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点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
1、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2、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 广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4、 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
5、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6、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
7、 泛珠三角有关问题研究
8、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9、 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10、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
12、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工究
13、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14、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15、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
16、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
17、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18、科技进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19、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
20、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21、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22、政府宏观调控问题研究
23、对公用事业规制的研究
2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研究
25、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6、论经济增长方式
27、论中国的经济增长
28、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29、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30、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史研究
31、新自由主义意识与经济全球化
3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33、制度与经济增长
34、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
35、虚拟经济研究
36、我国的收入分配演变研究
37、广东、香港、台湾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38、广州支柱产业选择分析
39、广东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40、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
4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4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
4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44、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
45、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
4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47、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
4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的借鉴
49、转轨时期的经济思想研究
50、相关行业的经济学分析
二:关于国际经济学的论文能写些什么东西呢?
如何看待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
摘要 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出现爆发式增长以后,促进贸易基本平衡一直是近3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幅11.6%,6月当月顺差更是同比下降20.7%。这次顺差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起了一定作用,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更是功不可没,另外,外商投资也对我国的贸易顺差产生了影响。由于近两年来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达3个百分点左右,有种担心认为如果贸易顺差出现负增长,则中国的GDP增长率至少将下降3个百分点,即GDP增长率将立即下降到8%,甚至8%以下。其实,这种担心并不完全正确。本文分析了贸易顺差减少的原因及影响,作者是怎样看待的,特别是对贸易顺差减少会影响我国GDP增张的观点给予详细分析。
关键字 贸易顺差 减少 次贷危机 贸易结构 外商投资 GDP 影响
引言
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迅速,但对外贸易的顺差却出现了减少的现象,我不得不令我们但心我国的GDP是副否也会受到影响。6月11日,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012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2%,比去年提前2个月突破万亿美元。其中出口5450.5亿美元,增长22.9%;进口4670.3亿美元,增长30.4%。1-5月累计贸易顺差为78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净减少73.2亿美元。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0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其中,当月出口1204.9亿美元,增长28.1%;进口1002.9亿美元,增长40%,月度进口规模连续两个月超过千亿美元。2004年5月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48个月呈现顺差,其中去年的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但今年以来,外贸顺差迅猛扩张势头显著收敛,并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据以前的估计,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国的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GDP将下降0.6个百分点。故出口增长率回落6.6个百分点,将导致GDP下降4.0个百分点。
一、贸易顺差减少的背景及原因
(一)贸易顺差减少的背景
2008年的进口增长反映了GDP中有2.2个百分点的额外内需增长。故综合起来看,2008年的GDP增长率将下降1.8个百分点,2008年的GDP增长率将为9.6%。可见,净出口的增长贡献为负并没有引起GDP增长率下降3个多百分点。这种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体现出来。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6%,意味着对GDP增长的贡献为负。但是上半年的GDP增长率仍然高达10.4%,并没有大幅度下降。〔1〕
(二)贸易顺差减少的原因
1.美国次贷危机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美国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国家,美国次贷危机反映出的是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而中国与美国贸易紧密,出口势必受其需求下降的影响。美国2007年的GDP增长率为2.2%,保守估计,2008年美国GDP增速将减少1-2个百分点。这样,2008年美国消费增速减少0.8-1.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减少3.4-6.8个百分点,世界需求将减少1.4-2.8个百分点。因此,合理估计,美国的次贷危机将在2008年使中国出口降低1.4-2.8个百分点。即使中国进口增速不再上升,这也将进一步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余下全文>>
三:国际经济学要求写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论文),但是现在没有一点儿头绪,谁能给我点建议?非常感谢 5分
欧盟
东盟
中曰韩自贸区
TPP
T,TIP...
四: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写点什么方面的比较好?
首先最好是能针对某个行业、某个地区、甚至是某个企业的经济现象做出调查、分析、论述、研究,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解决方法的题目:如下:以汽车行业为例1.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方法以 及作者提出的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框架。第四章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就贸易自由化背景卜汽 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 2.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与住房、旅游、汽车、教育、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相 关的服务业特别活跃。① 2.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状况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先行开放。制造业在竞争中迅速发 展壮大,使服务业相对短缺。 ... 3. 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国际间的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其他旅游、通讯等方面的劳务和服务输出,还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贸易均为广义概念。 (二)国际技术贸易 ... 4.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日益增多的贸易摩 擦和不断出现的因绿色贸易壁垒导致的贸易冲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 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形势下,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入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绿色 ... 5. 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而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又从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二,在众多的国际贸易条约中,涌现出许多环境条款,从而使国际贸易活动受到更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约束。 关于环境政策与贸易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 ... 6. 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汽车产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955年,日本发表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制、外汇等方面扶植各汽车厂家引进底特律大批量自动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加速实现国 ... 7. 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接下来研究了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与环境?... 8.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国际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跨国界的内部贸易(以下简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经占到世界贸易的1/3,约80%的技术转让费支付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其巨大的规模及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东道国、投资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 9.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自己逐个主观的阐述清楚10. 提高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部分。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将直面国际挑战。
五:谁有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第三,推行国际标准。即对未达到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标准的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出口。一系列国际协定对进出口作出了限制性规定,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主持召开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会议,所签署的国际协定规定的贸易措施涉及到象牙及多种濒危动物的进出口;在维也纳制定的“保护臭氧层决议”也涉及到许多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限制; 在巴塞尔召开的控制有毒废物的跨境流动的会议所形成的决议也都规定了一些限制进出口的措施。特别重要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决定从1995 年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这些协定和标准限制和拒绝不合标准的产品进口。例如,美国根据《国际海豚保护法》的规定,对违约国在鱼及同类制品的贸易上实行制裁措施; 美国培利修正案规定,对违反联合国暂停使用流网条款的国家进行强制贸易制裁,目前,其制裁范围已从针对野生动植物的产制品扩展到对所有违反国际资源保护行为的国家和产品。 第四,政府环境补贴。即政府以政治原因或经济原因(如污染方面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污染防治费用) 而对厂商进行环境补贴。显然,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法规和贸易规则构成了环境管制的法律基础和依据。随着环境法规和贸易规则的增多,环境管制措施日趋多样化,并有采取多种措施并用之势。 由此,由环境管制引起的贸易问题日益增多,从而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其中有两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 第一,贸易政策日益成为取得环境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大多数国家,施加给政府的保护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迫使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愈来愈成为服务于环境目标的工具,为环境目的执行的限制或禁止进出口措施日趋增多。在这些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大多数国家都是采取单方面的行动限制进出口,这种单方面行动极易引起相关国家的反感和“抗议”,甚至对抗。因为,受到影响的国家总是认为,采取干涉性的贸易政策违反自由贸易原则,不符合关贸总协定关于技术管制不得构成贸易障碍的规定。这种贸易争端不断出现。例如1980 年美国禁止从加拿大进口金枪鱼及其产品、1987 年加拿大限制出口未经加工的鲱鱼和鲑鱼、1980 年至1990 年泰国限制从美国进口卷烟、1991 年美国禁止从墨西哥进口金枪鱼,这四起世界“著名”的贸易争端均起因于这种环境管制。 第二,环境管制标准不同引发了商品竞争力问题的争论。由于各国环境管制标准不同,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存在着“环境成本差异”。发达国家厂商认为,由于环境标准不同而造成的成本差异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享受了不公正的成本优势,而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要求政府征收“生态倾销税”,或对国内厂商进行补贴,以抵消国外厂商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些要求显然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环境标准的高低是由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因素造成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能作同样的要求。如果允许一个成员国(往往是发达国家) 使用单边的特殊税,这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而对国内厂商提供补贴则会造成贸易扭曲,导致其他国家厂商要求同样的补贴或征收反补贴税,使政府干涉交替发展,从而导致贸易摩擦的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只要措施得当,环境管制所引起的这些问题有可能逐步得以解决。例如,环境标准较高,从长期趋势来说,只会增加、而不是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那些来自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的产品会逐渐失去市场,这意味着环境管制较严可增强企业、部门和国家的竞争力。这一趋势目前已开始显现: 发达国家很多企业过去在环境方面的投资已在生产效率方面产生优势,使......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