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教材分析

一: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 评课稿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 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余下全文>>

二: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总结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距今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结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形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2)过着群居生活(3)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体质形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3)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5)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生活活动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木器 主食大米,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农业:种植粟和蔬菜;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 手工业:制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雏形—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木器 主食粟(小米),副食鱼、肉、蔬菜;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采集 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采集 渔猎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氏族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答: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二、黄帝贡献:1、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建造宫室; 3、制作衣裳; 4、挖掘水井; 5、发明舟车。 三、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答:1、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因此,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四、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五、原始社会的解体: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形成。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余下全文>>

三: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这个单元主要记哪些知识点?

主要是京杭大运河、开元盛世、武则天、贞观之治、科举制、鉴真和玄奘、隋唐科学艺术成就

四:七年级下历史个人总结(经验努力方向)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三、 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余下全文>>

五: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答:(2)契汉分治。原因:契丹人统治下的燕云之地,汉人人口众多,为了收买人心稳固政权,故而需要分治。

(3)认识:

1.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开发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2 .战争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澶渊之盟、宋夏和议虽有妥协屈辱的一面,但对民族的和平发展也有正面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六:新教材完全解读七下历史 答案,感谢

第一问:明代后期,反映了产生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问:机工是早期的劳动者,无产阶级;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 第三问:不能。因为中国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它也是中央政府的经济来源,政府严厉打击商业,所以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只是萌芽。

七:初一历史上册课本

登录:中学学科网www.zxxk.com/Soft/0803/594200.shtml

注册账号,就可以下载了

课本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二课、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

第三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