,60年前做赶英超美的梦,50年前做解放全人类的梦,40年前做四个现代化的梦,30年前做致富的梦,20年前做小康的梦,10年前做和谐的梦,现在又在做大而无当的中国梦,该到醒来的时候了,该踏踏实实地走民主宪政的道路,国家才能真正走向富强。

看到媒体上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对爱国的片面理解和宣传,使整个国民的独立思考越来越少,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被落后的体制所造成的巨大腐败所侵蚀,国人必须从梦中醒来,必须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再来一次拨乱反正,否则,所谓的中国梦,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南柯一梦。

四:国博的复兴之路展览到几号结束?

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是长期性的展览,这个展览一直会有。

国博有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 ;复兴之路。

古代中国展览,讲述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涵盖范围: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

复兴之路展览,讲述 清末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及中华民族不断探索自我解放的道路、重新自强、复兴强大的历程,涵盖范围:从1840年到现在。

除了两个基本陈列,同时还有多个专题陈列展览,如:古代青铜器、古代瓷器、古代玉器、古代钱币等展览。 这些专题性的陈列展览,也是长期性的。

同时,还有多个临时性的展览,比如艺术家的个展

五: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到什么时候结束? 5分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于2009年9月25日开展并接待观众,这也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的重要文化活动,由于该馆还在进一步改扩建中,相关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鉴于此,将于2009年11月29日闭馆,待2010年上半年各项设施就位之后,继续接待观众参观。

六: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第三部分观后感500字

写观后感需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