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如何判断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是评价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水平是否达到或超过合理保证的水平。穿果保证的水平处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区间内,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如果保证的水平低于合理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评价相关目标的风险在经过内部控制之后是否已经降低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如果已经降到了一个适当的水平,则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从内部控制评价本身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两种方法。

二:请问,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区别

内部控制有效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二是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所谓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覆盖了所有组织应关注的重要风险,且设计的风险应对措施适当。通俗的说就是应该有的制度都有,且这些制度符合内控规范要求,从设计角度而言,能够达到控制风险的作用。所谓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有效)执行。在我国,问题往往出在执行层面,有制度不执行或乱执行。只有有效执行才能发挥制度功能,有效控制风险,才能发现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从而改进制度。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各种方法、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等的总称。由于内部控制具有防护功能、调节功能、反馈功能、参谋助手功能。也就是说,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起到维护企业财务安全、降低成本、避免资产损失,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相当脆弱,主要体现为:客观环境的局限性、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等等。这一缺憾导致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愈演愈烈,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显得尤为必要。(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建立内部控制要注意把握制度的关键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有明确的标准

衡量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其标准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财产的安全及资源的有效使用。内部控制应有保证财产安全和充分利用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规定,以免因有意、无意的错误而造成损失浪费。

2.会计及记录、财务及其他信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内部控制首先要有可信的各种记录,有了各种可信记录,才能及时地提供可靠的管理情报,为企业决策者和有关部门领导提供计划、资金投放等可靠的决策依据。

3.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意外风险。预防和发现差错及违纪行为。外部审计能够查明已经发生的差错及违纪行为,但不能预防其发生。对差错和违纪行为的预防和发生,则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4.保证授予的任务圆满完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就在于各级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满意地感到它所部署的任务已得到恰当履行,没有发生失职行为。

5.保证法定责任的履行。法定责任是通过立法赋予的,内部控制应能帮助管理人员不断适应这种责任,并对不负责任的行为加以追究。

(二)内部控制制度要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各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单位的经营管理发生无效率和不法行为。判断一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好坏,首先应根据其防止舞弊发生的效率来衡量,其次再考虑其对已发生的不法事件的揭露和处理情况。预防控制是一种事前和事中控制,进行预防控制首先应规定业务活动的规划和程序,并在单位内部设置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业务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尽量避免经济运行中的错误、舞弊或浪费现象。如在工作中明确职责分工、进行适当授权、建立处理程序等等。在实行预防控制时,还应注意预测差错发生的概率的高低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具体差错的特性采取有效措施,特别要注意多重措施和综合措施的采用。当然,任何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能完全保证事先制定的规则、程序、制度等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为此,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还必须采取内部稽核、内部审计等方式,加大对事后不法或无效率行为的查处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堵塞漏洞,充分发挥制度的控制效能。

(三......余下全文>>

四:求 什么是控制测试?如何判断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①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川同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完整与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②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与否在于其能否发挥作用并实现既定的目标.当错弊发生时,如果内部控制对杜绝错弊的发生无能为力,则判断内控无效,如果内部控制能够发挥作用,则说明内控有效.内部控制系统有效程度取决于有效程序的过程性、结果性等要素.

五:内部控制评价是指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这说法对吗

内部控制有效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二是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所谓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覆盖了所有组织应关注的重要风险,且设计的风险应对措施适当。通俗的说就是应该有的制度都有,且这些制度符合内控规范要求,从设计角度而言,能够达到控制风险的作用。所谓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有效)执行。在我国,问题往往出在执行层面,有制度不执行或乱执行。只有有效执行才能发挥制度功能,有效控制风险,才能发现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从而改进制度。

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今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财会便(2007)7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其目的在于推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填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空白,从而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打下基础。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客观可行的基本参照标准。这套标准不仅可为企业自我评估和改进其内部控制以及注册会计师发表评价意见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各方面的沟通与理解提供统一的基础。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框架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完善性,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应从目标定位、内容范围以及设置方式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既可以从企业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入手,也可以从内部控制要素入手。但无论怎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都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标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一般标准大致包括3方面,即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具体标准由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要素评价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因其繁琐复杂,难以穷尽,如以生产性企业为例进行框架构建,可分为5个业务循环,即销售业务循环、购货业务循环、生产业务循环、薪金业务循环和理财业务循环。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中,要素评价标准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为基础。一般标准测试的3大方面首先是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同时又是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可以从企业资源利用角度去审视:应有“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角度去审视: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等等。在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作出判断时,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规模愈大,业务复杂程度就愈高,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要求也愈高。其次是合理性。企业设置内部控制切忌照抄照搬,因此应当考虑企业内控设计和执行时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因为,企业所处行业、组织规模、交易性质、经济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就应当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在对某一企业评价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时,要注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安排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既不能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第三是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是否能为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方面提供合理保证,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在内部控制评价的3个一般标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在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评价时,要注意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在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余下全文>>

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哪些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

一、合理的组织结构

二、快捷的信息管理

三、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一)科学的业绩评价。

(二)科学的目标管理。

(三)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统计。

(四)科学的授权。

四、良好的人员素质

五、适用的企业文化

六、科学的风险管理

八:解内部控制与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关系到底该怎么解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测试。

例如,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但是,信息技术可以使被审计单位持续一贯地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被审计单位监督控制活动运行情况的能力,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应用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设置安全控制来实现有效的职责划分。由于信息技术处理流程的内在一贯性,实施审计程序确定某项自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也可能实现对控制运行有效性测试的目标。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九:审计:为什么只有内部控制有效,才能进行控制测试

这个应该反过来想,

如果已经认定内部控制无效,

控制测试就没有必要了。

十:如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摘 要:内部控制是被查账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查账人员科学、合理地制定查账计划,评估查账风险,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应查账程序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且执行有效,外部查账人员一般通过审查内部查账机构提供的资料即可;如果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健全,或虽然健全但执行不力,则外部查账人员必须通过完整的查账程序获取查账证据,做出查账结论,编制查账报告。下面就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和方法作以介绍。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