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立学习目标
荣成三十六中张红云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是教师进行有效备课的出发点,也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前提。它如同一支指挥棒,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目标的制定放在指导教学的高度去对待。有关学习目标的确立,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流于形式。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初期,很多老师把学习目标视为一种不得不有的摆设,目标的确立只是照搬教参,流于形式,而缺少自己的思考,导致确立的学习目标与实际的教学行为脱节,起不到导向作用。我们认为目标的制定一要研究课标,明确国家课程标准有关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度、接受能力等,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三要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给学习目标的达成找到一个可依托的载体。二、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指向错误。在生命化课堂中,发给学生的导学提纲是面对学生的,其中呈现的学习目标也是展示给学生看的。由于教学目标是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没有达到要求,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所以其行为主体,指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把教师行为目标与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混为一谈,如“培养学生……”“教给学生……”,是谁“培养学生”?是谁“教给学生”?很明显隐含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出现指向错误。三、目标的制定要可观察可检测,避免过于空泛。教学中,许多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不具体,过于空泛,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教师几乎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所以教学目标尽量避免用含糊的、空泛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而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例如,在进行《压强》一课教学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理解压强的概念”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自己对压强的概念到底是理解了还是没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往往难以明确,不好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会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知道压强公式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生就比较容易确认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四、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多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太多太杂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展示给学生的学习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界限、机械区分,结果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往往是十条以上的学习目标,这样不可避免的造成:一方面不利于突出重难点,不利于检测当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时我们有必要对三维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中,一教师确立了这样一条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这实际上是把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两维目标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再如,在学习《质量及其测量》一课的教学时,“通过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体会同学之间的合作乐趣”,这一个目标则是过程、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这比把三者割裂开来,显得更简洁,更具体,指令性更强。五、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星级分层,避免一把尺子前面我们谈到,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情出发,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一把尺子量下去,无疑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与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最好能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体现层次性。如在《物体的颜色》一课中,我们可以把光的三原色及其混合做为一星级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均要达到,而对颜料的三......余下全文>>
二:气体压强怎样讲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提供三份气体压强的教学设计给你,看看能否给你提供帮助??(图和表格粘贴不上,见谅!)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桌面上实验器材清单:吸管、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纸杯、缝衣针、硬纸片、塑料吸盘、气球各一个。
(2) 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置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罗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再来一个: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看我变变变,瞧,进去了!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二)、讲授新课:同学回忆一下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有同学可能会讲,空气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我倒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来知道它的存在,这大气压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呢?大屏幕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介绍半球构造,再请同学抽气后拉半球。大气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不管抽没抽气,半球外部始终受大气压作用。只不过,抽气前,内外气压值一样,所以显现不出来;抽气后,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因而表现出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能有力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际上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同学利用桌面上给你的器材,动手做几个实验吧。要记得哦,只有内外有气压差,大气压才能显露出来。找找看,你能设计出几个跟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看哪一组想得最多。完成一个记录一个。表格也在桌上。开始。(几分钟后,有代表性地请学生宣读实验记录,并请同学分析实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通过刚刚的实验同学发现有的小组用小试管装满水后从水槽中倒提出来水一滴不洒,有的小组用大试管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那是不是说大气压能无限制地支持任意高度的水柱呢?早在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城,塔斯坎宁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喷水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就在园中挖了一口井,井口离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装上了强有力的抽水机。大公爵和设计师想,在晨曦中喷泉与园内景色相映一定美极了。工程完成后,大公爵选择了吉日邀请了亲朋好友,正式揭幕喷泉。可是十分扫兴,尽管抽水机不停地工作,喷水池却喷不出一滴水来。在实际上,在当时的生产实践中,这类问题不止......余下全文>>
三:《怎样面对压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压力,是一个让人的进步、发展、向上的关键性因素。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因人而异。有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压力重重,处理得好,可能变成一种动力;处理不好,可能会遭受学业或生活的失败。有的人感到生活没有压力,这也有不同的情形:可能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开朗、乐观的心态,也有可能凡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面对压力,是一个中性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需要我们一起来讨论。然而,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为了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甚至超越别人,在老师、家长的殷切希望下,不得不承担不小的压力,但有的收效甚微。在农村,有些地区的孩子因家庭生活条件有限,面临着生活的压力,甚至辍学的压力。学生情况分析:在重压之下,怎样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置了本课内容。《把压力说出来》环节,让学生根据生活和学习实际说出自己所面临的压力,“说出来”其实也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产生倾诉的愿望,缓解压力在他们心理上造成的过重的负荷。《我们一起来讨论》环节中,组织学生们讨论:人应不应该有压力?这一话题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突出个人对“压力”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应该承担一些必要的压力。《怎样面对压力》环节中,从正确对待压力的角度,具体分析有压力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形成对压力的正确认识,并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的品质。教学目标 1.懂得辩证地看待压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2.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不断顶着压力前进。 3.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会有压力。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关于导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小女孩正在弹钢琴,妈妈让她学的东西太多,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她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这名同学正在参加班长竞选演讲,可以想象他一定承受着最后能否竞选成功的压力。青蛙博士提示同学说出自己的压力。 本课的导言比较简单,引导学生勇敢地、无拘无束地将心里的压力讲出来。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明白:把压力说出来就走出了面对压力的第一步。然后将自己的压力写下来。活动二:我们一起来讨论 课件出示:青蛙博士提出“人应不应该有压力?有压力好呢,还是没有压力好?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受形式和时间的约束,相互间可补充完善;可结合同学的观点和自己对压力的认识,将“观点”和“理由”写在书上指定的位置。活动三:怎样面对压力课件出示图文一:妈妈向孩子提出了“必须拿第一”的过高要求,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压力。图文二:同学利用浇花释放压力的情景。图文三:同学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并勤奋学习,把压力变成动力。 此环节的教学活动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进行。 教师要从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压力。 1.要引导学生形成平和的心态。凡事要切合实际,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未必有好结果,没有必要给自己过重地施加压力。 2.有了压力不能无视压力,漠然处之。要适时、适当地释放压力, 想办法给自己减压。 3.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一点压力没有;要积极地将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4.遇到压力乐观看待,从容面对,用积极的行动转化压力。健康的心态势必会带来健康的行动,有利于乐观向上的品质形成。本课的教学更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应更加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释放心里的压力、提高对压力的认识以及正确面对压力等的教学时,朝着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客......余下全文>>
四:未来版四年级上册怎样面对压力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学习生活中产生压力是正常现象,认识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学会缓解学习压力和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对学习生活实际现象的剖析,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并能主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身学习生活实际的剖析,认识调节学习压力和克服考试焦虑的重要性及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
★ 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学会调节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为什么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0分
本质是能量守恒!
流体在流动中能量也要守恒。
能量方程:(1/2)*(v平方)+(p/密度)=常数
速度v产生的是动能,压力p产生的是压力能,他们的和是总能,要守恒的!
所以速度增大后,动能增加,压力能必然减少,压力降低。
所谓“压力能”,是经过换算的这样一个量:
(压力p *质量m) /密度
它的单位算一下是牛*米,即焦福,功的单位。
我上面的公式是把质量m 约去了,所以不容易看出来压力也是能
六:六年级上册他为什么能飞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水翼船高速行驶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学会动手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老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并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吹硬币”入杯实验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容
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在同一水平面上A、B、C诸点处压强都等,这
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七:为什么五类评价目标都应该得到满足
评价目标有五类:1、分析学生需求;2、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监控学习过程;4、检查理解程度和鼓励元认知;5、展示理解状况。
在教授《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节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即分析学生的需求,在这一节学生主要要认识“气压带”和“风带”这两个名词,然后理解其形成原理,并且知道哪里是高气压,哪里是低气压和风带的环流方向,最重要是学会分析气压带和画出环流方向。
教师在教授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看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而不是一味地照搬书本,一味地枯燥地讲授,可以适当地增加道具,如地球仪、卡纸等,让学生亲自去探讨出结果。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经常到各个小组参加讨论,在合作学习中给予指导,以此帮助学生确保达到此章节的学习目标。在讲授完知识点后进行练习并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学生完成后进行自评和互评,以便于检查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状况和对整个内容的认识与见解。
最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可以借用道具口头表达或者绘画出各高低气压带和风带的环流变化,让学生真正展示和检查他们的理解状况。
因此,这五类评价目标在教师进行评价方案设计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都应该得到满足。
八: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区别
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看,两者的条目并不完全对应。课程标准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个大条目组成;教学大纲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6个大条目组成。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联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都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一、全面阐述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现行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过分追求概念、规律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大的篇幅,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案例11: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对于课程性质,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课程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等。对于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简评: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仅涉及课程性质,但没有涉及课程基本理念,相比较狭窄。二、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现行大纲重视知识的传承,重视较多的是科学的结论,而对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或重视不够,或根本忽略,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科学过程,而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积累过程转化。 案例12:对“凸透镜”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还建议: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简评:课程标准删去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内容,反映了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不纠缠在“主光轴”等类似概念上,而是加强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也可见一斑,不再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另外,凸透镜成像规律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课程标准把重点放在探究过程,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通过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案例13: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要求对于声音的传播,教学大纲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余下全文>>
九: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性的时代,每天我们都要学习很多的东西,面临的学习压力也是很巨大。如何缓解学习压力?呢?方法有很多,但更多的是我们需要从根本着手。1.端正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端正则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会无趣,会感觉有压力。要认识到学习是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都明白“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现在必须担起学习的重担。2.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你其实是主动性学习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压力。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凡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或许在别人看来很苦很累, 但我们却乐此不疲,这是因为我们对所做的事感兴趣。学习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对学习有兴趣, 那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我们的压力感也不会那么强。3.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缓解学习压力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华的发挥。”可见, 在学习中把握科学的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学习方法有很多,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论我们选择哪种学习方法,都要注意合理用脑。长期脑力活动过度紧张, 得不到及时调节与恢复, 可产生头痛、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合理用脑, 注意劳逸结合,使大脑保持良好的状态, 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 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情况检查和评定的重要方法,适当的考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考试过程包括学生复习准备、考试和考后小结, 是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创造精神, 锻炼、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考试可以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认真反思学习过程, 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修订学习计划, 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效。虽然一次考试并不能完整、准确地评价出全部的学习效果,但考试分数毕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尺度之一。通过老师批卷、讲评, 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如果考分高,可以反思前一段学习的情况, 总结经验, 坚持和发扬; 如果考得较差, 可以逐题分析, 找出答错和考得不好的原因。认识了考试和分数的作用,我们就要有正确的心态, 不要被考试和分数的“指挥棒”搞得团团转, 平添不必要的学习压力。5.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我们的目标定得太高,脱离自己的实际能力, 那我们就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甚至会因为挫折感而承受过高的压力, 导致考试过度焦虑, 成绩自然不理想。为此,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定的目标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即“跳一跳,能摘桃子”, 以便激励自己。一位诗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 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无论你做什么, 都要做最好的一名。”只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 就足够了。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多与老师和家长沟通, 或定期做些有规律的运动等等, 以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总之, 缓解学习压力, 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压力。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去战胜压力,相信你会迎来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